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出自哪个典故

以逸待劳出自哪个典故,第1张

以逸待劳典故出自哪里,以逸待劳什么意思?

诸葛亮之所以死在北伐途中,多半是因为他的余生不知如何等待,重大问题都亲自过问,活活累死。司马懿利用了这一点,把诸葛亮拖死了。不过诸葛亮北伐有点太急了。一方面,司马懿只守不攻;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干草总是不够。如果北伐没有成功,诸葛亮是无法原谅自己的。这次要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等待工作。背后的故事和这两个人有关,知己知彼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信息。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志里找到?《明帝》,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曹睿、司马懿、诸葛亮三人所作。如下所示:

六月,诸葛亮离开顾颉,定居渭南,司马王玄率军拒绝。给国王的圣旨: 但坚墙若不肯守,以败其锋,则不进则退,不战而退,久停则粮尽,无所获则走。而穷追不舍,安心等待工作,才是制胜之道。

这段话的大意是:当月,诸葛亮出兵顾颉,在渭水之南驻军,司马懿奉命率军迎敌。魏明帝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说:只要你坚守城墙,击溃它的边缘,敌人就进不去,但想退也没人打。时间长了,他们的粮食就要用完了,洗劫之后一无所获,肯定会撤退。他们撤军,我军就追击。打仗的时候,我们想用防守,养精蓄锐,等敌人进攻,然后利用他们的疲惫赢得战斗。这是赢得全面胜利的方法。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就是曹睿上谕里说的 安心等待工作 打仗的时候,意味着你要处于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敌人进攻,然后利用他们的疲惫取得胜利。这个成语的最早来源是 战争的艺术 。保持近距离,等你痛苦,等你饥饿。这是治疗方法。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际。为了准备北伐,诸葛亮不仅做了两年的准备,还制定了 牛 还有 马 比如粮食运输,还动员了几十万人。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要来,就领兵迎敌。几经交锋,双方在五丈原一带对峙。诸葛亮急欲与司马懿决战,司马懿坚持不住,避而不战。

司马懿为什么不和诸葛亮展开决战?其实并不是说司马懿的能力不如诸葛亮,而是司马懿发现,尽管诸葛亮准备了好几年,粮草供应的问题仍然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要抓住这个弱点,曹魏的军队就会不战而胜。

但是一些曹魏将领不理解司马懿的良苦用心,要求开战。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懿故意起用曹睿、魏明帝,并要求出战。远在中原的曹睿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故意把这道圣旨发给司马懿,并派仆人辛毗到前线执行他的命令。群臣的高度默契让诸葛亮无可奈何,最后把诸葛亮活活拖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891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9
下一篇 2022-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