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内涵

红山文化的内涵,第1张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南。它有什么特点?

红山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1973年敖汉旗小河岩型的发现,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有力的线索。小河沿文化类型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从石羊石湖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造型、彩陶纹样和纹饰来看,与红山文化类型不同,其时代晚于红山文化。

根据敖汉旗小河岩南台地遗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沟师鹏山墓葬所获资料,在考古学上鉴定为“小河岩文化”。其分布区域与红山文化基本一致,其文化特征可概括为:

磨石器与细石器并存。有磨石斧、石碑、打磨过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石铲。精细的石器包括石镘刀和带骨柄的石刀。石刀加工精美。陶器上的猪头陶塑反映了其经济生活是农牧狩猎相结合的。

有四大类:用粘土制成的红陶、混有沙子的灰陶、用粘土制成的灰陶和用粘土制成的黑陶。装饰线、刻划线、附加叠加线、弦线组成的菱形人字线已经开始呈现雷纹的特征。

彩陶以黑色为主,有红色和白色。纹饰有斜平行线、曲折线、内彩。一种典型的画法是,涂上白色后,用平行斜线划出区域边界,在内部加入黑、红、棕等颜色,形成人字形、三角形、八角形、网状等各种几何图案。

后期出现了大平底盆、大开腹、浅碟细柄豆、彩陶。

宗族墓地选在一座高山上,墓地分片区,片区内分支。墓室的结构是一个有竖孔或洞穴的坑,墓前有烧坑的习俗。单身者屈肢男女合葬,男墓多以生产工具陪葬。还有扎头发戴项链臂章的习俗。

值得注意的是,小河岩型的石器在精细石器加工上更为精细,圆弧骨柄石刀更为常见实用,体现出制作工艺比红山后型更为先进。

小河岩型早期陶器和红山后型彩陶有明确的关系,都是泥红陶和彩陶。小河岩型的泥红陶碗、砂灰陶深腹壶、双耳双口连壶、平行对角线的彩陶花纹和划痕,都有脱胎于红山后型的迹象。

其他器皿的出现,如观赏空豆和雕像,以及彩陶的几何图案,都表明陶器工业有了新的进步。

小河沿类型出现了双室、男女合葬的习俗,说明当时已经进入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在社会发展阶段上较后红山类型有所进步。在时间上,应该是介于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遗存,是从后红山类型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类型。

小河沿文化之后,这里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在敖汉旗南台发现小河岩晚期文化层与夏家店下文化层早期建筑遗址的地层关系断裂。一些文化因素开创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如抛光泥黑陶的增加,朱画和彩画的出现,绳纹的兴起,腹折器,小柄豆大开浅盘,大扁壶和镂雕。

这样,由于小河沿类型的发展,洪山后类型与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空白已经被填补,基本上可以连接起来。自此,四千年前的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进入了青铜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归宿是怎样的?前者涉及其与红山文化的关系,后者涉及其与燕文化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05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