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埠镇的历史沿革

鹅埠镇的历史沿革,第1张

鹅埠新城,原名鹅山,旧县志载称“鹅埔岭”,因圩内上街村后有一小山丘,状似鹅形,建居后称“鹅山”。南宋以后,中原人口南迁,鹅埠得以开发,由于面临南门海,至明朝商运发达,南门海建有码头、渔船、货运船停泊,来往频繁,商贾云集,形成商埠,故称鹅埠。

鹅埠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多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 鹅埠 。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行保甲制,八都,鹅埠属杨安都。明嘉靖四十年设鹅埠司,专徼诘察事宜。民国三年(1914年)取消都里名称,鹅埠跟随行政区域的变迁,先为三区,后又为四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前设海 鹅埠镇公所,后又更改为鹅埠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鹅埠成立了乡、公社、镇一级建置都属。鹅埠地理位置重要, 西部边陲重地,有重兵镇守于此(现上、下北镇),古时官道贯穿各村,既是交通要冲,又为历代王朝战争从西部进攻 的必经之地。鹅埠人民历来具有反抗压迫、剥削的革命光荣传统。早在清顺治年间,就有以梁大栋,张江英为首的反清组织,驻扎在鹅埠的高山寨,响应郑成功南下勤王,抗清复明,开展不懈斗争。

1923年,鹅埠有刘高、刘克礼、叶惠昌、张玉横等进步人士跟随彭湃开展农运,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农会组织,1926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多次率领农军配合红4师部队与盘踞在惠东一带敌军蔡腾辉部(国民党“陆丰守备司令”)作战,歼灭进犯敌军。同时又响应 三次武装起义,为建立丰苏维埃政权立下不朽的功勋。抗日战争期间,党组织送情报、当向导、掩护部队、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48年8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鹅埠乡人民政府,为迎接解放军南下解放做好准备工作2011年发展汕尾需要 、广东省政府划汕尾西部四镇给深圳规划行政管理、深汕区已经全面管理 鹅埠镇

鹅埠古代名胜有上北明代吊牌山、下北碗窑径碗窑遗址、上北鹿湖鹿鸣书馆遗址、谭公仙圣庙、清康熙年间正觉庵(现已重建)、古石桥婆桥、嘉庆年间建狮山深藏、狮山深藏寺宝塔遗址、乾隆年间义学遗址、道光年间九渡水古道等。

鹅埠镇旧时代的许多村寨,建筑很有特色,水美村是最典型的一处,而且至今保存比较完好。水美村座落于 鹅埠镇南部,村子座南朝北,背靠狮山,前面是水美泽,旧寨是半圆型的,正门门楼有二层楼高,门框是巨型的,灰罔岩石料雕筑成的,能让人品味出昔日的沉重,大门原来有厚重的木料门板,如今已不知所踪。村寨四周有高约四米的贝灰砂石混料寨墙,混厚沉重,现在有些墙体已脱落或崩塌,残缺不全了。

进寨门转折纵向是主巷道,主巷道两侧有。多条横巷,是民居小巷,民居房屋各自独立成户。巷道旁有些麻石雕筑而成的石盆,石槽、石板凳,是昔年居民的用具,如今已弃用,只作历史的见证。

进寨门东西两向各有沿寨墙内侧的跑马巷。东向跑马巷一直通到正东。在这时有一个耳门(东寨门),耳门开在东墙,却转折向北,它象沉睡的狮子坚起一只耳朵,时刻保持一丝警觉,实际上是与正门形成呼应,进退自如,可谓别具匠心。整个村寨的主巷道 ,跑马巷和居民横巷,条条相通。昔村如此建造村寨,据说是为防兵匪盗贼,它显示了劳动鹅埠人民的聪明才智。如今古寨已基本荒弃了,只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历史的记忆。像这样的古村寨,在 鹅埠镇还有多处,例如:城内村,蛟湖村,楼仔村,庭寮背村,锡坑村,格田村,大水田村,老龙坑村,布心村,牛湖村等,都有类似的古寨建筑。

驾车路线:全程约66.1公里

起点:淡水镇

1.惠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100米,左转进入南门西街

2) 沿南门西街行驶20米,过左侧的中华文化碑廊约100米后,左转进入人民公园路

3) 沿人民公园路行驶3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石园西街

4) 沿石园西街行驶330米,右转进入人民四路

5) 沿人民四路行驶1.5公里,右转进入淡水互通

2.沿淡水互通行驶660米,过淡水互通,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3.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55.5公里,在鹅埠/吉隆/黄埠出口,稍向右转进入白云仔互通

4.汕尾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白云仔互通行驶660米,过白云仔互通,左转进入G324

2) 沿G324行驶6.2公里,过右侧的俊源商店约60米后,右转进入中兴南路

3) 沿中兴南路行驶3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鹅埠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21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