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出至什么.什么意思

太阳号2023-05-05  26

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出自《学记》,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总结。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不过现代社会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啦。采纳我的哦,谢谢。我虽然才二级,旦是采纳率很高哦。

《礼记》本非一人所作,据考《礼记》中的《大学》等篇系孔子的弟子曾子所做,《中庸》系子思所做,其余则由其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等多人完成,因而在内容上显得十分博杂。现传《礼记》又称《小戴礼记》,系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与之相关的又有《大戴礼记》。

曾子那个时期大概是春秋末年,战国初期。。。

1、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

2、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

3、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亲其师则信其道出自《学记》,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原文如下:

《学记》

作者:乐正克

朝代:先秦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

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扩展资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如若像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像醉心学术、潜心科研的薛其坤,像爱生如子、亲切贴心的曲建武,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其感染,将他们视为榜样。

反之,如果教师满嘴正义,却一肚子杂念,那么学生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走偏人生的道路。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师风校风建设同样如此。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构建起风清气正、清清爽爽的校园生态,也方能实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育人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记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又称《小戴记》。小戴是指西汉戴德之侄戴圣。戴德、戴圣都是西汉今文礼学的开创者。戴德辑有关中国古代各种礼制的论述,编成《大戴礼记》,传85篇;戴圣则编成《小戴礼记》,传49篇。唐代以《小戴礼记》列于五经。以后简称为《礼记》。"它是集《仪礼》各篇的传解,儒家诸子的著述,以及《明堂阴阳记》之类的一部丰富而驳杂的丛书。"《汉书·艺文志》说,《礼记》是"七十子后学所记也"。又据《韩非子·显学》载,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于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那么,《礼记》中的《学记》究竟是属于哪一派儒者的著述呢?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认为,《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席》二篇是属于"孟氏之儒"的著作,尤其是《大学》,他断定为"乐正氏之儒的典籍"。他认为《学记》"是乐正氏所作",因为"《学记》亦言'大学之道',与《大学》相表里。"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但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实际上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如冯友兰据《学记》"强立而不反"一语,认为它与《荀子·不苟》篇"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相类,乃性恶说的引申。故冯断言《学记》为荀子学派的著作。不但如此,还有人指出《荀子·大略》的"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与《学记》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相互发明;《荀子·修身》的"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与《学记》的"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相互发明;《荀子·劝学》的"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响矣",与《学记》的"当其可之谓时"、"必也其听语乎"相互发明。如此等等,说明《学记》确也渗透着荀子学派的教育观点。学术界也有学者认为,《学记》或谓属于孟学,或谓属于荀学,都能举出一些内证。实则孟子学派与荀子学派在教育思想上固然有分歧,但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战国后期儒家思想趋向融合,《学记》当是孟荀两派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成于战国后期儒家之手。

来源: >

《学记》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1、《学记》基本简介: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 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原则:

1、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受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3、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施之谓孙(逊)”,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顺序。顺序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如果“杂施而不孙(逊)”,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不遢等”。

4、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含义不同:

1、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教育体制的含义: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

1、教育制度的作用: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而不是指一些非教育机构或组织及处于分散和孤立状态的教育机构或组织。

例如,教育制度的实施一般并不涉及家庭、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公共活动场所,原因就在于这些机构与组织并不是专门化的教育机构或组织,它们只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非专门化的教育影响作用而已。

2、教育体制的作用: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

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三、两者的范围不同:

1、教育制度的范围:

(1)为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

(2)各级学校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3)为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提供特殊教育。

(4)为各类在职人员或其他已超过正常学龄范围的人提供的成人教育,如继续教育、回归教育、业余教育等。

(5)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2、教育体制的范围:

(1)学前教育:指3—6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

(2)初等教育:指6—12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

(3)中等教育: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

(4)高等教育: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5)继续教育:包括成人技术培训、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以及扫盲教育。

以上就是关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出至什么.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出至什么.什么意思、《礼记.学记》的作者是在哪个朝代、学记出自哪本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40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