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什么意思通俗的说

主要什么意思通俗的说,第1张

什么是B2B通俗讲解?b2b是什么意思

b2b是什么意思?

批发商(分销商,大B)和零售商(小B)之间的所有交易都是B2B。其实B2b更好。

在中国讲B2B有一个特定的语境,就是数字B2B。所以传统的渠道交易不是B2B。

这只是一个快消品的数字化B2B。国内还有一种学B2B的人。如果说快消品的B2B是终端产品的分销链,那么另一个B2B就是终端产品供应链的B2B,比如工厂网。这两种B2B是不相关的。本文只谈快速发展的数字B2B。

02美国形态B2B

中国的B2C热潮,美国的B2B热潮。中国B2C的分销是第三方的,美国B2B的分销是第三方的。

中国B2B和美国的区别首先源于渠道功能的不同。美国渠道是“信息链和物质链”,中国渠道是“人链”。

信息链和物质链主要处理商品交易,而人链涉及人际关系,推广,然后交易。

中国有8000万营销人员,这些人构成了中国渠道。在中国基本没有美国类似的业务员团队。中国的渠道看似一两批,但渠道体系是由业务员(包括厂家和经销商的业务员)组成的一个人链形成的。因为渠道是一个人链,“客户关系”尤为重要。

在美国市场营销中,前台和后台的角色是明确的。后台(市场部)解决认知问题(品牌),前台(销售部)解决交易问题。中国的营销是后台弱,前台强。前台是一个人链,形成“认知、交易、关系”三位一体。

美国的B2B有几个特点:

1。起源于信息时代。

中国的B2B,起源于数字化,相对较晚。美国起源于信息化,在PC时代做得很好。

2。整合订单。

中国的数字订单,平台本身有天然的整合能力。美国的信息订单在后台稍微复杂一点。幸运的是,美国人在信息化方面已经非常熟练了。

订单整合也源于美国供应链的高度集中。中国从1998年开始的“渠道下沉”实际上是“砍大户”,导致渠道碎片化。美国主流供应链公司不超过20家,集中度高,规模优势明显。甚至大型零售商也将他们的供应链交给第三方。

3。综合配送。

美国的交通法规对配送车辆有严格的控制,不是谁有车就能送的,配送集中在少数配送员手中。因为一体化配送,配送成本低。

对送货员的依赖度高,美国人比较散漫。如果不是为了高密度、高集成度的订单配送,配送成本会非常高。

4。渠道关系稳定。

不存在中国在美国那样的供应链交叉覆盖,也不存在B2B低价抢客现象。

5。小店在城里,大店在城外。

美国大型零售商集中在农村城镇和卫星城,而小型商店则在市中心。因为美国人在市中心工作,住在城镇和卫星城。

03品牌商B2B

新发地创始人赵波写道“自营B2B逻辑不成立”,我想我恐怕最终会被迫承认“品牌B2B”逻辑成立。

B2B的推广唤醒品牌商,他们发现渠道数字化最大的价值可能不是获取订单,而是“赋能”业务员。

中国的渠道再推广,B2B赋能业务员,就是将渠道数字化,解决业务员的高效推广问题,这也恰恰是品牌商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品牌B2B说白了就是“分销链数字化”,把原来的手工订单变成了数字订单。

文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中美营销和渠道的不同。美国进入了“1P营销”,典型的品牌驱动。品牌是后台,渠道是前台。掌握了后台,前台就可以交给高效的第三方。在中国的营销中,渠道驱动优于品牌驱动。渠道是由人链驱动的,人是渠道的主体。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赋能人链。

从这个角度来说,品牌B2B的逻辑是成立的。

1。B2B赋能渠道推广。

鉴于中国渠道是人链,数字化对人提供支持可能比获取订单和分销更重要。

即使是大品牌,中国营销还是品牌和渠道的双渠道。渠道驱动,推广是关键,订单和分销是推广的结果。

品牌B2B虽然没有订单和分销的整合,但数字化为渠道推广提供了支撑,其效果会在短时间内超过订单整合和整合分销。

数字渠道支持品牌渠道驱动,主要是渠道推广和管理更加精准。早期的深度分销依靠的是人群的战术。目前人力成本高,但渠道推广高度依赖人,渠道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2。品牌订单整合与配送等解决方案。

目前B2B在订单整合和分销整合上没有优势,所以目前品牌商的分销还是可以凑合的。

即使未来B2B的配送成本下降,品牌也可以将订单数据与配送B2B对接,品牌可以拿到订单,订单与配送的整合将由配送B2B解决。

04第三方B2B

2015年推出的快消品B2B是第三方B2B,前期期望很高,现在很难突破。我一直是一个建设性的批评家。一直以来,我的看法是:B2B会成功,但不知道B2B什么时候,什么模式会成功。

1。很难获得订单。

中国的渠道功能包括:推广、订购、分销、金融。其中,推广是渠道驱动力,订单和分销只是推广成功的衍生品。

如果品牌负责推广,第三方B2B负责订单和配送,可能意味着品牌与终端的接触点减少。而推广恰恰依赖于业务员与终端接触所创造的客户情绪。

而第三方B2B恰恰缺少推广功能。所以订单只能靠品牌商的推广,然后低价拿单。这种补贴的秩序是无法持续的。

有人说B2B也可以推广。作为一种诱惑,这是可以做到的。作为万能功能,是做不到的。

2。没有订单规模和配送密度,第三方B2B效率更低。

区域性B2B和全国性B2B之间有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订单密度。在毛利确定的情况下,订单密度决定了配送效率。B2B效率最终是由配送密度决定的。

支持全民B2B的一九很聪明。首先,他们从白酒入手,白酒毛利比较高,适合定制产品,不适合大部分快消品品类;其次,B2B金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可以支撑B2B活得舒服。

3。第三方B2B的未来取决于中国营销的驱动模式。

美国B2B的繁荣是基于营销后台驱动,可以交给第三方,成为一个效率系统。

中国的营销更依赖渠道驱动,也就是“推广订单的整合”。只有推广才有订单,订单源于推广。

推广成本,订单就是收入。推广由品牌商承担,订单由B2B平台获取,短时间内做不到。即使有些品牌比其他品牌强,有些产品或订单被大品牌交给B2B平台,也只是尝试,并不是“All in”。

05零售商B2B

自从零售通和新渠道开始做“翻牌店”后,就不再是典型的第三方B2B,而演变成了“零售商B2B”。

B2B零售商实际上只是内部供应链。中国大部分连锁店都有内部供应链,一部分是外部连接,这样就变成了市场化的B2B。B2B类型也不少。

零售通和新渠道是“翻牌店”,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连锁商店。小门店连锁一旦建立(虽然控制力不如连锁强),订单就变成了内部订单。

如果这种做法能成功,功劳不是B2B,而是小门店连锁。我曾经说过,当B2B平台把目光转向“翻牌”的时候,就意味着B2B这个平台的失败。要知道,做一个小的连锁门店,远比B2B难。用一个更难的东西来解决B2B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B2B问题了。

如果零售环节和新渠道的翻牌策略成功,称之为新零售更为恰当。B2B只是新零售中的一个配套功能。

06配送商B2B

中国理想的B2B模式应该是“品牌B2B+经销商B2B”。不幸的是,这可能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品牌B2B解决推广和订单问题,经销商B2B解决订单整合和综合配送问题。用两套B2B系统组成社交B2B系统。

配送B2B基于三个认知:第一,B2B的效率由配送效率决定;第二,订单系统和配送系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第三,品牌商可以放心获得订单,交付给第三方。

第三方B2B可能会扰乱品牌的价格秩序,但把订单交给第三方分销对渠道秩序没有影响。

分销B2B的运作逻辑是:品牌获得订单,订单系统连接分销B2B系统;B2B整合多个品牌的订单,获得订单密度,从而获得配送效率。

分销商B2B的订单来源不同于第三方B2B。第三方B2B订单来自平台与零售订单的整合。B2B订单分两步配送。首先品牌商(经销商)从零售端获得订单,然后分销平台整合品牌商(经销商)的订单,形成订单密度。

B2B分销的好处是,第一,让品牌商放心,愿意合作;第二,因为订单整合,降低了配送成本。

07

互联网的特点是:瞄准A开枪,却打中b .出了最终方案。

这是商业黑暗时期的正常现象。因为中国没有商业创新的标杆。

B2B的结束可能和创业者想象的开始完全不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301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9
下一篇 2022-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