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第1张

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文]

当敌人被困住时,他不会战斗。刚柔并济。

[翻译]

要使敌人逐渐困难,不宜直接进攻。当敌人疲惫不堪,威信锐减时,我们就会扭转对战争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故事]

曹刿争议

公元前684年,任命包为大将军,率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带着在长勺迎击齐国。

齐国的包急于求成。两军一接触,就下令猛攻。鲁庄公听到齐国的鼓声,不耐烦了,下令击鼓冲锋。曹刿急忙停下脚步。此时齐军已经随着鼓声冲了上来,鲁军却纹丝不动。军队见没机会占便宜,只好撤退。过了一会儿,齐军的战鼓又响了,包催促士兵们再一次冲锋。鲁军纹丝不动,齐军只好再次撤退。连攻两次,都没见卢俊出来,包更得意了。对手说:“鲁军怕是吓得不敢打了。如果我们再冲,他们肯定会崩溃。”他一边说着,一边又指挥着击鼓。

祁俊连冲了两次。看到卢俊没有还手之力,他们都以为这第三次会和以往一样,于是一个个拖着葛宇,提着刀剑枪,无精打采的跑,完全不理会卢俊,然而这一次卢俊却是满腔怒火,想拼个你死我活。手持宝剑的曹刿指着北方说:“打败齐军,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于是,马上让鲁庄公下令击鼓冲锋。此时,鲁军阵中鼓声大作,鲁兵如猛虎冲下山去。刀劈箭射,把齐军杀得体无完肤,狼狈逃窜。

军队赢得了彻底的胜利。庄公不明白,就问:“齐军前两次击鼓,你不让我军打,直到他们第三次击鼓,你才让我军打回去。为什么?”曹刿回答说:“战斗中最重要的是士气。如果士气旺盛,你就会赢。”如果士气下降,就会失败。击鼓的作用是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最强;第二鼓时,士气开始下降;等到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不会太大了。我不急着敲锣打鼓,只是为了让士兵们的士气保持旺盛。当第二次鼓声结束时,敌兵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我们还担心打不过他们吗?"

三十六,三,借刀杀人。

三十六、第二计,围攻赵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144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