关于桂花、月桂、肉桂的一些考据(含两种橄榄辨析)

关于桂花、月桂、肉桂的一些考据(含两种橄榄辨析),第1张

中国古代对物种的分类多数来自形态、用途、气味等的相似,因此可能本来不同科属种的物种往往被同样或近似的名字混同。比方说,荞麦不是麦,腊梅不是梅。樱花和樱桃略有区别,算是远亲。

桂主要有三种,观赏用的桂花,药用及作调味品的月桂、肉桂。三者名称上非常混乱,而“桂叶”“桂皮”等称呼更是麻烦。

本草图经》认为桂有三种:

菌桂说法不一;牡桂也就是木桂,是药用的肉桂别名;最后一种便是桂花。为何月桂未被提及?下文慢慢分析。

Osmanthus fragrans ,中文别名木樨,唇形目木樨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西南。

属名 Osmanthus 来自拉丁语。其中 osm 是气味,与英文 smell 同源,化学元素锇 osmium 就因其氧化物的恶臭而得名;而 anth 是花的意思,如菊 chrysanthemum 中,chry 是金,anth 是花,um 是中性名词词尾,整词是金色的花;最后的 us 是阳性名词词尾。总结起来就是气味浓郁的花。

种加词 fragrans 也来自拉丁语,意为散发气味的。英文 fragrant 便是香甜的,使人愉悦的。

双名法足以直观表明植物学家对该物种的记录。

古代地名桂林、桂阳、桂岭等应该都和木樨有关。北京有地名木樨地,有名菜木须肉(木樨肉),就是将鸡蛋做成如同桂花的**丁点。

桂花常在中秋前后开放,矮矮一丛,芳香很淡。我住处就叫桂花岗,也就是这种桂花树多的地方。在文学作品中出镜率超高,如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英文名称 sweet olive(甜橄榄),老外也知道桂花的香味是“甜”的。也有 fragrant olive(香橄榄)之称。美国还有一种木犀属植物叫 devilwood(美国木犀),又叫 wild olive 即野橄榄。

Laurus nobilis ,樟目樟科月桂属,原产自地中海沿岸。

属名 Laurus 与月桂女神“达芙妮”有关,“月”桂也是这么来的。希腊神话中,月桂代表着“阿波罗的荣耀”。种加词 nobilis 显而易见与英文 noble 有着渊源,也就是“荣耀”“身名显赫”。(哺乳纲有“显赫鼯鼠 Petaurista nobilis ”。)

月桂英文名 Laurel。在罗马时期,人们就使用月桂编织的花环冠戴在胜利者的头上,所以常听到“诗人的桂冠”,就是指著胜利加冠。月桂据说又有驱魔避邪的传说,所以在圣诞节,它就常被用来装饰。常见的女性英文名 Laura 便是月桂的意思,如小布什的夫人 Laura Bush,以及《古墓丽影》中女主角 Laura Croft。

月桂树很高大,一般有十几二十米(50~60 英尺),和观赏的桂花这种灌木很不一样。SHE 有歌曲《月桂女神》,其中歌词提到:

而中国不出产月桂。中国古代神话说月亮上有桂花树,吴刚所砍伐,实际是把木樨称作月桂。这和真正的月桂树混淆了。

Cinnamomum cassia ,又名玉桂、牡桂,樟目樟科樟属,原产自中国,也是高达十几米的常绿乔木。其叶为桂叶,枝为桂枝,皮为桂皮。

当然,月桂叶、月桂皮也有药用,也统称桂叶、桂皮,反正两者都是樟科月桂亚科( Lauraceae )植物,差不多啦。无怪乎我们用的桂皮、桂叶气味和樟树好像!

橄榄也有两种。

其一是可以榨油的油橄榄 Olea europaea ,唇形目木樨科木樨榄属,是桂花的亲戚。

英文 olive 来自拉丁语 oliva, 该词又是从希腊语 elaia 转变而来。而 elaia 最早源于迈锡尼希腊语的 e-ra-wa("elaiva")。很多语言中的“油”最早就是源于这种树和它的果实的名称,属名 Olea 同理。

种加词 europaea 显而易见就是“欧罗巴”。

古代中国人称之为齐墩树。“齐墩”是波斯语زیتون‎(zeytun)或阿拉伯语زيتون‎(zaytūn)的音译。段成式《酉阳杂俎》:

该词至今仍在“齐墩果烷”等科学术语中使用。

中国原产的橄榄则是 Canarium album ,无患子目橄榄科橄榄属。这个目常见的植物有荔枝、龙眼等。中国橄榄在英文中叫 Chinese olive,这是混同了该种橄榄与油橄榄的界限。

属名 Canarium 怀疑来自加那利群岛(加那利暖流、金丝雀都源于此),种加词 album 意为白色。

《异物志》:

《南州异物志》:

《岭表录异》:

食用的橄榄就是这种,也是含油很多的。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有榄核镇,广东省中山市有小榄镇,地名可以反映出这种橄榄为人所熟知。

潮州人取橄榄而非油橄榄(齐墩)腌制芥菜,称为橄榄菜,是潮汕地区知名的佐餐小食。具体做法是:取未成熟的橄榄,切段后与腌制好的芥菜叶一起加食油熬煮。

两种橄榄混淆自 1964 年开始。当年,中国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先生倡议将“齐墩树”命名为“油橄榄树”。后人将油橄榄油简称为橄榄油,更混淆了两种橄榄。

另外,云南方言将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金虎尾目叶下珠科叶下珠属)称作“橄榄”,但并非通行案例,不具代表性。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Rou Gui

别名 牡桂 (《本经》), 紫桂 (《药性论》), 大桂 (《唐本草》), 辣桂 (《仁斋直指方》), 桂皮 (《本草述》), 玉桂 (《本草求原》)。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下列几种:

1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

2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

3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

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原形态

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经》),梫、木桂(《尔雅》),桂桐(《尔雅》郭璞注),糠桂。

常绿乔木,高12~17米。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厘米,宽35~6厘米,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厘米。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被管长约2毫米,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毫米,内外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9,3轮,花药矩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1室,胚珠1,花柱细,与子房几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约12~13毫米,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本植物的嫩枝(桂枝)、幼嫩果实(桂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状

1官桂(《本草图经》)

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呈半槽状或圆筒形,长约40厘米,宽约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较平滑,红棕色,通称桂心。内表面暗红棕色,颗粒状。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浅色石细胞群,断纹成环状。气芳香,味甜辛。

2企边桂

又名;清化桂。呈长片状,左右两边向内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长40~50厘米,宽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香气浓烈,其它与官桂相似。

3板桂(《本草图经》)

又名:桂楠。呈板片状,通常长30~40厘米,宽5~12厘米,厚约4毫米,两端切面较粗糙。

以上均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

化学成份皮含挥发油(称桂皮油)1~2%,主要成分为桂皮醛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本品不含丁香油酚。尚含粘液、鞣质等。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柯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应用小鼠压尾 或腹腔注射醋酸观察扭体运动的方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温刺引起发热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钠都有解热作用。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可减少菸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戊四唑引起者则无效。

2降压作用

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形结扎肾脏所形成之模型),则无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进机能降低了的肾上腺活动,使之趋向正常所致。

3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剂(未注明品种)02毫升/10克体重(108克/180毫升),共服15天,服药之第3天感染血吸虫,并无预防作用,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则有一定效果。

4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刚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 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曾应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疗头癣。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扩张及家兔白细胞增加。

毒性肉柱为辛热药,本草有小毒之记载,用量不宜过大。曾有报道,顿服肉桂末12两后,发生头晕、眼花、眼胀、眼涩、咳嗽、尿少、干渴、脉数大等毒性反应,经换服寒凉药后1~2周才逐渐消除。

炮制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

性味

辛甘,热,

1《本经》:昧辛,温。

2《别录》:味甘辛,太热,有小毒。

3《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4《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

入肾、脾,膀胱经。

1《珍珠囊》:太阳经。足少阴经。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肺、肾四经。

3《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厥阴血分。

功能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1《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2《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3《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6《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7《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8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9《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注意

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1《别录》: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

2《药对》:忌石脂。

3《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

4《本草通玄》:忌见火。

5《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

6《本草求真》: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附方

1治肾气虚乏,下元惫冷,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脚气上冲,少腹不仁;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等证: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局方》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

2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溲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及真阳不足之神疲气怯,心跳不宁,四体不收,阳衰无子等证: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上药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景岳全书》右归丸)

3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甘草(锉,长寸)三十斤,干姜(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

桂花的桂这样写:

桂字笔顺: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

桂(拼音:guì),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桂”是形声字,从木,圭声。桂是植物名。一指肉桂,树皮可入药或做香料,通称桂皮。一指木樨,花可做香料,通称桂花。

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桂;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6。

《唐韵》古惠切。《集韵》《韵会》涓惠切。《正韵》居胃切。并音昋。《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礼·檀弓》:草木之滋,姜桂之谓也。《本草图经》:桂有三种: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尔雅·释木》:梫,木桂。苏恭云:牡桂,即木桂也。《离骚经》:杂申椒与菌桂。

又陶弘景《别录》:单名桂者,恐或是牡桂,人多呼丹桂,正谓皮赤尔。淮南《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又桂林,郡名。《史记·武帝纪》: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又姓。《姓苑》:汉末阳城炅横四子避难,一居幽州,姓桂。

肉桂的别名有以下几种别 名: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原植物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经》)、梫、木桂(《尔雅》)、桂树(《尔雅》郭璞注)、糠桂。

肉桂作为药材有以下几种叫法①官桂(《本草图经》)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②企边桂又名:清化桂。③板桂(《本草图经》)又名:桂楠

其中企边桂: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是越南北圻清化所产的野生桂。又分为高山企边桂、低山企边桂等规格。以上提到三种药材的区别如下:

①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 ②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③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桂花、月桂、肉桂的一些考据(含两种橄榄辨析)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桂花、月桂、肉桂的一些考据(含两种橄榄辨析)、肉桂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桂花的桂怎么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63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