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雅称和寓意

竹的雅称和寓意,第1张

竹的雅称有:玉干、篁、琅玕、绿玉君、绿卿、抱节君、碧虚郎、不秋草等。

竹子的寓意:

1、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气节和傲骨,以及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刚直不阿、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

2、竹子秀逸而风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

3、竹子空心,谦内敛低调,象征虚心品格。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的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洁的象征。竹子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文人的人格追求。

这句话出自苏轼诗

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全诗大意为,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两句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此诗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雅称有:绿卿、玉管、不秋草、绿玉君以及潇湘竹。绿卿出自宋代诗人陶谷所作的《清异录·绿卿》一文中,原文为:“碧氏方澄,宅龟鱼而荡漾;绿卿高拂,宿烟雾以参差。”而不秋草出自我国金朝诗人马天来所作的《赋丹霞下寺竹》一诗中,原文为:“人天解种不秋草,欲界独为无色花”。其他几种称呼都是古人对竹的美称。

咏竹的诗词

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2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7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8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王庭筠《绝句》。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以上就是关于竹的雅称和寓意全部的内容,包括:竹的雅称和寓意、竹的雅称和寓意是什么、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28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