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特斯拉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第1张

特斯拉罕见大裁员,新能源汽车行业生变

文本/赵斌

堪称特斯拉史上最大裁员,国内车企李、Xpeng Motors也曝出违约招收部分学校2022届。

近几年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夏天似乎有点冷。

特斯拉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730亿美元

在地震或洪水之前,总有敏感的蚂蚁成群结队地移动。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承认,由于经济形势不佳,公司需要裁员10%左右,并将暂停全球招聘。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有10万名员工,也就是说这次要裁掉1万名员工。受此影响,特斯拉一夜之间市值蒸发超过7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0亿元。

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马斯克的担忧。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萎缩了1.5%。再加上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媒体报道称,由于一些企业几乎无法抵消飙升的成本,美国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出现了最近两年来的最大跌幅。

有分析认为,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新能源电动车行业出现了全球性的变化,加剧了这位世界首富的担忧。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碳酸锂原料短缺和芯片短缺一直制约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核心,全球汽车行业普遍面临停产减产的压力,特斯拉也不例外。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制造了大量Model Y/3s,由于缺少充电口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芯片而无法交付。

面对一系列挑战,马斯克直言,特斯拉必须重视成本和现金流,未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中国车企也被“核心”病困扰。

对于疫情下的“核心”病,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深有同感。

例如,Xpeng Motor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最近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急需芯片”的消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向媒体感叹,芯片“太贵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陈世华接受中新社直通车采访,认为芯片荒的出现是其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紧俏”的核心零部件现状,背后指向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上的“紧箍咒”。

他说,国内虽然也有企业开始了芯片项目,但大部分都是在设计层面,制造需要OEM等外部支持。国家层面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可以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能够守住芯片这个“致命弱点”。

碳酸锂涨价也值得关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发展高度依赖资源,使用的关键材料包括锂、镍、钴等金属。其中,锂占了正极材料成本的近一半。

据陈世华分析,碳酸锂国内产量增速较慢,难以满足需求,进口仍占比较大。受诸多国际因素影响,其价格持续上涨。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每吨6.8万元持续上涨,目前价格在每吨50万元左右。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目前的锂价高企,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一方面,市场机制本身会实现调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对接和市场保障。预计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可以陆续释放的产能将会十分可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速度,上游供应能够得到保障。

近日,工信部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听取重点企业产、扩、销情况,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共同努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更好地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好日子结束了吗?

多重不确定性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好日子结束了吗?

“不是行业不行,而是‘你’不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强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是趋势,但这也注定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面临重组,现有的一些新能源品牌或车企将会消失。

虽然隐忧犹存,但多家新能源车企在4月销量遇冷后,5月销量回升。

2022年5月,比亚迪销售了114,943辆新能源汽车。1-5月,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507314辆,同比增长348.11%。

广汽阿亚恩5月销量为21,056辆,同比增长150%。1-5月累计销量76142辆,同比增长122%。

5月份,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10069辆,创历史新高,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200%以上。

蔚来汽车今年迄今已售出37,866辆汽车,同比增长11.79%。

Xpeng Motors在5月份交付了10,125辆,与同期相比增长了78%。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的意见》,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有业内人士预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530万辆。

林表示,中国经济在控制疫情、稳定宏观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新能源汽车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再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性价比优势,呈现出眼前的繁荣。

同时他提醒,随着欧洲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铺开,传统动力汽车市场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萎缩,根基深厚的老牌国外车企必须转型。一旦其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优势成功释放到新能源汽车上,国内众多车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分析认为,中国与这些企业实力相当的实体企业也应尽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以保持自身在该领域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占据“先手”优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是继续坚持以“单打独斗”的思路“做大做强”,还是抱团取暖,积极整合,加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的阵营进行发展,这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出发地:中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浩星

编辑: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301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