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糜是啥意思

食糜是啥意思,第1张

食糜,拼音[shi mi],即吃粥。外文名:chyme 。定义:食物被磨碎后像粥一样的物质。俗称:呕吐物、粥食。

糜,在莆田话和潮汕话里粥叫作“糜”,也是福建莆田闽南地区和广东海陆丰地区及粤东潮汕地区早餐喝粥的俗称。《尔雅》有过如此解释:“粥,糜也。”莆田话和潮州话向来被当作古汉语的活化石,里边保留着一些古中原的语言成分和传统用法也不足为奇。如:“今天早上食糜”,就是说今天早上吃粥。

扩展资料:

关于食糜的典故:

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出自原文“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意思是:对事情没有真正的认知就是像“为什么不吃肉粥”这种一样。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糜

shí mí。

声母:sh、m;

韵母:i、i;

声调:二声、二声。

食糜古义:即吃稀粥。糜,稀粥。

在现代生物学中则意为:人体吃的食物全混合在一起,并与胃液充分混合,达到像稀粥一样的地步,我们就称这些东西为食糜。

扩展资料:

潮汕人有食糜的习俗,认为食糜能养生。糜与粥还是有些许不同,煮糜,米粒刚爆就要熄火,余热会将糜继续熟化,最后糜粒下沉,上面形成一层状如凝脂的粥浆。潮汕话称为“湆”。火候、水与米的比例把握得好,煮出来的糜,糜粒晶莹饱满、粒粒分明,又黏稠软香,暖心暖胃。

关于潮州人食糜习俗的缘由,曾经有过“环境说”和“缺粮说”的两种观点“环境说”认为,潮汕气候炎热,流汗过多,需要食糜以生津养胃,充饥解渴。 “缺粮说”认为潮汕地少人多,粮食紧缺,食糜比食饭更能节约粮食。众说纷纭,也各有各的理由。

但考察历史,清初之前潮州素以“平原沃野”著称,每年都有大量的余粮供应至福建等地,而此时潮州人的食糜习俗似乎已经形成了,因为从北宋开始,吴复古等潮州先贤就大力提倡食糜养生,说白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不过潮汕气候天气热、温度高、湿气重,每年炎热的天气比较久,所以潮汕食糜喜稀不喜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71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