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言秋风词

三五七言秋风词,第1张

《三五七言/秋风词》原文翻译赏析,三五七言/秋风词全诗的意思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散,西部寒鸦满是惊喜。

风中的树叶在聚集的时候聚集,寒鸦已经栖息,月亮升起。

朋友期待着见面,但不知道在哪里,这个时候,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

进了相思之门,方知相思之苦。

永远的爱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也是没有尽头的。

早知道相思就这样在心里绑着,不会像你不知道一样。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

[翻译]:

秋风清,秋月明。

风中落叶聚散,西方寒鸦已生,却被明月惊醒。

我的朋友们期待着彼此见面,但我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这样的夜晚,很难梦到相思。

走进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是无尽的。

与其知道相思病在我心中如此捆绑,不如当初不相识。

[注意]:

⑵ huán,落叶的聚散:写落叶在风中聚散的场景。

⑵西部寒鸦:《本草纲目》:“善鸟,北方人称之为西部寒鸦,冬季尤盛。”

⑶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赞赏]:

这首诗写于深秋之夜,诗人看到明月高挂天空空西方寒鸦栖息在一棵落叶的树上。也许此时的诗人正思念着一位旧情人,这种情形让诗人既悲伤又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西部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气氛,加上诗人奇幻的想象力,以及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使得全诗悲凉动人。

很多人觉得这首诗的风格很像一首小词,有明显的音乐特征。赵翼《玉琮考》卷二十三云:“三百五十七言,始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这就是起源。刘长卿《送别李露》诗说:‘新安路,人来人往。早潮晚潮,哪里知道明天?潮水无情,辛安生自怜。宋口赖公《江南春》诗云:‘刘依依无边。独在林中,草远,花在斜阳上飞。江南春断肠,平满汀州人不归。”......”指出了它与《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的邓慎用这种图案填词,名曰《秋风清》。清人也把李白的诗作为首调,收入御用词作。正所谓“这首357字的诗,被后人采用。"

这首诗只有“357字”的标题,没有提到诗的内容和主题。可见诗人的创作意图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符合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文体要求,就可以成为一首诗。可以说,诗的标题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歌形式的内涵。严羽《苍施琅话》中“诗体”一章说:“共三百五十七言。”自解注:“三言至七言,隋代郑诗仪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依旧零落,西部寒鸦栖息地复苏。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见面,但这个晚上很尴尬。”“郭绍虞先生校对并解释说,”沧浪所谓的郑诗仪有357个字,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诗人的《玉屑》中没有下面的句子:‘秋风清’,所以以玉屑为例。李瑟娥太白的收藏,当是左立。”

但李白的这首诗并不能算是一部创造性的作品,因为初唐时,僧人易经写了一首《王怀西佘城》诗,因其文体特点而得名“13579字”。李白的“三百五十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略了第一个字和后九个字,即“三百五十七言”。王昆吾论证了易经诗是唐代饮酒艺术中的“和谐之作”。李白的“三百五十七言”,也可能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和合诗”。“三五七言”是对稿酬和诗歌形式的限制。它是一个“总标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分配一个相应的诗名。

这首诗,即使不是创造性的作品,也是李白最终将“335577”格式确立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甚至是一种时髦的诗歌风格。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运用357句式的经验,也是因为他自己在歌词创作中灵活运用这种句式的实践经验。因此,他的357句能表现出“哀声促节,悲如无数弦”(《唐宋诗词》卷八)的艺术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375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1
下一篇 2022-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