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训练方法

长跑训练方法,第1张

一、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二、 中距离跑采用半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长距离采用站立式起跑。

★半蹲踞式起跑:两臂一前一后,一手的拇指与其它四指成八字形撑于起跑线后,另一臂在体侧,体重主要落在前腿和支撑臂上。起跑动作近似蹲踞式起跑。

★站立式起跑的动作顺序按下列口令进行: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先做一两次深呼吸,然后走或慢跑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有力的脚在前,紧靠起跑线的后沿,前脚跟和后脚尖之间的距离约一脚长,两脚左右间隔约半脚,体重大部分落在前脚上,后脚用前脚掌支撑站立。眼向前看3-5米处,身体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或“跑”的口令。

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时,两腿用力蹬地。后腿蹬地后迅速前摆,前腿迅速蹬直,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做快而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出,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跑速。

二、中长距离跑的呼吸

初参加中长跑练习的人,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刚开始跑时可在自然的情况下加深呼吸,呼吸的节奏要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两、三步一呼气,跑两、三步一吸气,并有适宜的呼气深度。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应着重将气呼出。

三、途中跑

★上体的姿势:正确的上体姿势是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眼平视,面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如图)。

★腿部动作:跑的速度大小决定于步长和步频。

★后蹬与前摆: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当摆动腿通过身体垂直部位向前摆动时,支撑腿的各个关节要迅速蹬伸,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有力地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后蹬结束时,腿几乎伸直或伸直。蹬伸的时间应短促,这样才能在蹬伸后及时向前摆腿。

★腾空:后蹬腿蹬离地面后,身体进入腾空时期。当后蹬腿的大腿开始向前摆动时,小腿顺惯性自然摆起,膝关节弯曲,形成大小腿折叠的姿势。

★脚的着地与缓冲:当摆动腿的大腿开始下落时,膝关节亦随之自然伸直,并用前脚掌着地(如图)。

★摆臂动作:中长跑时,两臂稍微离开躯干,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摆幅要适当。

途中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上跑的。弯道跑的技术与短跑基本相同,只是动作的幅度与用力程度较小。

四、终点跑

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跑,进入最后的直道时,要竭尽全力进行冲刺跑。什么时间加速跑,要根据比赛的距离、个人训练水平和战术决定。

中长跑讲究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一般情况下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后要冲一下。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在比赛起跑时,都要猛冲一下,不要慌,冲几十米就会慢下来。然后,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300米标准场地,就是25圈,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根据你的能力,应该采用匀速跑战术: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呼吸方法 中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或者采用跟随跑战术: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力争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另外在提几点建议:

首先,比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200ML葡萄糖水浓度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长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

那么到底什么时间锻炼(跑步)比较好呢?

早晨时段:晨起(日出后)至早餐前

上午时段:早餐后2小时至午餐前

下午时段: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前

晚间时段:晚餐后2小时至傍晚(日落前)。

不知道你的技术怎么样?长跑训练必须科学才能出成绩。首先,你的动作是否规范就是很重要的问题。争取把一些浪费时间的小动作改掉,这个你可以有机会看看世界级选手的比赛录像,并不是学他们的风格,主要是看看她们标准的动作。

另外呢,比赛中的战术也很重要。比如,你要是耐力型的选手,就像孙英杰,适合一起跑就出来领跑;如果是速度型的选手,就可以一开始跟随考前的选手,最后冲刺。

至于训练的话,可以按照“一般耐力”、“速度耐力”的交替训练来进行。一般耐力就是有氧长跑训练;速度耐力就是主要练后程的冲刺,可以在训练中冲一冲150米、300米、600米等等。另外还得加强全身素质、力量,比如腰腹、胳膊等等。

跑时注意节奏、呼吸,还可以补充些营养,注意饮食。

心理要自信!祝你成功!

正确掌握跑步时的呼吸方法,是练好中长跑的重要一环,也是掌握中长跑的跑步节奏以及节省体力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 中长跑教学中学生呼吸所存在的问题

1、有意识地憋气,然后喘粗气练习

在中长跑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初练时,身体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从而导致呼吸不顺畅,并引起胸部和肌肉的紧张,心肺等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形成憋气,然后喘粗气跑步。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憋气、喘粗气会使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而且由于憋气、喘粗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限制了组织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组织的缺氧,肌肉中的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身体过早产生疲劳,影响了训练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初练,很容易影响身体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奔跑速度。

2、步法与呼吸的节奏感差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奔跑中呼吸与步子配合不起来,在练习时动作不协调,一堂训练课下来,看上去十分吃力。跑步时呼吸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步一吸一步一呼和二步一吸二步一呼。这个动作就涉及到呼吸与步子之间的节奏是否一致,一些学生由于初学不够熟练,节奏感较差,加上吸气不深,呼气不足,奔跑时就出现了吸气快,动作慢,从而造成步子与呼吸不能协调一致,最终导致喘粗气,失去了奔跑时的节奏。

二、 中长跑教学中呼吸与步法配合的教学方法

1、简单配合提前教

在刚开始练习中长跑时,先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呼吸的方法以及一些练习呼吸的辅助方法,如肺活量练习等,并过渡到与手臂的摆动相配合,要求学生一次或者两次手臂摆动做一次呼吸配合,在教学时要注意摆臂的速度刚开始不要过快,这样经常性的进行反复练习,呼吸与手臂的配合就会慢慢地协调起来,这个阶段是练习中长跑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在这个阶段中对呼吸要领讲细、讲清,并时刻注意观察、提醒、纠正,然后短距离与步子配合练习,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师从旁指导,通过反复地强化,加深学生对奔跑节奏的感觉,为中长跑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练时强调呼吸自然

在进入中长跑练习的初始阶段,应突出强调呼吸的自然就行。因为在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学生还不熟练造成太在意呼吸与步子的配合,呼吸有些过于做作,导致动作僵硬,反而形成身体的不协调,呼吸不自然,上下难顾,这时根本谈不上呼吸与步子的紧密配合或呼吸的柔和细长。所以在刚练习时应向学生强调呼吸自然,心静体松,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与步子的配合,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熟练阶段应强调意识,突出呼吸与步法配合的教学

当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也已达到了中长跑的技术要求,即动作规范,呼吸与步子的配合协调、柔和,这时应强调呼吸的意识,突出呼吸与步子的紧密配合教学,达到象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跑姿轻松自然,呼吸顺畅,中长跑的测试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而且“极点”出现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出现的“极点”反应也越来越小。应该说中长跑成绩的提高是不断地克服“极点”来实现的,可见呼吸节奏的好坏对中长跑成绩好坏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长跑成绩的提高,不容质疑呼吸与步法的紧密配合是关键的,但是还要与其它的手段相配合,包括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等,这样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想应急先从呼吸开始!呼吸对于中长跑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中长跑最适合口 鼻共用,即要用鼻呼吸,还得把嘴微张开共同呼吸,这样可以加大吸氧量,因为跑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要匀,要有节奏,不能忽快忽慢,否则会打乱你的节奏,消耗很多体能.另外除了呼吸还得注意比赛前的 慢跑热身,准备活动,赛前心理调整,跑步姿势,身体重心,摆臂姿势,坚强的意志等.就说到这吧!祝你成功!

比赛事后这样调整呼吸,问题就不大了,

跑步:一周只需要三次

跑步是最古老的运动方式之一。在远古时代,只有跑得快、跑得久,才能获得更多的猎物,并保护自身安全。跑步属于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血管机能,改善代谢,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还能够调节体脂,培养坚强忍耐的品质。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步的行列。

跑步要达到三个指标

我们很小就被教育,锻炼要持之以恒。所以,很多人认为,一旦开始跑步,就必须天天坚持。但按照最新的运动科学成果,跑步并不需要勉强,只要逐步增加训练量就行了。一般来说,采取跑步健身的人,要想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须达到三个基本指标:持续时间20分钟以上;心率120次/分钟以上(青年人);频率每周3次以上。也就是说,一周跑3—4次就行了。

为什么没必要天天跑步呢?日本富山大学教授、日本田径联盟科学委员山地启司博士在《跑步重点指导》一书中提到:跑步如果是以健身为目的,就要配合休息,否则疲劳过度,身体反而会出现毛病。

一般来说,可以跑两天休息一天,或跑三天休息一天。

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是基于“超量恢复”这一理论:超过身体正常负荷量的运动量能带给肌肉和内脏更强的刺激,于是身体会认为它的部件“功率”不够,就会组织“资源”去增强相关的功能,所以身体的健康水平、运动能力便会上升。可是运动也会带来身体疲劳,因此需要给身体一定时间去完成“超量恢复”。否则,不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还会造成损伤。

根据体力决定跑步天数

不过,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也不能说没有锻炼效果。比如,身体素质差的人一周只跑一次,其他日子选择散步、健走,也能促进身体健康。总之,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工作性质、疲劳程度等来决定跑步的天数。至于当天要不要跑步,可以根据肌肉的疲劳程度、早晨醒来时感觉好坏、体重的增减、食欲的好坏等因素决定。

此外,跑步过程中,踝关节、膝关节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所以,如果运动者较胖,可以考虑以其他形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太空漫步机、自行车等替代跑步。

辅以其他运动项目

跑步主要是加强心肺功能和身体耐力,如果想获得全面健康,还需要辅以其他项目。我们建议,每周跑步2—3次,参加其他运动项目2—3次。

女性朋友可以选择改善体态的芭蕾、平和心灵的瑜伽、燃烧脂肪的搏击操等;男性朋友可以选择增加肌肉的健美运动,或者提高身体灵敏度,增强自卫能力的技击课程;中老年朋友则可以选择 太极拳、太极剑、秧歌等中国传统项目。此外,球类、游泳、远足、攀岩等众多“花样”都可以丰富训练计划。

消耗脂肪的关键之一是尽量用接近你的无氧界限(无氧阈)的运动强度跑步,而正确的姿势能使你无需浪费额外的能量就能达到这个强度。

向前是跑步姿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向前的动力能防止疲劳后动作的变形,亚西斯博士建议进行力量和拉伸练习。跑步者的伸拉练习应该是“动力伸拉”,而不是普通的静力伸拉,因为跑步本身是动力性质的。本文介绍的几种拉伸动作可在热身或练习结束后作。

1、头和肩

跑步动作要领——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

动力伸拉——耸肩。肩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还原后重复。

2、臂与手

跑步动作要领——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

动力伸拉——抬肘摆臂。两臂一前一后成预备起跑姿势,后摆臂肘关节尽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摆。随着动作加快时越抬越高。

3、躯干与髋

跑步动作要领——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动力伸拉——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心缓慢下压至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还原。躯干始终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动作要领——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动力伸拉——体前屈伸。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躯干缓慢前屈至两手下垂至脚尖,保持一会儿,然后复原。

5、大腿与膝

跑步动作要领——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

动力拉伸——前弓身两脚站距同髋宽双手放在头后从髋关节屈体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头肌感到紧张。

6、小腿与跟腱

跑步动作要领——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可在沙滩上跑步时检查脚印以作参考。

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7、脚跟与脚趾

跑步动作要领——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动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脚跟,上体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给踝关节压力直到趾伸肌与脚前掌感到足够拉力然后抬臀后重复动作要有节奏,缓慢

1、动作要求。动作轻松自然,重心移动平衡,直线性、节奏性强,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能力好,做到动作既有实效性,又能节省能量的消耗。

2、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时,身体重心主要落在前脚上,身体保持稳定姿势。起跑后,上体保持前倾姿势,蹬地前摆以及两臂的摆动都应快速积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速度,随着加速段的延长,上体逐渐抬起,跑向自己所需的战术位置后,即转入途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比赛开始时,使身体快速摆脱静止状态,快速跑出,并尽快发挥出正常的跑速水平和占据有利跑进位置的过程。

3、途中跑。头部与脊柱成一直线,下颔微收,两眼平视,颈部肌肉较放松,途中跑要尽量做到放松自然、步幅均匀、蹬摆结合、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两手的摆臂动作,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当摆动腿前摆到最高位置后,应积极下压,膝部放松。途中跑是5000米和3000米跑的主要阶段,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注意着地缓冲,用全脚掌或前脚掌外侧先着地,可减少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尽可能做到着地柔和有缓冲。着地不正确,加上在水泥路上或硬地上进行中长跑训练,很容易产生胫骨骨膜炎或出现踝关节和脚背损伤。

4、终点跑。加快摆臂速度和步频,以顽强意志,冲向终点。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跑。快到终点还有400米左右距离,要竭尽全力进行冲刺跑,一直跑过终点线。什么时候进行终点跑,要根据训练水平、个人的体力情况来决定。不仅仅是比成绩比水平,更重要一点是比意志,比吃苦精神。

5、呼吸方法。在5000米和3000米跑时,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大,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为了供给机体足够的氧气,正确的呼吸方法十分重要。跑时,呼吸的节奏应和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一般采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呼吸方法。初参加中长跑练习的人,首先感到呼吸急促,或感到胸部胀闷与难受,这是换气效率低缺氧的表现。为了改善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条件,就要掌握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节奏,可用鼻和嘴同时呼同时吸,呼吸的节奏应当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

如何训练长跑呢

如何训练长跑呢,长跑作为日常生活当中一种非常有趣的人,训练方法非常独特,首先要进行呼吸的训练,长期长跑的人对自己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下面介绍如何训练长跑呢。

如何训练长跑呢1

每天都能够坚持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有这样习惯爱好的人,就能够更好的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比如说长跑就是比较好的一项运动,但是有些人会发现,长跑的话,没多长时间就会让自己感觉比较的疲累,所以大家想要更好地保持自己的体力,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就来看看训练长跑的方法。

重视准备活动的安排 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温,使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得到增强,呼吸循环系统机能得到保证体育课基本部分练习中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另外,还使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的伸展性增大,关节的有效运动范围增加,减少运动损伤。 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应以走或慢跑的运动为主,用各种体育游戏做准备活动时要结合走和慢跑的练习进行,以使体温逐渐升高。

二可在慢跑后做些徒手操交替进行。柔韧性练习的运动幅度应逐渐增加,应重点加强踝和趾关节的活动,加强小腿后群肌肉和跟腱等部位的活动。

三应考虑季节和气候、课时的长短等因素,一般应用20分钟左右,单节体育课的时间短,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够,在进行基本部分的练习时,强度应逐渐提高。

四、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随着跑速的提高,氧气供应不足,就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并根据个人的跑速和心肺系统的机能情况采用不同的呼吸节奏,即四步一个呼吸周期、

科学的了解这些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起到训练的效果,从了减少更多不利的影响或者意外问题发生,也希望有长跑习惯的人,都能够注意上面所介绍的这些原则,帮助自己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对抗各种疾病的伤害。

如何训练长跑呢2

1、有意识地憋气,然后喘粗气练习

在中长跑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初练时,身体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从而导致呼吸不顺畅,并引起胸部和肌肉的紧张,心肺等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形成憋气,然后喘粗气跑步。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憋气、喘粗气会使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而且由于憋气、喘粗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限制了组织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组织的缺氧,肌肉中的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身体过早产生疲劳,影响了训练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初练,很容易影响身体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奔跑速度。

2、步法与呼吸的节奏感差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奔跑中呼吸与步子配合不起来,在练习时动作不协调,一堂训练课下来,看上去十分吃力。跑步时呼吸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步一吸一步一呼和二步一吸二步一呼。这个动作就涉及到呼吸与步子之间的节奏是否一致,一些学生由于初学不够熟练,节奏感较差,加上吸气不深,呼气不足,奔跑时就出现了吸气快,动作慢,从而造成步子与呼吸不能协调一致,最终导致喘粗气,失去了奔跑时的节奏。

冬天长跑健身可口鼻并用呼吸

长跑需要的是耐力,而且要呼吸正确才不至于容易跑累,正确掌握跑步时的呼吸方法,是练好中长跑的重要一环,也是掌握中长跑的跑步节奏以及节省体力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在长跑过程时应该学会口鼻并用。

用鼻子呼吸虽然有利于保证空气的温度和清洁度,但在呼吸又深又急的情况下,只用鼻子呼吸就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了。这时需要用嘴协助呼吸,但嘴不要张得太大,可以半张,并让舌尖接近上腭,以免咽部过干。同时可减少因冷空气大量吸入而引发咽痛、胸痛或腹痛等。

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长跑,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亚洲人的软肋,这和遗传基因有关系,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跑的正确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跑的训练方法

跑步训练有4个基本的要素:耐力、力量、速度和休息。如果我们把跑步看作是一个金字塔,每年一次到两次的最高级的比赛作为它的金字塔顶,耐力基础是塔的塔基。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做俯卧撑时不用太快,并注意两臂的宽度来加强背、肩、臂的力量,所有这些部位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将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刚开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后,随着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次数。做俯卧撑的好处在于用你自身的体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资任何设施。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⒈增加步频

⒉增大步幅

⒊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为了使我们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跑得更好,在跑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每周少跑几天。

2、每周用一些低强度的训练来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出汗的训练。

3、把某些步行活动融入到你的训练之中

4、在你没有比赛任务而准备维护体能时,应尽量尝试降低运动量,保持成绩和坚持降低训练量。

5、有计划地进行深层组织按摩。

6、将同样的理论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学习工作一样学习休息和放松这门艺术,这门艺术是值得追求的。通过学习创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恢复,变的更加强壮。

立足公众需求,传递健康信息!感谢您关注三亚海棠湾9号健康研究所微信:haitangbay9hn301,给您带来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专业医学信息,提供最科学有深度的专业保健养生知识。

长跑的耐力训练

1、田径场地进行耐力训练

在中学田径运动会中任何一个中长跑比赛都是在田径场上完成的。在场地训练时以本校的实际田径场地为主。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弯道跑的训练。因为中长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是跑的。根据弯道跑时要有一定的向心力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双手的摆臂。在田径场地上训练时应该在正确的跑步技术上对运动员进行定时和定距离的训练为主。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要注意晨练和晚练的合理搭配。晨练在空腹的情况下以一组定时(一般为4—6分钟)和一组定距离(1200米—1800米)为主。在晚练以一组定时和二组定距离训练为主。作为教练员应注意的是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登记和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对每个运动员的时间和距离进行及时的调理。

2、公路跑耐力训练

公路跑训练要选择一条地面相对平整、车辆较少的公路。一般以5—8公理为主。要注意的是一直要求匀速跑。公路跑是训练运动员呼吸方法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为主在跑至3公理左右时应找一个相对合理的场地给运动员进行3—5分钟的关节、韧带活动。这几分钟是运动员调节呼吸和身体状态的关键时间,教练员不应勿视。在运动员呼吸相对平稳后应该立刻进行返回的公路跑。要特别注意不能给运动员太多的休息时间。这是避免“极点”过早出现的重要方法。在返回田径场地后,呼吸相对平稳后一般为5分钟左右要对运动员进行一次800米或1500米的测试。以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的70%上下为宜。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体育运动,体力,速度,耐力和毅力都是要有的。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吃苦才是王道。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呢。当然了,也要把握自己的能力,科学训练,事半功倍。

1 长跑训练方法

2 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

3 1500米长跑训练方法

4 中长跑训练方法

5 3000米长跑训练方法

长跑 运动员平常都会有很多的训练 方法 ,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时间也是规律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跑运动员怎么训练,希望你们喜欢。

长跑训练八大原则

原则一:按照大运动量训练日和小运动量训练日交替安排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原则二:应当意识到,每次,当教练员打发运动员上跑道的时候,运动员受伤的危险就在不断增大。因此,5000米、10000米和3000米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应当严格限定在比赛距离之内。

原则三:训练计划的安排,应当以准备参加5000米和10000米跑为核心。

原则四: 小应当重视跑步训练的质量,而不应把训练所跑完的公里数放在首位。

原则五:比赛战略,应当立足于在领先集团——第二位或第一位跑完全程。

原则六:在比赛战术方面,应考虑到对手们的弱点,比赛战术方案应当建立在力求限制竞争对手的战术能力的基础之上。

原则七:力争获胜的运动员,应当善于“自我发动’。

原则八:训练课的安排,应当与比赛目标相适应。例如,如果计划在比赛中以5分30秒跑完1英里,那么,训练中的6分钟分段跑练习则毫无意义。

这些原则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效性。在美国历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华盛顿大;学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居前几名已形成传统。

长跑运动比赛战略和比赛战术

如上所述,比赛战略相当简单——争取在比赛中占据领先地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运动员应当力争迫使对手们屈从于自己的跑动风格。基本的比赛战术可以分为三类:

1,从起点到终点一直居领先地位,这需要始终保持超过对手身体能力的速度。

2,采用所谓“摆动式跑”的战术,在短时间内把速度降下来,然后再恢复到原先的较高节奏。在比赛过程中,这种方式可以重复几次。

3临近终点时,必须以最高速度冲刺。

根据约翰·卓别林的观察,一些美国优秀长跑运动员,包括俄罗斯运动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在第三名的位置上时间过长。然而,在华盛顿大学,卓别林教导自己的学生,在参加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时,要感觉到象是参加1—2英里比赛似的。

此外,运动员们还应注意的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允许实力较弱的选手在终点冲刺之前仍然留在领先集团之内。否则,您将给这样的对手提供依靠终点冲刺而获得胜利的极好机会。以固定不变的速度进行比赛,不能削弱一个有天赋的优秀长跑选手的优势。

这既不能使他进入应激状态,也不能使他提高氧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每隔1000米采用一次“摆动式跑”战术,直到他被催垮为止,有的运动员具备采用“摆动式跑”战术的身体条件,同这样的运动员争夺起来相当困难。

在赛场跑道之外,华盛顿大学长跑运动员的主要训练手段是3公里和5公里跑。运动员们在体育场跑道上训练时,主要侧重于消除在比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训练中加入那些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无法利用的东西。

长跑运动最后一个周期的训练计划

星期一:下午——负重训练,8—10英里稳定式法特莱克跑,跑动速度——根据运动员的能力来确定,此后,进行10—12次180米跑,要求运动员以 短跑 速度来完成,每次练习之间的休息间歇为30秒。

星期二:上午——9英里跑,下午——按以下方式进行5000米跑:第一、第三和第五个1000米——根据运动员的能力,要求速度达到62—65秒,每跑完1000米之间的休息间歇为2分钟,第二和第四个1000米要求以“摆动式跑”来完成,将每个1000米划分为5X200米分段跑,第一个200米,速度要求为40秒,第二和第三个200米一35秒,第四个200米一30秒,最后一个200米,要求以最高速度完成。

星期三:下午一负重训练,6—8英里不稳定式法特莱克跑,其速度要求根据运动员的状态来确定,此后,或者象星期一一样进行短跑分段训练,或者进行5—7X300米跳跃训练,各次练习之间的休息间歇为1分钟,障碍跑运动员可以进行跳越水坑接跨越两个障碍的训练。

星期四:上午——与星期二的安排一样,下午——5000米跑训练,其安排方式同星期二,障碍跑运动员可以进行跨越障碍的训练,各障碍之间的距离为600—800米。

星期五:下午一—轻松的准备活动,公路上的放松跑训练。

星期六:上午——20—30分钟轻松的准备活动,下午——参加比赛。

星期日:下午——15—20英里长距离慢跑,每英里的速度要求超过6分30秒。

法特莱克跑和间歇跑的概念

在华盛顿大学,“法特莱克”的概念是指一种训练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大负荷和小负荷交替安排,跑动距离和跑动速度之间的比例不断提高。这种训练,可以引起较高程度的疲劳,并且可以不增加每周跑动练习的训练量,照约翰·卓别林的话来说,在该大学整个9个月的训练计划中,他的运动员每周的训练量为60—80英里。卓别林坚信,与他所采用的在田径场跑道上进行的间歇式训练相比,在公路上进行的长时间慢跑训练没有任何优越性。

在约翰·卓别林的训练大纲中,有两种类型的“法特莱克”——稳定式法特莱克和变异性法特莱克,在后一类法特莱克中,每一次跑动节奏的变化都伴随着分段间隔的变化,而在稳定式法特莱克中,在整个跑动距离内分段间隔均固定不变。例如,稳定式法特莱克的安排方式,可以是1英里一—1英里——1英里,而变异式法特莱克——1英里一800米一1200米一400米等等。

卓别林认为,不一定每一次休息间歇都不能超过90秒。当在每一次休息间歇第90秒钟时运动员的脉搏仍然超过140次,则需要有更长时间的休息。他还认为,较长分段(1000米)与恢复所需要的最长时间相结合的训练制度,是与现代长跑运动员的要求相适应的最佳训练方式。

卓别林还坚定地认为,他所采用的综合性训练制度,是在利用法特莱克跑的同时不断探索最佳的间歇安排方式,这种训练制度要比大多数人采用的90秒间歇的法特莱克跑训练制度培养出更为完美的长跑选手。

长跑运动的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

约翰·卓别林认为,必须根据无氧阈来分析比赛战术,在达到无氧阈之后,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急剧提高,其氧债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就需要因人而异地制定个人计划,编制这一计划的目的,是在不使运动员进入氧债所引起的状态的前提下,提高由于最大需氧量所造成的最低节奏水平。为此,教练员要力争降低有氧状态下的跑动时间,例如,400米跑的时间由70秒降低到68秒,从另一方面来说,又要提高无氧阈的速度,例如,从65秒降低为62秒。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可以在不增大每周跑动钥1练量的情况下而使跑动速度迅速提高。如果运动员由于提高跑动速度或者由于各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较短而出现其他问题,可以降低负荷量,直到他完全适应这一负荷为止。约翰·卓别林认为,这种方式,是华盛顿大学长跑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看过长跑运动员怎么训练的人会看:

1 1500米长跑训练方法

2 中长跑运动员营养应该怎么补充

3 中长跑专项练习

4 中长跑周训练计划

5 怎么提高长跑成绩

1、耐力训练

长跑是对耐力的挑战,在耐力训练方面可以分为一般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建议多采用越野跑、场地跑、复杂地形的法特莱克跑。速度耐力训练一般采用耐乳酸能力的间歇训练法,尝试各种距离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学会控制速度。

2、专项速度训练

想要提高跑步强度,那可以采用最大乳酸训练法,使用较短的间歇时间使机体的乳酸水平逐渐积累达到最高。

3、力量素质训练

中长跑项目运动员需要的是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丘陵山地跑,连续跳跃练习如连续单腿交换向上跳、连续跨步跳连续蛙跳等。

相关说明

训练长跑的方法包括:减脂、提升肺活量、增加肌肉力量、跑步练习等。长跑能力的练习需要多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长跑的能力,以上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长跑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全面,所以坚持训练。

对于长跑来说,提升肺活量也是非常关键的,需要肺活量来为保证长跑中能量的供应,所以提升肺活量对于提升长跑成绩是非常关键的,提升肺活量是训练长跑有效的方法。

训练肺活量我们一般采用极速跑、深呼吸等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肺活量,还能够提升身体制氧的速度。并且在慢跑中配合呼吸节奏同样能够提升肺活量,找到自己跑步中呼吸的节奏,还可以帮助提升我们对肺活量的利用率。

当然,除了掌握有效的长跑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外,跑者想要提升自身跑步水平,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也尤为重要。一双好的跑鞋,不仅能更大程度保护跑者的双脚和膝盖,还能让跑者更轻松地完成跑步目标。

百度百科-长跑

以上就是关于长跑训练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长跑训练方法、怎么正确长跑 长跑训练方法和技巧分享、如何训练长跑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5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