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大学“蹦迪照”流出,细思极恐: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不多了

张清华大学“蹦迪照”流出,细思极恐: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不多了,第1张

1张清华大学“蹦迪照”流出,细思极恐: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不多了

01

最近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发布了这样一个视频,把清华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学校停课期间,被宠坏的清华高飞人在西大的操场上组织了一场大型的蹦迪。

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夜总会般的沉浸式灯光,学生们开始疯狂摇摆。

有韩国女子集体舞,动作相当标准;

有刘畊宏毽子操,但没想到学霸也爱减肥健身。

坐在地板上变身DJ开始放碟,简直就是技巧问题。

清华Hip-hop社社长甚至上台领舞,名为《拿马具杆的人》。

一位旁观者,一位来自清华的学长在现场感慨道:“各省状元都在这里跳舞。"

可能是因为和图书馆里的学霸形象太不一样了,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在评论区,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根本不是清华。”

“清华的学生不应该都在图书馆吗?”

其实你对真正的高材生一无所知。他们不仅学得比你好,玩得也比你好。

他们会打扮,会玩梗,热爱生活,比你更熟悉各种流行的东西。

能考上清华这样的国内高等学府,永远不能靠你认为的死学。

他们是高水平的学习者,一眼就能看穿事物本质和底层逻辑的人。

现实很残酷:有些差距在拉大,你努力学习也赶不上。

02

清华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专门的本科生奖学金答辩会,堪称真正的“神仙打架”现场。

看看这些“学神”的履历,你会发现:他们对普通人的碾压是全方位的。

比如电子系大神韩艳娟,曾经凭借一张成绩单轰动了整个朋友圈。

5门100分,4门99分,1门98分。

他的学习成绩三年都是班里第一,各种国内外比赛奖杯都软了。

更可气的是,他当时还是清华大学腰鼓队的副队长。

如计算机硕士沈天成,28门课95分以上,入选“学术新星”计划。

从风格上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获得北京大学生舞蹈节一等奖;

业余围棋5段,国家二级运动员;绳杯比赛的学校记录保持者......

比如价值很高的物理系陈逸仙,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论文。

此外,他还是全国各大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学校艺术团合唱团的成员,班级文艺委员会的成员。

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作家毕淑敏提到的两类学生,一类是“烈恨型”,一类是“欢喜型”。

复仇型学习者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追求科学知识带来的优势。

一旦目标达成,对科学本身的热爱逐渐蒸发,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更敏捷的优化生活条件的努力。

快乐的学习者,他们心中的爱,像喷发的天然气,永远燃烧着熊熊的火焰,狂风暴雨也无法吹灭。

在火光的指引下,快乐的人们在玩耍和行走,兴致勃勃地攀爬,不会因为路边的临时风景而停下脚步,直到到达高高的天空。

一个真正的校长一定会玩。他们把学习当成打怪兽的升级,把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当成独特的人生体验。

[S2/]03

罗振宇说了一句让我深思又深深恐惧的话。

你知道北京有多好的小学有课吗?

众所周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应该具备这样的知识:

语文课,能写800个汉字,能写自己想说的话;

数学课,学四则运算;

科学课,认识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等。

按照普通学校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可能只是听课、背诵、做题,把这些知识机械地输入到脑子里。

现在一些好的小学,早就不流行了,反而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

“请给附近动物园的园长写一封信,希望能增加一种动物园里没有的动物。

并且让主任相信,引入这种动物后,游客数量会大大增加。"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儿童应该做到:

①自己调查动物园现有的动物品种,了解新的动物是否适合北京的生活环境。

这样,科学课的内容就学进了大脑;

(2)讨论如何说服校长介绍这个品种,语文课的书信格式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③要用证据证明引进这个品种可以增加游客量,数学课四则运算的知识就掌握了。

你细细品味罗振宇讲的故事。在这种新课程设计下,你想筛选出什么样的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靠死磕学习做题,往往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可以反复背诵书中的内容,用问海战术来弥补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现在也不行了。你需要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更灵活的思维模式,整合知识的能力。

你需要善于总结学习的基本规律,懂得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优化和完善。

那些适应不了这种趋势,还想靠读死书升学升职的人,只能沦落为庸才,面目模糊的融入人群。

04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和那些学霸学神的人走得更近?

最近在看《金靖3》的时候,发现里面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做自己的教练。

想象一下教练的职责是什么:

他提供课程,在课程中传递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他为学员提供培训课程,通过反复训练巩固技能;

他纠正学习中的偏差,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他设定学习的梯度,当学生在一个梯度学习时,他被引导到下一个梯度。

同样,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就得成为自己的“教练”。

首先我们要多找学习资源,包括多找书,多上课等资源,然后循序渐进的学习。

其次,我们也需要训练环节,给自己一些问题,或者让自己完成一些任务。

比如看完一本书,能不能给自己出一套问题来测试自己?听完一门课,能老老实实的练吗?

最后,我们还需要得到别人的反馈,把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别人看,哪怕很尴尬。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疯狂成长。

愿我们都成为高水平的学习者,带着自己的指南针和海图,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相互鼓励。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以独特视角解读热点事件,每天陪你升级认知。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自律的生活更自由》畅销。欢迎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159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