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省是哪个省呢?

直隶省是哪个省呢?,第1张

直隶省大体位置是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

直隶的含义是“直接隶属于京师”,出现于明朝,最初指的是南京周边的今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分为南直隶和北直隶,进入清朝后,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这样,明代的北直隶就变成了清代的直隶省。

历史沿革

洪武初年朱元璋定鼎于金陵,以应天等十四府四州为直隶中书省,简称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后来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和中书省,行省制度也一并废除,所以明朝时的直隶并不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域,要归中央六部直接管辖。

1398年明太祖去世,继位的建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自知难逃一劫,在北平选择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战争,朱棣最终于1402年成功夺取皇位,史称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很快就做出了迁都决定:永乐元年诏北平为北京并称其为行在,即天子所在的地方,十八年正式迁都,改北平布政司为直隶。

直隶是现在的河北省。直隶省,简称“直”,省城为保定。

明朝时称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直隶,康熙八年(1669)称直隶省。 1928年6月20日,经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简称冀,旧京兆区20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北平、天津划归河北省,北平为河北省省会。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

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於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於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於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於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

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

秦朝实行郡县制,在这里陆续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共八郡。

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 13 刺史部,又称 13 州。以州辖郡,以郡辖县(城),直隶省的北部属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属冀州刺史部。

汉朝以后,幽州、冀州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在直隶省境内,历魏、晋、南北朝而不改。从隋朝始,冀州、幽州作为一级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

以上内容参考:直隶省_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85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