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消灭了多少倭寇

戚继光消灭了多少倭寇,第1张

历史上真实的戚继光,戚继光是如何抗击倭寇的?

戚继光出生于贵族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他学到了很多关于行军和战斗的知识。带兵打仗后,不被书本知识束缚,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主动寻求最佳战略取胜。他不喜欢学究气,注重实用有效的军事知识。他的著作《姬晓新书》和《练兵记》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他还善于向同时代的人学习,如向学习棍法,向学习枪法,以训练士兵。这种务实豁达的态度,使得戚继光的军事能力远超常人。他率领的祁家军从未吃过败仗,胜利战绩无与伦比。

明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是地方驻军,但到了明朝中期,地方驻军处于严重的被忽视状态,根本无法承担实战。针对这种情况,戚继光主张单独招兵买马,认为只能用农村的老实人,不能用“城里游荡的人”。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到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三次深入浙江义乌,招募农民、矿工一万多人。士兵被挑选出来后,根据年龄、身材、体格进行分组,并配以藤、狼、矛、叉、刀等武器。一方面进行单兵训练,另一方面进行营地训练,充分发挥整体战斗力。通过建立新军,从根本上扭转了对日作战的被动局面。

明初全国都有驻军,屯驻官兵是世袭的。一般警卫5600人,指挥官负责;每户一千一百二十人,统帅称之为千户;每户112人,指挥员说100户;每家每户都有两个总旗和十个小旗,每个旗上有10个人。明初有329、65,此后有493、359。到了嘉靖年间,由于大量士兵出逃,沿海地区每卫士兵只有1797人,仅占原来的32%左右,而且很多都是虚报士兵。由于人员不足,加上军官克扣口粮,士兵纪律松弛,装备落后,根本无法抵御敌人的入侵。

严格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求士兵掌握金鼓、号子、旗帜的顺序,并要求步调一致。战斗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前进,一人退一人斩,全队退一人斩,队长丢一人斩,全队退一人斩。另外,在戚继光那里奖惩分明。如果规定一个固定的考试日期,精通武术的人将得到奖励,不熟悉武术的人将受到惩罚。积极战斗,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会得到奖励;靠欺行霸市,口是心非,偷水果,强奸妇女等。,都是谴责。在这样的军事政策下,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戚继光奖惩分开,从不以权谋私。相传戚继光曾命儿子殷琦为先锋,在侵华日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出发前,他明确表示,只允许失败,不允许胜利。只有当所有的敌人进入后,他们才能反击,不服从命令的人将根据军法受到惩罚。设下埋伏后,敌人确实沿着预期的路线来了。殷琦按捺不住,下令进攻,敌人大败而逃。换班师返回营地后,殷琦告诉了父亲这场战斗的情况。戚继光听后大怒,以至于殷琦不听军令,致使敌军撤退了一半,下令将他处死。将军们苦苦哀求,说虽然殷琦违反了军令,但他打败了敌人,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赎罪。但戚继光不为所动,最后将儿子斩首。

在戚继光的东南沿海,依靠的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海军。步兵依次由队、旗、局、师、部、营组成,每队12人,每营2699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各持不同武器,战斗时集体配合,以“鸳鸯阵”对付敌人。除了步兵,还有一个海军师。为了协同作战,戚继光把不同的船分成了一哨两哨一个营,一共四个营。冀州北移后,为了对付大规模的蒙古骑兵,戚继光发展了“鸳鸯阵”,建立了由车、骑、行者组成的联合兵种。战车抵挡敌人的进攻,步兵在汽车的掩护下攻击敌人,骑兵迂回攻击。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军事思想。

戚继光在对日作战时,往往采取以寡敌众、速战速决的战术,这与沿海地形和日军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华东海岸线长,倭寇随时会登陆。登陆后往往占据险要地形,前进时往往三五成群散开。为了主动,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军队,迅速消灭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石齐吉光说“事到临头,权力大增。”他常常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冲到数百里外,像疾风骤雨一样,以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防御要点,迅速瓦解和全歼敌人。然后冲到援敌必经之地,埋伏起来,等援敌经过,出其不意地干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035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