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裁员严重吗

互联网大厂裁员严重吗,第1张

互联网大裁员,背后什么风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按:2月以来,中国互联网大公司频频传出“史上最猛”裁员的消息,“阿里裁员”、“腾讯裁员”都上了热搜。外媒称,在过去十年的技术繁荣中,这个行业看似无穷无尽的职业机会戛然而止。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疫情面前遇到了哪些困难?裁员背后反映了哪些行业新动向?国外的互联网公司也遇到类似的困难吗?《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听听大厂和“毕业”员工的内幕。

【环球时报记者赵觉聪】在本轮互联网大公司裁员潮中,京东。COM的行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一份给JD.COM员工的“毕业通知”被登上了热搜。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以来JD.COM的裁员涉及多个业务线,主要涉及其京西事业群、零售、物流、健康等业务。

90后的陈忠,原本是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员工。他也在最近的裁员中离职。陈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京东健康的创新线和服务线都有大量员工被裁,只有药房和B端采购影响不大。据陈忠分析,裁员的考虑是平衡成本和收益。“一些创新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还是集中精力做能赚钱的主业”。

陈忠说,他原本想在京东健康“转行”做智慧医疗业务,但听说相关业务也要调整,只好带着N+1的补偿(N指工人的工作年限,+1指多出来的一个月工资)离开。陈忠解释,所谓“变动”是指员工从目前的业务部门调整到其他部门。

路透社还援引一名去年底离开JD.COM的前员工的话称,“看不清商业模式的业务会在短时间内被砍掉,而被砍掉后,复工会出现战略转型,导致内部人员的重大调整,比如裁员”。

最近不仅是JD.COM在裁员,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滴滴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任晓,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人力资源)负责人,最近也在负责公司内部裁员,比例大概在8%-10%。任晓对《环球时报》记者强调,这是正常的“组织优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无差别裁员。

“这一次,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中一个普通的组织优化。正常情况下,每年公司都会采取相关行动。”任晓说,这次根据公司绩效考核,末位淘汰,总体目标是优化3000人,主要是互联网销售人员、销售支持、呼叫中心。公司也为下岗职工提供了正常合规的补偿和过渡方案,目前进展顺利。

据任晓介绍,互联网公司每年都有类似的裁员,阿里、腾讯等公司今年进展比较顺利。直到JD.COM裁员事件爆发,网络上的负面声音才在疫情的风口浪尖上被放大。

任晓表示,相比其他大的互联网公司,他所在的公司裁员比例并不大,但还是受到了互联网整体调整的影响。“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和美联储即将加息将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任晓表示。该公司的优化人员还希望确保资金链能够度过冬天。至于冬天什么时候会结束,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任晓表示,这次裁员没有考虑到35岁的年龄门槛等。在网上。“相反,这次调整让更多35岁以上、经验更丰富的员工得到了晋升空,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

就像中国网通近期对12家互联网公司的用工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采访所得到的结果一样,任晓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正常,招聘工作一直在进行。“我们一直在引进更优秀的人才,尤其是专业能力强、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才。门槛和过去一样,没有太大变化”。

三个因素导致调整。

【环球时报记者赵觉聪】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一直很快。中国网通近日采访了腾讯、阿里巴巴、美团、JD.COM等12家互联网公司,询问他们的就业和业务发展情况。结果显示,目前员工数量和业务发展总体稳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据统计,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12家公司总营业额21.68万,总招聘人数29.59万,净增员工7.91万人,其中11家公司招聘人数超过其营业额。据中国网通报道,一批企业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从市场竞争、投入产出和长远发展等方面考虑,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优化。相应岗位的从业人数有减有增,但从业总人数保持稳中有升。

浙江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选择裁员而不是降薪,意味着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没有问题,但在业务拓展尤其是多元化方面,互联网公司正在收缩。

以上分析中提到,目前互联网公司都在基于多角度重新调整经营策略,这也是其人事调整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模式红利逐渐见顶。同时,针对行业无序扩张等乱象,国家层面也加强了监管,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期。

腾讯总裁刘炽平近日表示,“目前,互联网行业正面临结构性的挑战和变化,腾讯作为参与者,将主动做出调整”。

之前很多大平台都是通过“烧钱”来寻求规模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各国采取的“反垄断”措施,互联网公司以及背后的资本看到是时候改变了。IP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Xi表示,“由于监管收紧、中国与股市的摩擦以及疫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收入增长乏力甚至下降,在收入未达到预期或增长乏力时维持业绩的压力凸显”。

潘麟还对《环球时报》记者提到,疫情造成的居家隔离只会增加对互联网服务的需求,这不是互联网裁员的理由。反垄断监管确实对互联网行业有影响,主要是抑制资本过度扩张,进入新的领域。互联网平台也要相应调整,减少多样化的业务类型,收缩业务范围。

去年以来,阿里巴巴、美团等公司受到反垄断调查处罚,其中阿里巴巴被罚182.28亿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7月叫停了腾讯主导的虎牙和斗鱼两大直播平台的合并。

在资本层面,统计显示,以国内几大互联网公司的财报数据为例,利润增速普遍低于收入增速,这也导致了相关企业的股价下跌。

潘麟认为,未来,互联网公司将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从多元化经营的角度,他们也会考虑赋能实体经济模式。对于新兴领域,互联网公司会减少探索。同时,新兴领域的流动性水平也会下降。专注主业会让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集中度更高,防止资本过度扩张会逐渐降低这些巨头参与新兴领域的积极性。互联网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企业,波动性和风险会降低,但未来的成长空也会同步萎缩。

国外互联网公司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贾尼斯]印度最大的社交电商平台Meesho近日宣布裁员150人,成为最新一家在海外疫情冲击下裁员的互联网公司。事实上,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全球爆发以来,以美国为主的外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一直在裁员。

印度《经济时报》称,除了Meesho,印度租赁公司Furlenco在3月裁员180人,印度互联网学习平台Unacademy在4月裁员超过1000人。事实上,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印度最有价值的初创企业,包括酒店巨头Oyo、在线叫车巨头Ola和在线分类广告巨头Quikr,都在疫情初期开始裁员以降低成本。东南亚估值最高的独角兽Grab也在2020年6月宣布裁员36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

无独有偶,追踪美国互联网公司失业情况的网站“裁员. fyi”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最初几周,美国资金短缺的小型初创科技公司为避免破产而首先裁员。2020年上半年,美国约有430家互联网公司裁员超过5万人,其中美国增强现实初创公司Magic Leap裁员10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0%;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Yelp有1000人,占17%;Airbnb迎宾1900人,占比25%;优步有6700人,占25%。

硅谷科技新闻媒体The Information称,随着硅谷的裁员,数万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波裁员结束了科技行业长达十年的招聘热。2020年上半年,初创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就连谷歌、领英这样的大公司也表示要减少招聘人数或暂停招聘。2020年下半年,LinkedIn宣布裁员6%,共涉及960人。受影响的员工将获得至少10周的遣散费,员工可以继续使用公司的设备。该公司还将为他们购买一年的医疗保险,并提供法律事务和求职等咨询服务。

并不是全球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据彭博新闻报道,2021年下半年,拉丁美洲软件工程师和客户主管的招聘量增长了286%,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招聘量和薪资。大多数新员工位于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去年,拉丁美洲的初创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150亿美元,是之前纪录的三倍多,因此招聘人数激增。区域独角兽公司的增长是该地区就业增加的部分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895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2
下一篇 2022-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