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介绍

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介绍,第1张

1、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2、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叫生物钟。

3、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每个人的作息时间都会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当然,人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使其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到有时差的地区去,常常人们要倒时差,这就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使之适应新的时区。

女孩子说要进行生物钟调理,应该就是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使之更加规律,更能保持身体健康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不仅如此,微小的细菌也知道时间。据美国最新的《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人体内的“隐性时钟”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种,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生物钟:人的第三只眼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后来产生了外界信息所导致的外源说、生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等。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综合说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12个生物钟基因:揭开生物钟神秘面纱据专家介绍,人类已经发现了12个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生物钟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在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71年英国科学家在其研究的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特殊果蝇,它的生物钟只有21小时。科学家花了14年时间,直到1985年才找到了引起这个果蝇生物钟异常的基因。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这个基因被命名为period———“周期”。科学家一直试图克隆该基因在其他物种,尤其是哺乳动物的类似基因,但一直未能成功。1997年《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通过对上万只实验鼠的研究,发现了一只实验鼠的生物钟周期是27小时,并定位克隆了这个核酸发生变异的基因,命名为“时钟”基因—ClockGene。与此同时,孙中生博士等为了克隆乳腺癌基因,对17号染色体基因进行大规模的筛选。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个基因与果蝇的生物钟基因“周期”呈现一定的序列类似性,因此假设该基因是果蝇“周期”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同等功能的类似基因。通过动物实验,他们发现“周期”基因有24小时表达节律,同时该基因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这一发现因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10大科技突破之一。 >

生物钟是指生物体内有规律的一种时间节奏,就像时钟一样,能够提醒你在某个固定时间,去做某件事。我们生活中的饮食,睡眠等都受到生物钟的影响。主要由大脑中的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区域主导。

生物钟是什么

生物钟一般来说是与地球的自转相符的,每24小时就是一个轮回,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 提示时间 :比如每天几点上班,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人体内大致都是能够按时的让你自动想起这件事的。

2 提醒事情 :比如某某借了你的钱,你本来是忘记了的,但是会在你看到和钱相关的某件事时,突然想起借钱的事情。这也是生物钟的作用。

3 维持功能 :你需要持续几个小时的保持工作状态,或者保持45分钟听课状态,这些都是生物钟的维持功能在起作用。

4 禁止行为 :对一些危险和可怕的事情,生物钟就会本能的禁止。而且如果没有禁止功能,很可能会让人一直睡觉,就像植物人一样。

生物钟是怎么形成的

生物钟其实都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得出的一种规律,就像太阳的日出日落,在人类的基因中从没有间断过,我们也就自然的保持了晚睡早起的习惯,其实早在30亿年前,一种叫做蓝藻细菌的生物,就出现了生物钟的雏形,它有着很明显的昼夜规律,白天是光合作用,晚上是固氮作用,这就像植物春天长芽,秋天落叶一样。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1、提示时间

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

2、提示事件

是指当你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

3、维持状态

是指人们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

4、禁止功能

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

扩展资料

遗传的实质是生物钟上的记块的释放,进化的实质是染色体的变异,退化的实质是染色体功能的关闭。比如人的盲肠和人类的尾巴,都退化了,但是都有痕迹,

它们的生物钟的子钟还是存在于那个部位,只是功能没有了,被母钟关闭了;所有器官,只要不用,其功能都会退化,不仅仅是盲肠,退化以后的器官,第一是器官缩小,第二是功能消失。

由此看来生物钟具有两面性:器质性和功能性,器质性决定器官的性质,主要是决定器官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数量,功能性决定器官功能的发挥程度、功能的有无、分泌功能物(如各种酶和素)的多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钟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r\n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r\n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r\n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r\n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种,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r\n人体一天中的各种生理波动如下:\r\n\r\n1点钟:处于深夜,大多数人已经睡了3-5小时,由入睡期--浅睡期---中等程度睡眠期--深睡期,此时进入有梦睡眠期。此时易醒/有梦,对痛特别敏感,有些疾病此时易加剧。\r\n\r\n2点钟:肝脏仍继续工作,利用这段人体安静的时间,加紧产生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并把一些有害物质清除体外。此时人体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均放慢或停止工作,处于休整状态。\r\n\r\n3点钟: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此时血压低,脉搏和呼吸次数少。\r\n\r\n4点钟:血压更低,脑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呼吸仍然很弱,此时人容易死亡。此时全身器官节律仍放慢,但听力很敏锐易被微小的动静所惊醒。\r\n\r\n5点钟:肾脏分泌少,人体已经历了3-4个“睡眠周期”(无梦睡眠与有梦睡眠构成睡眠周期),此时觉醒起床,很快就能进入精神饱满状态。\r\n\r\n6点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想睡也睡不安稳了,此时为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r\n\r\n7点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入高潮,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免疫功能加强。\r\n\r\n8点钟:机体休息完毕而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尽。大脑记忆力强,为第二次最佳记忆时期。\r\n\r\n9点钟: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疾病感染率降低,对痛觉最不敏感。此时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r\n\r\n10点钟:积极性上升,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苦痛易消。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r\n\r\n11点钟:心脏照样有节奏地继续工作,并与心理处于积极状态保持一致,人体不易感到疲劳,几乎感觉不到大的工作压力。\r\n\r\n12点钟: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r\n\r\n13点钟: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此时感到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1小时。\r\n\r\n14点钟:精力消退,此时是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个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r\n\r\n15点钟: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人体重新走入正轨。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型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持续数小时。\r\n\r\n16点钟:血液中糖分增加,但很快又会下降,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饭后糖尿病”。\r\n\r\n17点钟:工作效果更高,嗅觉、味觉处于最敏感时期,听觉处于一天中的第二高潮。此时开始锻炼比早晨效果好。\r\n\r\n18点钟: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最高峰,想多运动的愿望上升。此时痛感重新下降,运动员此时应更加努力训练,可取得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r\n\r\n19点钟:血压上升,心理稳定性降到最低点,精神最不稳定,容易激动,小事可引起口角。\r\n\r\n20点钟:当天的食物、水分都已充分贮备,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敏捷、司机处于最佳状态,不易出事故。\r\n\r\n21点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第四次,也是最高效时)。\r\n\r\n22点钟:体温开始下降,睡意降临,免疫功能增强,血液内的白细胞增多。呼吸减慢,脉搏和心跳降低,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体内大部分功能趋于低潮。\r\n\r\n23点钟: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r\n\r\n0点钟:身体开始其最繁重的工作,要换已死亡的细胞,建立新的细胞,为下一天作好准备。

生物钟,顾名思义,就是生物(暂讨论动植物)要遵守的一个日常规律说到生物钟就不得不谈到人每天的作息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2/3时间劳动,1/3时间休息与其说生物钟的作用是什么,还不如说生物钟是我们的一个准则,是我们不得不去遵守的就好比每天你学习或工作了,到了一定时间,会感觉疲惫,即使你如何想坚持下去,身体也会用疲倦提示你该休息了

生物钟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程序生物钟的作用好比让一台机器工作一段时间,再休息一段时间以缓冲,然后继续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介绍、微信聊天当中女孩子所说的生物钟调理是什么意思、生物钟是什么,存在人体的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87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