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相比之下谁更出众一些

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相比之下谁更出众一些,第1张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最巅峰的文学作品,其文辞华美,语言凝萃,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清朝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唐诗高达48900首。

在这么多的作品背后,我们不难想象,肯定有很多诗人们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有的诗人因一诗而成名;有的诗人穷毕生之力,写尽天下见闻;也有的诗人隐匿山水之间,为我们留下了淡雅闲适的田园诗作。

在数以万计的诗人里,最出名的莫过于李白、杜甫,他们不仅才华横溢,更是最好的知己。相传杜甫比李白小11岁,很仰慕李白才华,一生与李白共见过两次面。两人都是唐朝前半时期的代表人物。到了后半时期,尤其是晚唐,诗人繁荣,略逊于前半段时期。

但是无论如何,唐朝毕竟是唐朝,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会推动着时代向前。在唐朝的后半时期,最具代表的诗人莫过于“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

杜牧和李商隐的诗作,一个清丽悠扬,一个隐忍多情。二人虽未谋面,却一生都在寻觅。他们满腔壮志,最终却只能以笔墨诉衷肠。双星辉映,用诗章璀璨了整个晚唐。

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余晖映衬着枫叶,白云笼罩着深山,在斜斜的山石小径上,绽放的火红枫叶让人心头欢喜。杜牧用清丽的言语,将一份真情表达的简单而又炽热。

而李商隐的诗作,日暮西山,夕阳下,有炊烟袅袅的祥和,也有短暂绚丽后的落幕,如同李商隐对这盛世过后的叹惜。

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的诗向来清新、自然。春风十里,卷上珠帘,总给人一种初恋的感觉。无论是文辞,还是意境,都如少女般美的令人心动。

同样,李商隐的相思诗,却略显深沉,和杜牧的风格大有不同。他的相思更像是成熟后的深沉,透露着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恬静和淡然。

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李商隐《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关于“借古喻今”的两首诗作,杜牧和李商隐的这两首诗都非常经典,但是遣词上,杜牧在厚重中融合清丽之感,李商隐在厚重中,融汇雄浑之感。

一个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个是“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看来一个人的文风,基本上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两首诗均为寄别的诗作,杜牧遥想江南山水悠悠,草木未凋,在这么好的景致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多么惬意,多么浪漫。

而李商隐的《锦瑟》,相传是写给一个叫“锦瑟”的姑娘,用词也是极尽华美,柔情似水,读来款款于心,温润亲切。这两首诗相比,李商隐的成就略高一筹。

“小李杜”,以两种不同的文风,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诗情画意。如同宋词里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不一样的语言风格,流淌着不一样的美。

李商隐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

杜牧的绝句画面优美,语言清丽,情韵绵长,风调悠扬,在艺术上别具一格。杜牧的律以雄姿英发为最主要的特征,在律体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从而更增强了雄浑豪宕的意境。

关于杜牧诗的艺术风格,是与李商隐诗“深情绵邈”的风格相比较而言的,杜牧的诗在内容上多表现诗人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气的宏放畅达与情感的宣泄激越,有一股豪迈俊爽之气。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语见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本名(西汉时期《诗》被命名为《诗经》)。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

李商隐和杜牧用他们的才华、诗篇,向人们展现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用不同

的风格向人们展示了晚唐诗歌的独特魅力,但二人诗篇中的咏史怀古诗则为我们呈现了同为晚唐诗人的忧虑,以及不同的处世态度。

关键词:李商隐杜牧咏史怀古诗比较

唐朝是中国诗歌成就最为璀璨的时代,著名的诗人也似天上耀眼的明星。但是过去人们对晚唐的诗歌成就评价较低,这种观点有失公允,晚唐诗歌虽比不上盛唐的绚烂夺目,可也称得上是落日的余晖,而这余晖中最亮丽的两沫彩霞正是晚唐诗人中的翘楚,文学史上齐名并称的“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在这里我通过对他们咏史怀古诗的简要的比较,了解他们诗篇的精彩。

一、诗人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背后所抒发的感慨

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小李杜”,虽处于同一时代,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咏史怀古诗的佳作,但是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的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

(一)二位诗人的咏史怀古诗都体现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以及借历史事件反映自己对当代社会的意见、看法。

1、借历史事件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如杜牧的《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诗人通过杨贵妃和唐明皇这个人们早已熟知的故事,含蓄的表达了统治者为了博得美人欢心,不惜劳民伤财的事实,可见平时生活的有多么骄奢*逸!又如《七绝?泊秦淮》中所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酒家商女所唱的《后庭花》据说是陈后主所作,后世认为是“亡国之音”。诗文看似是诗人在谴责商女不知“亡国恨”,而实际上侍候人的歌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看似是在批评酒家女,在国家已经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在唱靡靡之音。而实际上,是引用陈后主亡国的典故,对当时统治者的反讽,虽说的是历史,但是着手点却在“今天”,让人从陈代的荒*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对当时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另一位诗人李商隐的《北齐二首》云:“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这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场面:一面是“周师入晋阳”十万火急,形势严峻;一面却是宫廷的寻欢作乐,

李商隐写信说是仰慕的诗文,以杜牧的性子肯定是拉黑的。而且李商隐还喜欢“元白”,杜牧是讨厌这两人的啊,杜牧都还写过诗骂过这两人。

李商隐一生只和杜牧写过两次信。之后就被拉黑了。李商隐给杜牧写第一封信是为了表明自己对杜牧的仰慕佩服之情,但是一直没得到回复,于是又写了第二封,之后就被杜牧拉黑了。杜牧性子本来就高冷,而且这李商隐看似仰慕自己,其实压根就不懂杜牧。杜牧其实是不喜欢当诗人的。

历史背景: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小李杜”即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小李杜”这是人们对他们的爱称。

李商隐(约812~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人排挤,潦倒终身。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独特风格,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有《锦瑟》、《夜雨寄北》等。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小李杜”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为了区别大家记忆。李商隐是唐代有较大影响的诗人。可以说他与杜牧齐名,并在一起称为李杜,但为了与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区别开来,所以又称小李杜。

二是从文学成来看。“大李杜”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绝对的大家,他人难以逾越。而李商隐和杜牧就只能排在他们之后,所以用“小李杜”来和“大李杜”来分开。

三悬以长为尊。李白、杜甫在前,他们年长于李商隐和杜牧。不管怎么来说,也不可能把前面李白、杜甫称小李杜而把后来的李商隐和杜牧称大李杜。所以,按中国人的习惯只能把李商隐和杜牧称“小李杜”。

杜牧和李商隐,为什么合称为小李杜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分别代表了盛唐和晚唐的最高成就[renwugushicom]。李白杜甫双峰并峙,各有千秋,代表了盛唐精神,所达到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到了晚唐,文学之风已经衰微,到了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境地。小李杜算是大唐气象的回光返照,有一些光彩,但与盛唐相比,已差远了。所以一个“小”字,不仅指他们的年龄,时代的差别,还在于成就的差别。

其二,历史就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巧合曾,如此的有趣。李白杜甫是朋友,互相有诗赠送,杜工部写给太白的诗要多一些,可见杜甫情深。而小李杜也是朋友,也一样互赠诗歌。李商隐有两首诗赠杜牧,未见杜牧赠义山,可见,李商隐更真挚。义山赠给杜牧的其中一首为: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前两句很客气,写自己羽翼短,不能振翅高飞,和杜牧相比,差远了,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杜牧的极力推崇之情。

其三,小李杜的诗风和李白,杜甫也颇有相似之处。李商隐近于杜甫,写诗工整,严密,有力。不过,李商隐陷于牛党,李党的争执之中,一生穷困潦倒,只有躲进爱情的苦吟中,他的诗多用象征手法,意象神秘。代表诗作有:《无题》《锦瑟》《贾生》《安定城楼》。他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意不适,只是近黄昏,脍炙人口,不仅是对自己精神历程的写照,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

杜牧近于太白,才气绝伦,豪放飘逸。杜牧生自宰相世家,胸怀济世抱负,研究,注释了《孙子》,写了很多策论,想改变地方的割据,然而,终不见用,愤然写下《遣怀》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的《山行》《江南春》《赤壁》《过华清宫》都是众人耳熟能祥的诗作。顾遂老人独欣赏杜牧的《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诗人感觉何其敏锐?由孤鸟消失于长空,想到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多少帝王将相,如今,坟上连树也没有一棵,只剩下,空荡荡的秋风悲鸣不已,一股悲情,便喷薄而出。

可见,小李杜为大唐余音,虽比不上李白,杜甫,但也绝对在唐诗色彩斑斓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李商隐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小李杜之于唐朝的作用我们不禁要拿来与盛唐时期的大李杜作比较,如果说李白、杜甫两人开创了盛唐时期时期诗歌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绝对可以算是,能在晚唐没落的诗歌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存在。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候,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不再开明,百姓也大多对唐王朝不抱希望,李商隐出生在一个小官宦世家,家中不算没有一点背景,所以也自然踏上为官从仕的道路。

但是即便如此,李商隐小时候还是过着贫穷的日子,再加上自己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李商隐坚持求学,16岁的时候他的文章被白居易赏识,之后接受了一些培训。

李商隐感情细腻他的诗歌风格秾丽,尤其在描述一些爱情生活的时候,李商隐的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的情感独到,女子看了会想要有恋爱的想法,男子看到也能回忆起曾经琴瑟的时光。

这就让很多读者对李商隐的爱情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纷纷要问究竟是经历怎样的红尘往事,才能写出遮掩柔情似水的情诗,其中蕴含的情感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表达不出的。

李商隐被称为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受李贺的影响很深,有人给出李商隐的地位仅次于李杜的评价,的确他诗歌的风格独特,后人很少又能模仿的。但是李商隐除了诗歌意外的成就则很少被提及。李商隐作为小李杜被后人铭记是历史的选择,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必然。

以上就是关于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相比之下谁更出众一些全部的内容,包括: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相比之下谁更出众一些、李商隐和杜牧的代表作的特点是什么、杜牧和李商隐分别被称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1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