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南极附近海域微塑料的来源

指出南极附近海域微塑料的来源,第1张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说法,微塑料中有许多来源,如日用化学品。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生产了大约90亿吨塑料。地球上到处都是微塑料,海洋中最常见的垃圾就是塑料。

2017年,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自来水、海鲜、啤酒、海盐甚至空空气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塑料颗粒。然而,生产商代表瓶装水公司Draut表示,他们不确定塑料颗粒的来源,这些颗粒“无处不在”,可能通过空气体或包装材料进入瓶装水。

可口可乐公司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塑料颗粒似乎无孔不入,即使是经过精心处理的产品也会含有微量的塑料。

既然塑料颗粒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吃了有危险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去年在微塑料方面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指出,对于啮齿动物和狗来说,直径超过150微米的微塑料不会被吸收(1mm =1000微米;毫米单位mm,微米单位微米),但会通过粪便排出。所以人体摄入的微塑料,90%应该不会被人体吸收。

那些小于150微米的塑料颗粒呢,比如上表中描述的小于100微米的314个塑料颗粒?

目前,我们对塑料颗粒在人体内积累的危害知之甚少。对于实验动物来说,只有当摄入数百万个微塑料时,它们才会出现不良症状,例如肝脏炎症。但是这么大的量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做到。

在微塑料的原始报告中,它被称为第三类致癌物,属于“疑似致癌物”级别,但没有证据证明。

资料显示,世卫组织检测出的水中有害污染物有765种,其中致癌物20种,疑似致癌物23种,致突变物56种,致癌促进剂18种。这些都被证明了,各国市政自来水中都有明确的指标,但微塑料不在其中。

简而言之,通过水源或包装工艺,塑料颗粒确实存在于瓶装水中,但由于含量少,难以被人体吸收,也没有机构或检测机构确认塑料颗粒对人体有害。负责检测和分析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李恊·梅森也告诉BBC:“没有证据证明摄入这些塑料颗粒会造成任何危害”,但她只是声明:“看到塑料颗粒的数量令人担忧。”

所以塑料颗粒不易吸收,目前没有明确的致癌证据。只有过量的剂量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如果吃一条海鱼,里面的塑料颗粒会比瓶装水多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804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