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古诗翻译赏析注解

逢入京使古诗翻译赏析注解,第1张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赏析,逢入京使全诗的意思

东望家的距离很长很长,眼泪湿了双袖还在流淌。

立刻和你见面,不带纸笔,请告诉我家人我很安全。

[作者]: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

[翻译]:

东华故里,路漫漫其修远兮,泪犹在袖中流。

当我马上见到你时,请告诉我的家人我安然无恙。

[注意]:

⑵驻北京大使:驻北京的使节。

⑵故乡: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长:形容路途遥远。

(3)龙钟:滴眼泪的样子。卞和《归怨歌》:“空山洪泪龙钟。”这里的意思是淋湿。

(4)靠:问,烦,请。留言:请留言。

[赞赏]:

这是一首边塞诗,在盛唐,是边塞诗空之前的盛世。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是盛唐诗坛的一朵奇葩。

这首诗写于天宝八年(749)。这一年,岑参第一次参军。他告别了在长安生活的妻子,远行,担任了我们安西使节高仙芝的幕府秘书。他离开了西部的阳关,去了安溪。岑参从军有两大精神支柱:一是建功立业的边疆理想激励着他。他曾经对自己说:“功名只应立即取之。真正的英雄是丈夫。”(《送李为桂西官军副将》)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自己可以参军。为了报效祖国,急报国。他曾向自己坦白:“千里奉王,无所求,知妻子多难。”正是基于这两点,他的边塞诗大多意气风发,乐观向上,表现出唐骏高昂的斗志和惊天动地的威望。但一个军人踏上征程,就不能想家,不能思念父母妻子。高适《葛炎行》云:“铁衣长而硬,妻在此泣。仍在这南方城市,年轻的妻子们心碎了,回想起冀北空”。岑参的《论接京师使者》表现了他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这是一种真挚而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是很高。但也不能算消极悲观,虽然他流下了乡愁的眼泪。

诗的第一句“老园东路漫漫”,就是写眼前的真实景象。“故乡”指的是自己的家,“向东看”指的是自己家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向西走。“路漫漫”这个词的意思是远离家乡。这位诗人辞别家庭,远行他乡,回首故乡。他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平平淡淡,野茫茫。我真的不知道他的家人在哪里。“长”字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下一首《双袖龙钟泪不干》,写的是乡愁。思乡之泪,龙钟之声,泪如泉涌,多少有些夸张,但又“矜矜,饰而不伪”(文心雕龙,夸张)。还是真的,我们还是可以说上一句讲的是真实的场景,下一句讲的是真相。

“见面立刻不用纸笔”这句话,“见面”二字点出了话题。在去安溪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位在北京做使者的老朋友。彼此有鞍有马,交叉双臂,一个继续西行,一个向东去长安,妻子在长安,只是托老朋友带一封平安老家的信,却又没有纸笔,很着急。这最后一首诗。处理得很简单利落,但简单中却充满了诗人的深情,淡淡的味道,颇有韵味。

如果把这四首诗互相比较,我觉得后两首更有意思。这两首诗好的地方在于诗人把典型的情节提取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合理,巧妙。诗人拍摄的生活镜头具有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相见恨晚》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点,刻画的是匆匆忙忙的彼此。因为没有纸笔,所以从家里寄信,合情合理,新鲜。

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朴实,不假。好像是随便出来的,有生活气息,有人情味。很新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375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1
下一篇 2022-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