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的内容和价值

历代名画记的内容和价值,第1张

古代学者张彦远,研究方法有两种。第一,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靠自己努力,终于成功了;二是依靠家族传统的深厚积淀和有利条件,加上自身的勤奋,获得了新的成就。历代名画的作者张彦远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张彦远的曾祖父张,他的曾祖父张,他的祖父张宏景,都是官员和宰相。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官场一样,都擅长书法。张彦远直接受祖父张宏景和父亲张文贵的影响。

张鸿景学的是魏晋人的书法,不拘泥于门派,所以很有心得。他一开始是从钟繇开始,后来改学王羲之,再后来又改学王献之。“书风三变,是时代所称”。他继承了张祖上收藏历代书法名画的家族传统,把自己的工资除了养家和布施之外,剩下的部分用来购买书画。经过多年的收集和整理,家中的藏品曾一度与朝廷中的相提并论,连皇帝都嫉妒。

元和十三年(818),居然发函要求将张家收藏的名画手书。张宏景对皇权心生敬畏。他哪里敢违抗?我不得不把家里所有的书画珍品都奉献出来。等到张彦远懂事的时候,家里收藏的书画已经在各种战争和战乱中丢失,“传家宝所有权”已经“不存在”了。

张彦远的父亲张文贵曾是贵州和广州的官方观察员。张彦远从小受家庭影响,在书法上有很大进步。他擅长隶书,尤其喜欢写八股书。虽然他自己也说“自幼熟读一切,却一个字也学不会”,但后人对他书法的评价是“落笔无愧为作者”,可见他有相当的功力。

优越的家庭环境为张彦远创造了常人无法比拟的学习条件,但他自以为在书法创作上也发明不了什么。为此,他曾“整夜自责”,甚至引为“终生之痛”。幸运的是,虽然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是“十一二”的,但鉴赏收藏的知识并不会随着这些书画的分散而消失。张彦远从小就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双“法眼”。

他自称收藏鉴定“一日之久”。这时候朝廷已经不要张家的东西了。张彦远得以按照唯一的传家宝,认真学习字画。他深刻地认识到,虽然书画名家从古至今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们的价值,所以并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战争和动乱的破坏,足以在兵荒马乱的战火中毁掉大量珍贵的书画;公私之人虽保管宝物,但常有因不是对的人而不辨好坏、不知真假的弊端;至于有些人,以假收藏为名,充当“附庸”,以名画为手段,增加官职、头衔,甚至成为一时之风,就更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了。所有这些,张彦远认为,都会给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为此,他萌生了写一本关于历代画家和作品的书的想法。

在《历代名画》这本书问世之前,关于绘画史和绘画批评的著作很多,但几乎没有一部能让张彦远满意。他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肤浅,过于简单;二是疏漏和遗漏,难以征信;第三,片面和偏颇,失去真理。

虽然对这些作品可能会有一些偏见,但就一些流传至今或保存在历代名画记载中的片段而言,张彦远的意见不无道理。无论如何,过去的绘画史和绘画批评水平不是很高,内容过于简略,这是肯定的。这样显然难以反映上一代绘画艺术的实际发展。

张彦远特别在意的是,对于两三百年之间的唐代绘画,无论是对发展历史的描述,还是对画家特点的评论,都没有一本书能够详细准确的反映出来。所以休说这和唐代绘画的发展趋势大相径庭,对于收藏和欣赏的需要也是非常不利的。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张彦远出于“知其所为”、“探史传”的目的,收集了先秦至隋唐三百多位画家的传记和创作特点,终于在唐穆宗大中元年(8400年)这一年,正好是盛唐走向衰亡的50年前。根据张彦远生卒年推断,他才三十多岁。

此前,他根据自己对书法发展的研究,收集了古代数百种书籍,整理出了《韩伟至隋唐藏书》,并编写了《书法笔记》10卷,记录了历代书法的流传情况,日常生活中收集了许多与书画鉴赏有关的洛鸣诗词。这两种书,前者犹存,后者早已失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720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