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柔道?

什么是柔道?,第1张

项目简介

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

在日本东京,古武道研究会曾立一碑,上书:“拳法之传流,自明人陈元赟而起。”陈元赟是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是他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陈元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78年),祖籍杭州,因崇尚武艺,少年时代即在嵩山少林寺习武。经名僧指点,武术渐进,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天启元年,东游扶桑,先后在名古屋、江户等地传授正宗华夏拳术,并广收徒弟。那时,陈元赟的徒弟中有三浦、福野两君深得少林武术之真谛,自立门户后,遂称为“日本中古柔术之祖”,将中华武术发展成日本的柔术。

1951年,日、英、法诸国发起创立国际柔道联盟,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于1956年在东京举行,1973年柔道项目正式列入我国竞赛项目。

柔道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的,并且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于是日本选择了柔道。东京奥运会只设4个级别的比赛,日本选手夺得了其中的3枚金牌。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安东·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馆15000名观众面前,击败了连续3届的日本冠军神永昭夫,并且在复活赛中再度将其击败,从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论调。

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赛制介绍

男、女柔道分别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在奥运会上,男选手得分并赢得比赛的时间是5分钟,女子为4分钟。如果双方都没有得分,则由三名裁判按照多数票的原则确定胜者。每个重量级别的项目都设有1块金牌,1块银牌和2块铜牌。

在悉尼奥运会上,有400名选手参加柔道比赛,他们将不再身着白色传统服装,而是一名选手着白色服装,另一名选手着蓝色服装。

每个级别的选手将首先分到两个组进行单淘汰赛,然后小组前两名进入半决赛,胜者争夺冠军。

运动员也许是为了强调柔道运动是任何身材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悉尼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两名柔道选手身材的确相差悬殊。

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共设14个小项,男女各7项,分别是男子60公斤级、66公斤级、73公斤级、81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100公斤以上级,女子48公斤级、52公斤级、57公斤级、63公斤级、70公斤级、78公斤级、78公斤以上级。

比赛场地和服装:柔道比赛场地用榻榻米或类似榻榻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分比赛区和安全区。运动员一方穿蓝色的柔道服,另一方穿白色的柔道服。柔道服上衣的长度须能盖住大腿,上衣左襟压右襟应足够宽大。腰部系一条宽4到5厘米的腰带,其颜色代表运动员的段位。

竞赛规则:比赛时,根据运动员使用的技术,按其质量和效果评为4种分数。

(1)一本。四种情况获得“一本”: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方并使用投技以相当的力量和速度把对方摔成大部分背部着地状态;在“压技”比赛中一方把对方控制住,使其在宣布“压技开始”后25秒钟内不能摆脱控制时;比赛的一方用手或脚拍击垫子或对方身体两次或两次以上,或喊“输了”时;当比赛的一方使用绞技或关节技,充分显示出技术效果时。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四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本”得分。当一方获得“一本”后,即获得该场比赛的胜利。

(2)技有。有两种情况获得“技有”: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3个条件中有1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达到2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3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技有”得分。比赛一方在一场比赛中获得第2次“技有”时,即获得胜利。

(3)有效。有两种情况获得“有效”: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3个条件中有2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5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2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有效”得分。

(4)效果。有两种情况获得“效果”: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对方摔成一个肩或大腿或臀部着地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效果”得分。

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一本”后,该场比赛即可结束,获得“一本”的运动员获得本场比赛胜利。一场比赛中没有出现“一本”胜利时,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则按“技有”、“有效”、“效果”的多少评定胜负。但是一个“技有”胜过所有的“有效”和“效果”。一个“有效”胜过所有的“效果”。如果双方得分相等,则进行加时赛,加时赛中先得分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加时赛结束后,如果双方得分还没有改变,则由场上3名裁判经过商议后举旗决定胜负。

 犯规:

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超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koka)、“注意”(yoko)、“警告”(半分)、“取消该场比赛资格”(一本犯规)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2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最为严重的犯规是一本犯规,但在判罚前,裁判需与边裁商定。

不可击打对方,不可用头、肘、膝顶撞对方,不可抓对方头发及下部。用手、脚、腿或胳膊击打对手的脸部是绝对不允许的。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此外,在比赛中防守过度,被对手推挤出比赛区域或故意躲避对手,给对手造成危险都属于犯规。

超出比赛区域指的是柔道选手身体的任何部分超出了比赛区域。如果参赛一方将另一方摔出,而本身由于失去重心而跌出场外,则按照被摔选手的落地时间来判断其是否犯规:被摔选手若先着地,则不算犯规,反之,算犯规。在比赛中被对手用合乎规则的动作摔出场外则不属犯规。

赛场礼仪

柔道是东方传统的武道,它不仅追求攻防技艺的磨炼,更要求习练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柔道比赛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

(1)服饰礼仪。柔道服应为白色或米黄色,上面不能带有不必要的标志。柔道上衣的长度须过大腿的一半,袖长须过前臂的一半,但不能长过腕关节,在衣袖和臂之间应留有5~8厘米的空隙。裤子不得带有任何标志,其长度须过小腿的一半,但不得长过踝关节,在腿和裤脚口之间应留有5~8厘米的空隙。在腰部必须系一条结实的其颜色代表段位的宽4~5厘米的腰带,腰带要用方结系紧以防止上衣敞开,其长度须在绕腰两周系好后,两端各留有20~30厘米的空余段。女运动员须在柔道衣内穿一件结实的白色或米黄色的T型短袖衣,其长度须长到能把底襟压在裤子里。

(2)仪容礼仪。选手必须穿着洁净、干燥的柔道服上场比赛。选手的手指甲和脚指甲必须修短,个人卫生须达适度标准。为避免给对手造成不便,留长发的选手须把长发束扎起来。

(3)比赛礼仪。在比赛时,为了表示相互尊敬,比赛双方都是从礼开始,并以礼结束。

比赛前,选手应面对面站在比赛区内和自己标志带相同颜色的红、白标志线上,然后相互行立礼并向前一步,在主裁判宣布“开始”的口令之后,开始进行比赛。行立礼的基本过程是:首先身体成自然站立姿势,两脚脚跟并立,膝关节伸直,两眼注视对方,接着上体前弓约30°,两臂下垂,两手手指放在膝关节上方的大腿处,稍静止,最后自然抬起上身,恢复原来站立姿势。整个过程大约在4秒钟左右。

在比赛时,选手要相互尊重,不可向对手做出贬义的手势或类似举动,不能用手、脚、腿或胳膊击打对方的脸部,在被对手控制的情况下不可掰对方的手指。

比赛结束时选手也需互相致礼。另外,在每场比赛开始之前,3名裁判(1名主裁判和2名副裁判)须一起站在比赛场地的界限内向主席台行礼,然后就位。

观众礼仪

柔道运动和摔跤运动一样,展示的是一种搏击美,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切不可将柔道视为简单的搏斗表演。柔道运动追求的是平衡,选手靠选择时机利用对手的失衡,控制对手并将对手摔倒,而且只有使对手的肩膀落地才能取胜。所以,观众要看得懂场上运动员比赛的进程,知道在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不能鼓掌。有的观众只要见到一方倒地就拍手叫好,有的观众甚至看到运动员摔倒的场景还会叫倒好,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观赛行为。还有,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只要其动作干净漂亮,观众都要为之加油鼓掌。

两人徒手较量的竞技运动。

柔道是一种能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获得最大效用的日本武道。柔道攻击防守的对练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可使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与发展。

相关介绍:

柔道比赛的目的是通过投技或摔技将对手压制在地;或用绞技(使对手窒息)和关节技(是对手疼痛)等手段来迫使对手认输。

运动员(也称为柔道家)穿着白色或蓝色柔道服在10米x10米的垫子上面向对方,可以运用100种可用技术中的任何技术进行比赛。这些可用技术分为68种投技和32种寝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柔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39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