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

央行: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第1张

央行: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

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琼斯)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在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关注两会金融”栏目发布《稳健货币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一文。文章指出,未来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通胀总体稳定,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当前,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和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的加剧,中国的物价稳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因素。文章指出,2022年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6%。2022年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5%,创40年来新高。已经连续9个月超过5%,欧元区CPI同比上涨5.1%。

相比之下,中国自应对疫情以来,一直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同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没有泛滥。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独立性和稳定性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增强,居民通胀预期稳定,物价保持稳定,没有受到发达经济体高通胀的影响。2018年以来,中国CPI年均涨幅为2.1%,实现了更高增长、更低通胀和更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受住了重大外部冲击,弹性显著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调控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9年和2020年,受外部冲击影响,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七”,随后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重回“七”以下。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2.3%。2018年至2021年,中国外汇市场973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485个交易日升值,487个交易日贬值,1个交易日持平,充分体现了双向浮动的特征。汇率的稳定不仅体现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也有助于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

文章称,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中国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不搞量化宽松、零利率或负利率,而是坚持货币稳定的根本目标。这不仅防止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干扰,也使我们能够在经济遇到下行压力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事实证明,货币稳定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最根本的货币金融环境。

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

近年来,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坚持稳中求进、系统理念、跨周期设计,完善激励兼容机制,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从供给侧提高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一,保持总量适度。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进行前瞻性、精准的流动性调节,始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足。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0.3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完善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流动性、资金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使M2和社会金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稳住“货币锚”,既保持了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稳定,又避免了“大水漫灌”,有效防范了宏观金融风险。2018年至2021年,中国m 2平均增速为9%,大致相当于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速8.3%。

二是推进结构优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三农”、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提高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推出两项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工具,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引入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融资,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减碳。2022年1月末,普惠小额贷款余额19.7万亿元,是2018年初的2.4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813万户,是2018年末的2.3倍。普惠微贷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7.7%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20.7%。2021年,小微企业新增普惠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比2020年下降0.22个百分点,比2018年下降1.38个百分点。

三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改革和完善LPR报价形成机制,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为利率走廊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明确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回购利率(R007)是央行的短期利率控制目标,它将引导R007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改革存款利率自律浮动比例加点,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增强,企业贷款利率大幅下降,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计下降0.82个百分点,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价格高的问题。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市场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上,全球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加快,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文章表示,下一步,要贯彻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坚持稳中求进,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灵活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扩大信贷投放,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未来,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通胀总体稳定,稳定宏观经济市场,仍将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476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2
下一篇 2022-06-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