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炉烧饼是哪一个年代开始出现的,有没有具体的发明人,是谁?

吊炉烧饼是哪一个年代开始出现的,有没有具体的发明人,是谁?,第1张

单县吊炉烧饼,外形美观、制作精细、口味独特,是单县众多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远近驰名。   单县吊炉烧饼历史悠久,始创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制人徐向清善于制作各种面食和小吃,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制作工艺及选料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经验,创制了别具风味的“吊炉烧饼”,其外观圆型,上部弧状隆起,通体橙黄油光,晶莹脂腻。饼盖撒满芝麻,边缘斜刀切花,错落有致,整个看去,宛如一件做工精巧的艺术品。入口香酥鲜嫩,余香溢口,回味久长,深受人们喜爱。   吊炉烧饼制作工艺极其严格、精细而独特。选料必须用上等精白粉,在瓦盆内和面予以充分发酵。面要和得有筋骨,有力道,二十多斤的面块整个从盆中拿出双手托到面板上,运行中面不下坠,不散落,少变形。面块放在面板上,将其擀成面饼,然后用备好的熟面用食用油抹皮起酥,再将面饼卷成长筒状,重新揉过,掐成一个个的“剂子”。其后给每个“剂子”填充“烧饼馅”。烧饼馅制作起来也十分考究,取核桃仁、花生仁等打碎,配以精白粉、精油、芝麻盐,肉丁、佐料面等,掺拌均匀,不可太湿或太干,湿则发粘,干则过散,干湿适中,不粘不散,沙沙离离方为上品。这样制成的馅被称作“齐饼馅”。馅填好后,将“剂子”揉压成一个个的小饼,排列在案板上,用一只手依次快速转动小饼,另一只手执刀斜立上下砍切花,数秒之间,饼盖边缘便出现一圈错落有致的切花,当地人亲切地把这一圈切花称作“烧饼妈妈”。而后拿起油刷,在饼盖上涂上香油、糖稀,撒上芝麻,准备上炉烘烤。   吊炉烧饼的烤炉由紧密相连的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上面的是“吊炉”,与普通烧饼炉十分相似,一侧有弧门。只是“吊炉”的个头比较小,并被链子吊着,链子另一端与杠杆相连,必要时可以用杠杆将吊炉吊起。吊炉内只烧柴火,不放烧饼。炉的最下面是用铁皮糊泥围成的圆桶状炉灶,有灶门,像旧时农村烧柴做饭用的大灶。炉灶上面嵌着一个平底锅,即是烤炉的中间部分。烧烤吊炉烧饼时,上面吊炉内燃起明火,下面炉灶内施以暗火,此时下压杠杆移开吊炉,在平底锅内倒入少许精油,油热后将烧饼摆放锅中,盖上炉盖,上烤下烘,约半小时左右,香酥可口的吊炉烧饼便新鲜出炉。   吊炉烧饼保存期长,不易变味。存放两三个月,只需略加烘烤即可食用,而口味依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吊炉烧饼烤制技术已为不少人所掌握,吊炉烧饼摊子遍布单县城乡,发展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单县名吃。

吊炉烤排

吊炉烤排是郯城县马头镇的地方小吃。所谓吊炉,是一种上下两节同时能够烧火,而上节连一随意移动杠杆的炉子,这种炉子烤制面食可随时调整角度,致使受热均匀,两面酥透。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滑,一拍“嘭嘭”作响方可;最后是揪剂子擀面皮,在面上放适量油盐、花椒面,再卷起擀匀,然后刷上特制的糖稀,撒匀去皮的芝麻。吊烤时上下炉同时烤火,底蒸上烤,火要先急后缓,并不断移动杠杆,直至酥透及里方可出炉。这种吊炉烤制的烤排,两面黄澄澄、晶亮亮、吃起来脆酥酥、香喷喷、满口溢津,久食不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504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