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度数到底高不高

古代酒度数到底高不高,第1张

经常在诗词里看到古人写的“饮千杯不醉”,一直很好奇。白酒度数不是挺高的吗?

他们为什么不喝醉?

今天就来揭秘为什么古代人能喝一千杯不醉~ ~ ~

古代豪放之人爱酒。例如,宋武在打虎之前喝了18碗酒,但他走得不慌不忙。宋真的喝了吗?

古代的白酒度数有多高?

为什么古代人都是喝不了一千杯,倒不了一万杯的人物?

现在能搁三杯白酒,估计不行。。。。。【这也分朝代吗?】

首先说一下古代白酒的度数。

古代的白酒度数有多高?

元朝以前,也就是南宋以前,所有的酒都是发酵的,度数最多不高于20;大多是10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再过滤。所以有《李白斗(十升)百酒诗》、《旧瓶有一线绿》等诗。

所以宋武在景阳冈喝的十八碗酒都在二十度以下,甚至十度左右。【估计度数和现在普通啤酒差不多了~ ~ ~】

中国古代在《韩曙史·货殖》中读到:酿酒时用粗米二蹄,作曲时一蹄,得六蹄六斗酒。

有兴趣的可以尝试模仿古酒。

但实际上,分蘖酿的酒叫“苗”,是酒精度很低的甜酒。所以古人说“小人之交,其乐融融”。

是的,你一定对这里很好奇。利口酒和我们现在的利口酒一样吗?

其实酒精含量是一样的,估计也差不多。

用酒曲酿造的真酒较重,酒精度在10% ~ 18%左右。

第二,我们来说说古代白酒的分类。

古代的酒主要分为发酵酒和蒸馏酒。

自北宋辽、金、元等蛮子国家进入中国后,蒸馏酒被发明出来。因为他们世代生活在北国的草原上,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得不喝高浓度的白酒取暖。蒸馏酒是彻底统治中原的元朝的杰作,酒精含量是通过蒸馏提高的。

后来满族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寒冷,所以又引起了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于烧刀子。

而我们现代人却忽略了中华文明的发酵酒,过于注重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的酒酒精度高,味道不好。其实这是对我们自己国酒的极大误解。

北宋时期,辽、金、西夏的蒸馏酒还没有完全普及,或者当时由于宋朝的高度文明,觉得发酵酒很好喝,没有高浓度白酒的苦涩和苦涩,所以仍然用发酵酒作为高级宴会的御酒。它的蒸馏酒在贵族中并不受欢迎,但人们仍然喝上几代人传下来的蒸馏酒,因为他们买不起。到了元代,由于欧亚辽阔疆域的建立和中土的完全统治,蒸馏酒被放在了所有酒类饮料之首,目的是为了彰显他们的蒙古文化。

虽然发酵酒在明代得到推广,但中国传统的酿酒技术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后来清朝入关后,他们出生在雪国,所以对高浓度、极耐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麻辣的蒸馏酒逐渐取代了香味浓郁、后劲十足的发酵酒,成为主流。

三、古人是怎么酿酒的?

说起酿酒,最早的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有一个写在泥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个泥板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那里囤积了两河流域的许多文物。

在中国,粮食酿酒可能出现在公元前5000-3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中国的酿酒技术总是与西方不同。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带蘖的,是发芽的粮食酿酒,酿造黄酒。后来,古代人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期虽然还在用分蘖酿酒,但大量的酿酒人开始用酒曲酿酒。由于生产工艺不同,葡萄酒的味道也各不相同。但苗和当时的酒都是黄酒。南北朝时期,制曲技术日趋完善。当时,一部奇妙的书《齐姚敏书》记载了许多制曲的方法,其中许多至今仍被用于制作高粱酒。

唐代有红曲,酿造“红酒”。不知道古书上说的女儿红是不是这种酒,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我喝过那种酒,其实不是红色的,颜色是橙色的。前面说过,酒曲酿造只能得到酒精度在10%到18%的酒。

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替水酿酒,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但是做不到,因为酒精是酵母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酒精含量达到10%左右时,酵母停止繁殖,发酵过程变慢。即使是酒精度很强的酵母,在酒精度上也不会超过18%。所以用酒代替水进行二次发酵是不可能得到更高度数的酒精的。

第四,古代的酒精度。

先说宋武的十八碗酒,相当于两斤五十六度。二锅头到了元代,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酒曲发酵后的酒再次蒸馏,酒精度较高的酒大致在50%左右,和现在的酒差不多。如果你想感受一下,你应该去一个北方小城(最好在山西),品尝一下古酒。小作坊两毛钱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但可能比现在的“两毛钱”便宜。

根据李时珍的记载,据说烧酒只有元朝才有。但“烧酒”一词在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中已经存在,而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表明,早在元代南北朝时期就有烧酒存在。因此,宋武的三湾山岗很可能是一个早期的烧酒吧,否则十几度的白酒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综上所述,用分蘖酿的酒度数很低,口感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人以为太薄,故失之”;用酒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度以上,口味随酒曲的制作工艺而异,因为酒曲中一般会添加草药,口味不够的话会更辣,更类似于现在的绍兴黄酒;烧酒蒸馏后度数很高,大概50%左右,所以更辣。呵呵,还有烧酒,不妨一试。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

宋武的十八碗酒相当于两斤56度的二锅头。

古代酒的度数低,所以酒器大多比较大。至今酒品度数高,酒器精致小巧。在古代,酒的酒精度很低,一饮而尽以示豪爽是常有的事。杜甫《饮酒之歌》中李的饮酒方式是“饮酒如鲸,吸吮百川”,这岂止是一大口?

所以关键是酒精的度数。如今,“干杯”经常被用来劝人们在宴会上喝酒。事实上,喝了大量的酒后,很难“干杯”。

5.不同的饮酒方式。

大家都听说过“烧酒当英雄”的故事。学过化学的朋友一定都知道,白酒煮沸后,酒精含量会越来越低。

所以现在你知道了吧,为什么古人喝酒千杯不醉,万杯不倒~ ~ ~ ~ ~ ~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520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