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被后世称为

乐府诗被后世称为,第1张

乐府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封建贵族文人为歌颂皇帝功德、祈求其寿所写,内容空平淡无奇。另一种是从民间搜集的歌曲,其中很多“感悲喜,乃事所致”,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形式自由,语言生动传神,简洁凝练,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艺术成就很高!这是乐府诗的精髓。

乐府诗和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比如建安时期,文人用乐府旧碑刻写时事,逐渐产生了建安体。尤其是白居易等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更是与乐府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我们来总结一下乐府诗对后世诗歌流派的影响。

一、发扬现实主义

汉乐府民歌继《诗经》之后,又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如曹操父子、王灿、陈琳等。在建安,描写社会失序和苦难的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悲喜,生于物”的精神。他们使用旧乐府题材、叙事方式和通俗语言,形式上可见汉乐府中民歌的影响。

唐代杜甫虽不用旧乐府称谓而“因事而作”,但其诗歌的精神和体系与汉乐府民歌一脉相承,直接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白居易、元稹开创了杜甫“以事制题”的社会诗,提出了“诗当以时制”的口号,这也是汉乐府“以事制事”的传统。

二、语言平实简单,风格清新

[h/]韩乐府的诗歌风格多样,有清新明朗的,有深情婉转的,有悲歌慷慨的,但都以质朴自然的风格为主。所谓质朴自然,表现在诗意的语言上,直言不讳,没有任何的修饰,所以朴实真挚,古今皆好。后来的诗人受到了汉乐府的影响。

三。奠定五言诗的基础

汉乐府以五言诗和杂诗为主。杂诗在建安以后兴盛起来。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诗都源于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影响较大,东汉时期模仿者甚多。到建安时,五言诗已经出现,取代了《诗经》中的四言诗和楚辞中的“骚体”,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

赋体对后世唱法的影响

乐府的诗歌体裁也影响了后世唱法的形成。六朝诗人鲍照,五言杂体乐府杰出,尤以空以前的唐代李白乐府为最。它们的艺术形式也明显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叙述。

韩乐府的诗巧妙地铸造对话,刻画人物,声情并茂,让人仿佛是耳闻目睹。比如《山上摘萝卜》甚至几乎全部由被抛弃的妻子和她的老丈夫之间的问答组成,可见妻子善良的性格。也有全独白的,比如《孤儿行》,用独白的方式来描述孤儿的苦难。这些手法对后世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有启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05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