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出口上演“剪刀差”

汽车进出口上演“剪刀差”,第1张

汽车进出口上演剪刀差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剪刀差。具体来说,农产品价格通常低于真实价值,而工业品价格高于真实价值。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形似剪刀的价格差称为剪刀差。

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进出口也呈现剪刀差般的走势——进口车销量同比下降,中国品牌出口持续上升。

国机集团-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数据库数据显示,6月份,进口乘用车终端销售7.2万辆,环比增长31%,同比下降18.4%。但由于地域冲突等因素,全球供应链问题加剧,政策对进口车的刺激作用低于预期。1-6月,共销售进口乘用车36.8万辆,同比下降25.6%。

与此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汽车企业6月出口汽车24.9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7.4%;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根据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今年汽车出口量将接近300万辆。相比之下,德国去年出口了230万辆汽车,位居世界第二。

尽管俄乌冲突影响了部分出口市场,尽管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链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从全球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优势越来越明显,这将成为中国逐步进入汽车工业强国阵营的重要标志。

一个

进口车越来越高端

在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1-6月进口车结构的透视发现,头部品牌大排量豪华车在进口车细分市场依然占据强势地位。

从进口车结构来看,豪华品牌依然是绝对的销售力量,占总销量的90.4%;分品牌来看,1-6月,雷克萨斯、奔驰、宝马、保时捷依然位列进口品牌销量前四。这四个品牌的销量占豪华品牌市场份额的80%,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车型层面看,中大型车及以上高端车型占据71.5%的市场份额;排量方面,2.5升以上大排量燃油车占比47.5%,接近半壁江山。

“宝马X5,X6,X7,这些大SUV,都是热销,卖断货。我们的车库里只剩下几款高配车型了。”天津汽车的宋先生说,奔驰、、G级、雷克萨斯LX570、揽胜、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都是天津港的热门车型,“主要是中大型以上级别的SUV。”

高端机型短缺主要受消费升级、低价产品国产化等因素影响。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升级,中国工厂标准化程度提高,生产的整车技术并不逊于海外进口产品。例如,宝马在中国的沈阳铁西工厂是世界上第二先进的车辆工厂。所以在消费升级对高端车型提出更多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国外品牌推出的国产车型越来越高端。

长安飞行者、华晨宝马X5L、SAIC奥迪A7L、奥迪Q6等售价高达60万至70万的车型在国内投产。据国内沃尔沃零部件供应商相关人士透露,新一代沃尔沃XC90将有可能国产。在这些中大型豪华SUV国产之前,国内合资车企国产车型的天花板都是40-50万价位的中大型车,比如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E级。

国产车没有进口关税,在价格上有天然优势。国产车型越来越高端,需要进口的车型越来越少,更趋于高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进口车报关单价一路上涨,今年首次突破40万元。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车型国产化的趋势,未来进口车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挤压,那些超豪华品牌、顶级豪华品牌、小众品牌的车型将在进口车业务中从边缘到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带动成交均价不断上涨。

2

国产新车乘风破浪。

与进口车不同,中国出口车业务的重点是新一代智能汽车。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甚至高于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占比来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而2020年和2021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仅为7%和15%。

更值得一提的是,进口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豪华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中国出口到海外市场的新能源主要是纯电动智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智能化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开辟海洋、走出国门的撒手锏。

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车企,尤其是龙头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中国车企续航价格比在21km/万人民币左右,国际车企是11km/万人民币。中国的电动车除了续航能力,通常还有未来感的内饰设计和丰富的车联网功能,这在同价位的欧洲车型中并不多见。

从绝对销量规模来看,这只是一个起点,但它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向发达地区进军,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短期的销量数字。

这些发达地区包括日本和欧洲。根据中汽协海关总署整理的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比利时、孟加拉、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欧洲国家有五个,占一半。

7月21日,比亚迪在东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丰田、本田、日产、三菱、马自达、斯巴鲁等强势品牌在这个“出口禁区”,比亚迪试图在未实现的智能汽车市场撕开一个缺口,加速日本零碳市场的发展。

“出口到日本市场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品牌形象。”资深分析师梅宋林认为,“(中国品牌)可以借助日本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增强品牌走出去的信心。”

在疫情影响下,国外车企供应链受到冲击,导致被迫停产,部分供应链商品需求激增。而在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较好,物流和供应链保障较好,动态复工复产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同时,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据中汽协从企业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大部分企业海外订单情况良好,没有回落的迹象。

或许,几年后回头看,正是从新冠肺炎的“有机危机”开始,中国汽车开始蓬勃发展。

“司机一体化”可以通过鸡生蛋来实现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9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