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神大多数都是人首蛇身,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古神大多数都是人首蛇身,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第1张

人类在远古时期,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图腾崇拜,都会在自然界中寻找一个实力强大的生物认祖归宗,认为人类是它的子孙,或者是其化身。

像古埃及和古希腊人崇拜狮子,他们许多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具有狮身人面的特征,这是对图腾崇拜的强烈认可。

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诞于混沌未分之时,逝于天地初开之际。相传,女娲伏羲都是盘古的子女,女娲和伏羲是兄妹最后为了繁衍人类结合成夫妻。所以,盘古大神也是人首蛇身(另一说是人首龙身),根据《三王历》的记载,盘古能“开目成昼,合目成夜,呼为暑,吸为寒,吹气成风云,叱声为雷霆”。盘古死后,化生万物。

中国大地之母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其主要功绩是抟土造人、炼五彩石补天。就是人首蛇身。传说女娲的哥哥在天皇伏羲,伏羲,也是神话中的中华始祖,他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绳为网教人渔猎。也是人首蛇身形象。《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天中记》、《玄中记》及《神异经》等文献中均有记述,最让人注意的人面蛇身之神主要有伏羲、女娲、烛龙、共工和贰负神等,就中又以伏羲女娲最是著名。

从常识来说,创造中华文明的伏羲女娲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人首蛇身”。把他们描写成这样,反映了伏羲女娲所在的原始部落崇拜的是蛇的图腾信仰。

伏羲是女娲的兄长,位居“三皇五帝”之首。关于伏羲的出生,也有好多与蛇有关,比如:“帝女游于华胥渊,感蛇而孕,十三年而生伏羲”(《宝椟记》);“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绕神母,久而方灭,既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伏羲”(《拾遗记》)。无论伏羲是如何诞生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与蛇有关,传说中伏羲也因此成了人首蛇身。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晋代的郭璞注释:“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战国时候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有着如此特殊形体,又是谁将她造成这样?)东汉王逸注解:“女娲,人头蛇身。”汉代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也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看来,至少从汉代起,人们就认为女娲是人首蛇身了。

1986年,广汉三星堆2号祭祀坑中发掘出10件铜蛇,身躯大多呈S形,为蟠曲状,头微上昂,头上有耳、长眼,眼球呈圆形凸起,尾上卷。蛇身上刻画着云纹、鳞甲、羽翅,似乎立刻就要腾空飞起。除此之外,还有手持蛇的铜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铜蛇

在成都金沙遗址的祭祀坑中也发掘出一些石蛇,大多盘绕于地,蛇首以黑色、朱色彩绘出眼眶、瞳孔等特征。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蛇

商朝刻在龟甲、牛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周朝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这些古文字中的“蛇(它)”字和“蜀”字是这样的:

甲骨文“蛇(它)”    甲骨文“蜀”     金文“蜀”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蛇,同样被赋予生殖力和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研究者特别关注的人面蛇身女娲神话,注意到蛇是卵生动物,蛇的生育力很强,女娲在神话中作蛇身应当主要是这样的寄托。女娲在汉画像石中一般与伏羲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而且常常在与伏羲、西王母一起的构图中出现,喻意阴阳谐和,子孙蕃昌。

神话中的女娲是人类繁衍的始祖神,她造人的方式有化生人类、抟土作人和孕育人类几种。汉画中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既传承了神话意境,表达了汉代时的生殖崇拜,也是当时对再生转世的追求。人死到重生,在人们的想象里有如蛇的蜕皮,也是死里转世重生。

伏羲女娲又与西王母同在,更是喻意永生世界欢乐无限。我们注意到在汉画上常常有伏羲女娲与西王母同在的画面,西王母居中间位置,伏羲女娲在左右两侧,画面下方见双尾交合在一起如合欢结。山东滕州汉画中的伏羲女娲与西王母,就是表现了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古代“三皇”的排序,有一种是伏羲、神农和女娲,这个排序将伏羲女娲并列。汉画将伏羲和女娲结合在一起,被奉为造人的生育神。汉画上大量见到的双龙双蛇交欢图,还有合欢结图,都与伏羲和女娲相关联,即是与生殖生命相关联,可以看作是一种信仰的符号化。包括伏羲女娲在内的众神人面蛇身,不只存在于文本的神话中,也广泛存在于汉代时的造型艺术创作中。

女娲的丈夫是伏羲

就是天地人三皇中的天皇,同时也是五方天帝之一的青帝圣皇,他又是道教里的东王公。还有伏羲不仅是花神和春神,更还是掌管人类爱情的青春之神,他和掌管姻缘的女娲娘娘是一对夫妻神!三皇中神农是老人,轩辕是壮年,只有伏羲是少年。至于女娲娘娘也是跟伏羲一样是十八岁模样!

在上古神话中,女娲号东王母是第一个圣人,是东王公青帝伏羲的妻子,掌管人类生殖和婚姻的女神,由于伏羲的算计能力几乎超越天道,所以有伏羲的女娲其实际能力几乎无敌。在辈份上不要说女娲,就是前世的伏羲都比鸿钧要高。有种传说女娲和伏羲前世是上一个宇宙的人。总之,女娲加上伏羲不是你能想象的强大。在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不仅是兄妹,而且还是夫妻,但女娲伏羲两人并不是妖族。只是女娲最先是掌管妖界故为妖族圣人,后又创造人类成为人族圣人。

第25集。女娲的哥哥大战菩提祖师出自西游记前传电视剧中,剧情介绍得知是在第25集。讲述了西游之前发生的惊天动地、纷繁复杂的幕后背景故事,作品根据西游记原著中包含的线索,通过系统严谨的推理,构建了西游记主体的体系,揭示了西游记人物、故事的来历和前因后果,解开了西游记中的诸多未解之谜。

伏羲氏的妹妹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淮南子·览冥训》称当年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水”的时候,曾“杀黑龙以济冀州”。显然这条黑龙是一条兴风作浪,祸害一方的恶龙,否则女娲不会杀它。那么,杀恶龙者,必具备善龙的神性和功力。女娲氏具备这样的神性和功力,她“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雷与龙的关系已如上述,雷车也就是龙车;应龙是生有双翅的飞龙;青蛇、白螭都是龙属:由此看来,虽然这段神话没有明言,但种种迹象已暗示出女娲是一条龙,一条功力非凡的善龙。

王逸在为《楚辞·天问》中“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作注时讲“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还有,《帝王世纪》讲女娲氏“蛇身人首”,《列子·黄帝篇》言女娲氏蛇身人面,曹植《女娲画赞》云伏羲女娲“人首蛇形”,等等。蛇是龙的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集合对象。从形象上讲,蛇将自己悠长蜿转的身躯、神秘多变的色彩贡献给了龙;从内涵上讲,蛇将蜕变更新、生生不已的“生命意识”贡献给了龙。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蛇可以变成龙,龙也可以化为蛇。那么,说女娲“蛇身”、“蛇躯”、“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躯”、“龙形”。因此,学者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生活于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首领,伏羲女娲就是这样的首领。尽管伏羲女娲有可能已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号,袭二名号者有几代人,也就是说有几代伏羲、几代女娲。这几代伏羲、几代女娲当然都是人,是被当时和后来的人们神化了的人。有意味的是,在伏羲女娲被神化的过程中,龙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神话故事中女娲娘娘的实力虽然很强,但是她却不是最强的那一个,其实有很多人都能够和女娲相提并论。比如道教三清,(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通天教主),准提道人,菩提祖师。他们和女娲都是同一个等级的,在他们之上还是有一个最强的圣人,鸿钧老祖。

女娲补天

盘古还未开天之前,天地还是一片混沌,开天之后才有了如今的天地,但是盘古开天之后自己也撑不住了,之后整个三界就被一群原始神掌管,女娲也是远古大神之一,之后女娲就捏土造人,获得了巨大的功德。之后火神和水神大战撞坏了不周山,导致了天上出现了一个窟窿,这窟窿差点让万物毁灭。最后还是女娲炼石补天,才拯救了这个世界,女娲也凭借着这些功德成为一举成为圣人,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存在之一。

圣人之下皆蝼蚁

圣人之下皆蝼蚁这句话出自《封神榜》,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圣人和普通生物有着巨大的差别,当然在神话故事中的确也是这样,圣人可以说是这个天地的主人,圣人也是不死不灭的存在,圣人是不可能被圣人之下的人打败的,圣人之间的实力虽然也有差别,但是消灭一个圣人也是不可能的。而女娲娘娘就是一个圣人,虽然她出手的次数很少,但是没有谁敢去挑衅她,正是因为她有着强大的实力,才能在一次次的权力争夺中独善其身。

女娲娘娘虽然很强,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她一个圣人,并且在圣人之上还有一个鸿钧老祖,鸿钧老祖的实力还在圣人之上,鸿钧老祖才是最强的,就连通天教主的诛仙阵很强吧,但是鸿钧老祖随手就给破了。

以上就是关于古神大多数都是人首蛇身,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古神大多数都是人首蛇身,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女娲娘娘的老公是谁、女娲的哥哥大战菩提祖师是哪一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77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