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第1张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2、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从其内在结构来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出发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这实际上就强调了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三条逻辑线索,而由这三条线索展开形成的是让学生体验自然、社会亲历、交往活动、文化实践等一系列的活动。

事实上,这些活动所体现的是认识主体与自然世界的相互作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他人包括自我的相互作用,正是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结构。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时期,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青年一代。培养这样的人才,一方面,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活动,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潜能,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交往能力。

二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

四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方面,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

(二)促进学校课程的创生与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特色和当地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给予学校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的创生与发展。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建立和校内组织文化变革。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变革。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转变教师新课程实观念、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

第一、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通过主题开发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整合意识。

第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了指导教师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第三、有助于教师成为反思型新时代教师。

以上就是关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怎样写出校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21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