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解读: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1张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3章,它的原文如下:

【 原文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今译 】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驾御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能够做得到的。

【 我读经典 】

水是最柔不过的东西,却能穿山透地。老子曰:“柔弱胜刚强”,“有为”的措施乃是刚强的表现,是在上者所应戒惕的。

古话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意是说,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平民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就必定跟着风的方向倒。因此,高明的领导者都知道,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

《论语》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意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若领导者自身品行不端正,说一套做一套,任何言语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携手创造和谐安定的生活。

(以上内容属于“我读《道德经》”系列文章之一)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施无为之政所获得的功效之大,行不言之教所获得的收益之多,天下万物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出自《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三章》。

《德经》是《道德经》中篇目,创作年代在《道经》之前,道家文化主要经典之一。《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古以道治国,道不存以德治国,德不存以仁义治国,仁义不存以法治国。

“处无为之事”,处,处置、处理、判断的意思“无为之事”就是有目的而为之的事情,“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为了获得名和利许多人不择手段,他们的“为人处事”就是有目的的行为。

“无为之事”就是随性而为之事,不刻意掺杂目的性,能够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不妄想顺其自然的处世方法

“不言之教”,也就是不受别人的言论影响的教诲!许多时候一个人的想法明明是对的,可参考了别人的观点之后却完全走上另一条错误的道路。

扩展资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译文:

大家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善之所以为善,因此,从比较上也产生相对的恶与不善的概念。于此同理,有与无,难与易,长短,高下,音声,前与后等等,两极的概念也如是而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58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