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皮是一种漆器的制作工艺

犀皮是一种漆器的制作工艺,第1张

采犀工艺器皿具有光泽明亮、胚薄、重量轻、装饰华丽、坚固耐用等优点。它最大的特点是黑色和红色的油漆有规律地一层一层涂上百余遍,在漆层厚度足够的胎骨上雕刻出卷草、云纹等优美流畅的线条。刀口横截面清晰呈现不同颜色的漆层,充满灵动之美。

红色和黑色也是云雕技法的主色调。宁静沉稳的黑色与活跃的红色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符合人类的审美追求,成为犀牛采摘技艺永不褪色的标志。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实用器皿,从屏风、盒子、桌子、柜子到碗、罐、盘、盒,应有尽有。成品悬挂、摆放、居家使用或收藏观赏,无不精美绝伦,雅俗共赏。

采犀,日本称“弯轮”,因饰有云纹,故又称“云雕”。它始于宋行,至明朝,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犀牛漆器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是中国最复杂、最珍贵的漆器工艺。

剔犀是雕漆中最早的品种之一。其工艺是在器物上有规律地一层一层地涂上二色或三色油漆至一定厚度,然后雕刻图案,雕刻图案的侧面露出不同颜色的油漆纹理。这种工艺的纹饰多为如意云纹或匍匐草纹。采犀又叫“云雕”,日本称之为“弯轮”。

《葛沽引论》云:“古拾犀器,贵以滑紫漆。如胶(焦)枣色,俗称枣犀,福州老仿,色黄,滑圆花,名曰福犀。”

《石秀录》云:“采犀有朱砂面、黑面、透明紫面。或黑与红之间的朱砂线,或红与黑之间的黑带,或雕与补,或三色换父。所有的物品都稀疏地刻有剑环、绦环、重环、回文、云钩之类的。纯朱不好。”

摘犀牛的画法是从下到上,在胴体上一层一层地涂上一层红色和一层黑色的颜料。由于采犀的纹样多由古代陶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转化而来,其红色主要为焦枣、紫褐。这是通过在朱砂和红色涂料中加入适量的黑色消光涂料,或用黑色涂料调制而成的。

由于去犀漆器的流行,瓷器等材质纷纷仿其纹路,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西吉州窑。其实吉州窑的犀牛雕瓷在南宋也是非常有名的品种。它的制作方法是用黑釉在釉面上绘制犀牛雕刻图案,然后放入窑中烧制。

说到犀牛采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安徽省博物馆的元代云纹犀牛采摘盒。这个盒子的底边有一根针,上面刻着“张承造”二字。据记载,张承和杨卯都是元代著名的漆艺家。这个箱子的漆层大概有100层厚,靠近底部很深,斜面呈现红黑线。刀是圆的,浑厚有力。这个盒子很难画,有光泽,赏心悦目。

其实,安徽省博物馆的元代云纹犀牛盒并不孤单。故宫还有一件元代的挑犀精品。这盘底黑漆浮躁,明显是重新刷过的。正是“乾隆年制”二字,楷书镶金,画底子时刻的。靠近脚的边缘,有一个细段,标着“张承造”,这是张承惯用的签钱方法。此盘漆色、刀工与安徽省博物馆现藏“张承造”去犀云纹盒一模一样。毫无疑问是张诚的作品,原段应该是用背漆盖住的。

采犀分为红采犀、黑采犀、绿采犀。红犀牛是用红、黑漆交替涂刷,最后以红漆为面;黑犀牛是用红黑相间的油漆涂上去的,最后以黑漆为面;绿犀牛采摘是用红、绿两种油漆交替涂刷,最后以绿漆为面。

明清时期的挑犀技术继承了元代的先进技术水平,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如背纹、剑环纹、云雷纹纹、如意纹、绦纹等。这些高超的技艺也延续到了现在的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555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3
下一篇 2022-06-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