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出处

    这句名言大家都不陌生,小学生都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在图画课调配色彩的时候,老师总会引用到这句话;老师也经常会用这句话激励学生,告诉学生,现在听老师讲知识,会认为老师知识渊博,其实你们好好学习,会学到比老师更多的知识,把

  • 天时地利人和什么意思

    1.天时、地利、人和引用自:《荀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2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指适合作战的

  • 中间人 近义词

    中间人的近义词——介绍人、经纪人、中介人、中间派中间人:拼音:zhōng jiān rén解释:1居间介绍、调停或作证的人。2中间派。例句:这些工人无疑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他们付钱给中间人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出国前就背负债务了。1、中心

  • 形容图书室的诗句

    1 关于学校图书室的诗句 关于学校图书室的诗句 1关于学校图书馆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

    2023-5-6
    170
  • 麳酂龘蛮彝蠽鬣龑曦龖赣欧医轰饕纔嚛曦关芈戆听鬰怎么读

    共二十二字,多出的是重复字。酂、戆、是多音字。酂蛮赣欧医轰关戆听是简化字。麳 (lái)。酂 (cuó、zàn)。龘 (dá)。蛮 (mán)。彝 (yí)。蠽 (jié)。鬣 (liè)。龑 (yǎn)。曦 (xī)。龖 (dá)。赣 (

  • 薄这个字的两种读音该怎样分辨

    báo形〖口〗∶不厚,反义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thin〗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

    2023-5-6
    90
  • 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前提和充分条件不一样,而是必要条件A是B的前提,A发生不一定B发生,但B发生,A一定发生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意思是如果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一定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推出“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尊

    2023-5-6
    150
  • 文言文 《劝读》翻译

    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輮以为轮[5],其曲中规[6]。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7]。故木受绳则直[8],金就砺则利[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则

    2023-5-5
    60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什么意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意思是: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引申开来,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事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在做事的时候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步一个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是什么

    青色是从蓝色中取出来的却比蓝更胜一筹,冰,是水变的却比水寒冷。比喻师傅不一定比徒弟好,学问的高低在于自己。选自:《劝学》荀子原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是什么意思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出自《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2023-5-5
    490
  • 感恩老师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

  •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谁

    司马光《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

  • “跬步千里”中“跬步”指什么

    跬步千里词目 跬步千里发音 kuǐ bù qiān lǐ释义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出处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例 以尺寸水欲行数百斛舟,人牛

  •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出至什么.什么意思

    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出自《学记》,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总结。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不过现代社会是没有

    2023-5-5
    130
  • 荀子怎么读 荀子读音和介绍

    1荀子读音:xún zǐ。2释义: 人名。名况,又称荀卿。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末期赵国人。齐威王、宣王时曾到齐国讲学,去秦国考察,又至楚,春申君委以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废,就定居于兰陵,着书数万言而卒。『荀子』共

  • 懂闽南语的朋友,闽南语里"彼"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闽南语里虽有“彼此、知己知彼”等词,彼在这些词中可将普通话的“彼”对应着译为闽南语应是可以的。但在日常生活口语中,“彼”读:bhei,特殊语词下可读mai,其义都是“不会、不”的意思。如:伊彼做人→他(她)不会做人;彼允(谐音:mai A)

  • 《劝学》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

    《劝学》用了比喻论证,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来比喻学生和师长之间的继承关系,学生若努力学习,一日可能超过师长;《劝学》还用了对比论证,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

    2023-5-5
    2260
  •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是什么意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

    2023-5-5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