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小学好吗

新加坡上小学好吗,第1张

孩子新加坡读小学怎么样(孩子送去新加坡读小学容易吗)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就像没有完美的城市一样。关键在于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你最看重什么,最想达到什么。

中西合璧,还是两者都不好?

新加坡的教育是中西教育的完美结合,还是两者都不依赖?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说历史。

新加坡现行的教育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一批老师代表教育部考察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学校,决定采用西方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结合亚洲的锻炼训练和训练效率,创造了“新加坡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吸收了东西方的长处。

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是否吸收了东西方教育的精华?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它。

首先,新加坡的学校模式分为四类:亲西方的国际学校(如新加坡美国学校);东西结合的政府学校(政府全额资助);政府资助的学校(大部分资金来自政府,部分设施来自财团);也有独立学校(民办)。其中,政府资助的学校分为:东向的中国同乡会学校,开设中国礼仪、历史,可能还教授《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经典;和西方教会学校。

新加坡华人俱乐部

也就是说新加坡的学校之间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方面。

新加坡毕业生在政府中小学当老师的起薪是每月3000新元(约合15000人民币)。加上减税等优惠,实际收入和待遇都很不错。因此,教师职业可以吸引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甚至是在顶级投行工作的毕业生,几年后选择到政府办的中小学任教。

艾伦的孩子在新加坡的美国学校SAS。她说,这所学校有60多年的历史,硬件和软件都很好。两个孩子天天盼着上学,生病了也想去上学。暑假太长了,他们天天念叨着要回学校!(此处无广告……)

作为一个相信健康快乐教育的妈妈,她觉得自己的选择太正确了。

SAS属于国际学校,不用大家熟知的“新加坡数学教材”。有些亚裔家长不放心,会给孩子上课外数学课。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新加坡公立学校的数学到底好在哪里?

新加坡公立学校的数学教育采用东西方结合的模式。

在教学中,有大量启发孩子思考的封闭式问题和发散式问题。美国教育学者多次到新加坡考察,甚至指出美国的数学教育效率太低。学生花大量时间写论文,不知道公式,导致数值计算一塌糊涂。

珍妮是一个朋友的女儿,在新加坡的一所政府学校上学。她说,老师不仅教孩子们算术,还会学习美国的方式,启发他们在论文中解释如何得到计算结果。孩子能高效操作,理解逻辑推理。

此外,由于新加坡非常重视全体人民的英语、数学和科学能力,英语和数学在公立学校儿童的课程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语文课普遍被重视,而体育课更容易被数学课占据。

乔治的母亲前年把她的孩子从新加坡转到了英国。她说她的孩子显然更喜欢英国。英国非常重视阅读、艺术、体育和科学。以作业为例。孩子回家会带回四本书,两本孩子给家长读的故事,两本家长给孩子读的故事,内容涉及生物、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

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想象力都大大提高。而在新加坡,孩子们带回来的作业包括中文抄写,甚至是反复的涂色练习,让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毫无意义。

总之,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决不能脱离我们的国情来讨论它。历史上新加坡的经济腾飞靠的是什么正是全民英语能力的科学能力,使其成为亚太地区英美投行的中心,世界医学的领头羊。(之前听同事说她的一个朋友在瑞士的联合国工作,女儿小时候得了白血病。她每年都飞往新加坡接受中西医结合的癌症治疗。现在她的孩子20多岁,已经大学毕业)。

但问题是这个国家的创造力和创意产业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个国家在创造力上的短板可以追溯到教育的定位。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经常受到批评。年轻人虽然会说中文,但中文读写水平比不上中国。新加坡也缺乏创造性的英语写作。

也就是说,新加坡虽然在教学模式上吸收了东西方的长处,但在文化层面的教育,与英美和中国相比,恐怕还是有些不足。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一个在中国受教育的人都学得很深,继承了中国文化,创造了一些东西。)

2014年新加坡的中秋节

2015年圣诞节

是升学更惨还是被淘汰?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大学教育粉丝很厉害。人民理工学院(大专),毕业生不去工厂做技术员,去投行,500强,咨询公司等等。

条条大路通金领。在这样的地方学习压力会小一些吗?

我们先来看看新加坡神奇的入学制度:

对于习惯一条路走到黑的人来说,画面中的各种岔路是不是瞬间让他们头晕目眩?

最夸张的是新加坡的教育分流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

所谓的“转移”是这样的:

在小学的前四年,所有学生都学习同样的课程,重点是英语数学中的道德教育。在四年级结束时,国家进行了第一次分流考试,将儿童分为三个年级:

【/s2/】一档进快班:【/s2/】本人中学四年,毕业后要考O-level。我以后可以参加A-level考试。

第二个普通班:经过五年的中学,考上的同学在四年级结束的时候要考N级。通过考试的学生还要再读一年五年级才能参加O-level考试。毕业后可以考理工学院,然后从理工学院考大学。

第三个普通手艺班:上四年中学,然后参加N级手艺等级考试,再进入技术教育学院,相当于职业高中,学习酒店管理、烹饪、美发等实用技能。政府还提供奖学金。

第二档和第三档在教材难度上会比第一档简单。

孩子考上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里全是苹果电脑...

对于晚熟的孩子来说,这种分流看起来是不利的。10岁左右,生活将决定结果……

另一方面,这种胜败只是暂时的、速度的问题。即使孩子被分流到普通班,她仍然可以回到大学,只是比同龄人大几岁。

最厉害的是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大专)提供各种实习机会,涵盖500强企业,包括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

即便如此,在一个土地稀缺,医疗昂贵的地方,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

因此,新加坡的课外辅导氛围非常繁荣。你会看到几乎每个小区旁边都有补习班。过年的时候,连大人都放假了,孩子却坐在小板凳上上课!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90%以上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70%在补习数学。

我是新加坡房东的孩子,就在18个月前,被送去补习拼音(此处省略一万个感叹号……)。

经常听到新加坡的朋友说“我们怕输,所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埃伦说,新加坡美国学校的很多中国孩子也去外面补习,主要是中文、写作和数学。有一次,一个妈妈告诉她,别人家的孩子周末都去补课了,自己家的孩子找不到朋友一起玩。我该怎么办?也弥补一下。

作为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说实话,中国家长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都喜欢给孩子补课。相比英美,新加坡的优势是辅导班好找,孩子容易受周围氛围影响参加课外学习(当然这件事有利有弊,看你家人怎么想)。

珍妮认为,虽然小学分流了,但新加坡的贫困儿童不会被抛弃。相反,学校分流后,进度放缓,让这些孩子最终能接受职业教育。她觉得这样安排也挺好的。但是相比英美,新加坡的学习和补课氛围无疑更高。

你对功课太紧张了吗?

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新加坡的学校课表是太松了还是太紧了?

我们先来看看新加坡大部分“奇葩”中小学的课表:

所谓“连续上课”,就是课间真的没有休息,连续上两三个小时的课。学生原地不动,老师每节课都跑。

据说这是为了不让孩子好动,怕课间在学校出问题,干脆圈起来一次性上完课。

中午也没有休息。孩子们简单地吃完饭,继续上课...

这样的时间表真的挑战人的身体极限!难怪新加坡的年轻人可以在投行加班,坐在位子上十几个小时...

下午两三点放学,不管是官校还是国际学校,作业一般1-2个小时就能完成。珍妮说,孩子们可以在晚上看YouTube来放松,有些家庭会让孩子去户外游泳(新加坡很多公寓都有免费的游泳池和健身房)。

但是上学太早,有些中国孩子很不适应。回到家也没人管,基本都是打游戏打发时间。所以,孩子的自控能力很重要。

新加坡的孩子上完这样连续的课就是“书呆子”了吗?

家长不同意这个问题。新加坡的学校非常重视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领导力。学生经常用英语做公开演讲和PPT,讨论养老、平等、种族等话题。领导能力强的孩子,考试可以降分录取。

珍妮说,她身边一些在国内成绩优异的孩子来到新加坡,却因为英语口语能力不足,无法发挥领导力,在学校变成了普通孩子,心理上无法接受。

在我以前工作的投行,新加坡的员工往往在项目组织、领导和框架建设方面表现出色。

另外,新加坡的学校也注重东西方结合培养价值观。学校开设了一门名为品格与公民教育(CCE)的课程,这是一门公民美德的课程,不仅传播了传统的东方价值观,还培养了全球公民。孩子们应该学会尊敬长辈,与邻居和睦相处,尊重不同的种族(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讨论全球性问题,志愿服务社会。

这张图描述的是新加坡教育部对未来公民培养的重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负责任的决策、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管理等。

客观来说,新加坡的教育既注重打基础,也不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缺的大概就是文化创意水平,以及孩子中英文都可能有“斜坡口音”的问题。

但与英美相比,新加坡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1)治安好。新加坡多次被各种国际榜单评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企业和社区层面,其安全管理都极其强大。我以前在Poe从事安全风险评估,新加坡客户在安全防控方面的投入在亚洲是数一数二的。(新加坡航空空是全球十大安全航空公司之一空)

新加坡的反恐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些年从未遭受过恐怖袭击。

2)好好吃饭!各种亚洲美食随处可见。美食共和国(Food Republic)是一家食品连锁店,几乎覆盖了每一个商业区和居民区。新加坡很多当地人很少开火做饭,都喜欢在这种政府严格管理的连锁美食馆吃饭。西北菜、闽南菜、粤菜、马来西亚菜、印度菜、各种热带果汁...4-8新加坡元(20-40人民币)就可以吃一顿饭。

大食代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亚洲人的胃,你希望一年到头都安全、吃得好、游得舒服;对艺术和人文的要求没那么高,新加坡挺适合你的。

另外,新加坡很小,是一个城市大小的花园国家。国家宣传说:“我们不是在有几个花园的城市,而是整个城市都在花园里”。毫不夸张的说,新加坡真的很美,因为它地处热带,特别注重城市和建筑设计(很多建筑都有屋顶花园)。

但也正是因为太过精致,缺乏多元(甚至凄凉)的美感。时间长了,难免厌烦。新加坡靠近东南亚一系列国家,机票便宜,所以很多人周末坐飞机去泰国、巴厘岛或者开车去马来西亚。

总结一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就像没有完美的城市一样。关键在于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你最看重什么,最想实现什么。

有人以新加坡为跳板,到英美去更大更刺激的地方冒险;有一辈子待在那里的,在家门口上班,吃大排档,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多生孩子可以减税)。

每到一处,总有人爱她,也有人骂她;希望你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取长补短,集其精华,成就丰富立体的人生!

:255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264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9
下一篇 2022-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