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气不顺

身体里的气不顺,第1张

岔气属于内伤范畴,是指气血脏腑、经络受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以胸部闷胀作痛,痛无定处,疼痛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因牵制胸部而痛或窜痛,并有呼吸急促,烦闷不安,胸背部牵引作痛。一般外无红肿、压痛等客观体征。由于该病多发病于胸胁部,又称胸胁迸伤或胸胁内伤。

发病原因多以举重、推车、跳跃、攀高、挑抬或搬运重物时,用力过度或不当或突然进气受伤,使气聚结于胸内,不得消散,而出现疼痛、胀满,严重时可使气血同时受伤或络脉破裂而咯血,或血留胁下,或积于胸内,若日久失治或治疗不当,常可造成痨怯之症。

按摩疗法治疗岔气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常运用按、摩、揉、滚、点、擦;搓于胸部。令患者仰卧或侧卧位,术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按揉或一指禅,或滚法施法于背部膀胱经。再点按天宗、大抒、章门、云门等穴。再令患者坐于凳子上,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掌面沿肋骨走向擦搓。在擦搓前先涂冬青膏,以增加疗效和预防擦搓时损伤皮肤。经过以上治疗,可宣通胸胁之气机失调,气血同流、症状自消。若仍无效,再选用提端法或提推法。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然而肝脏却易出现阴阳气血失调,其主要症状是气机失调,无论是血液生成运行还是消化吸收功能都出现异常,同时精神情绪发生改变以及水液代谢失常,若以上问题仍然没有缓解,会给身体 健康 埋下安全隐患。

1、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时可使得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导致情志失调,其主要表现是精神抑郁。肝气抑郁不仅仅引起心情压抑和焦虑,长时间下去也会影响身体 健康 ,进而诱发一系列问题,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以及痛经,严重时可诱发慢性咽炎、闭经以及肝炎等。这种情况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行气散结为主卧。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推推脚,从脚背处沿着脚缝,用力向脚趾方向推,一直感觉到酸痛感为止,先推左脚,然后再推右脚,每只脚至少推50遍。另外保持情绪稳定,通过向亲朋好友倾诉或运动以及听歌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来调节情志。除此之外也可以喝茉莉花茶来疏肝解郁。

2、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会逐渐发展成肝火上炎,侵犯胃部,进而引起胃部疼痛和腹胀;若侵犯肺部可导致胸肋部疼痛,咳嗽气逆、心烦意乱以及口干舌燥和口苦;侵犯头部易引起目赤肿痛以及急躁易怒;在日常生活中需控制好情绪,调整好饮食,远离辛辣刺激性和烧烤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使得头面部得不到足够血液滋养,进而引起嘴唇颜色发白、脸色无光泽和眩晕耳鸣。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易引起眼花和看东西模糊;肝五华在爪,使得指甲颜色淡白;同时也会导致四肢麻木和易抽筋。但血虚弱会使得冲任不足易引起月经量减少和闭经。在日常生活中养肝血和排肝毒来缓解肝血不足的问题。另外保证有足够睡眠,23点到凌晨3点是血液流经肝脏时刻,只要处于深睡眠状态就能让血液流向肝脏,缓解肝脏问题。

4、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的人易出现脸红目赤,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口苦以及咽喉干燥,同时伴有眩晕和耳鸣。肝阳上亢同样也会消耗精血,轻者无法控制情绪,同时伴有头晕头痛和眼睛疼痛。若肌肉和身体得不到足够血液滋养会引起身体颤动,严重时可导致一侧身体瘫痪、中风以及口眼歪斜。

温馨提示

长时间肝气得不到抒发易引起心烦意乱、入睡困难,即使睡着后也总是做噩梦,久而久之影响精神状态和身体 健康 。因此要做好调理工作,每天保证有充足睡眠;平时多做深呼吸,呼吸中枢所引起的冲动能沿着神经系统扩散到全身,从而起到平复心情和舒缓情绪效果。不妨每天早晨醒来后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也可以练习瑜伽或打太极拳等,长时间下去能疏肝解郁。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2021#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脏腑气化过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动势,升与降、上与下又相互调济,反之则病。如脾的清阳上升,胃的浊阴下降,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由此说明脾胃升降失常的病机。其他如肺失肃降、肾不纳气、气虚下陷、心肾不交、肝阳上亢等,亦与升降失常的病机有密切关系。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升降失常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解读,中医套用, 概念 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 解读 升降失常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出者吐故,入者纳新。升降出入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如: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升发与疏泄,脾气的升清与胃气的下降,心火的下降与肾水的上升等,都是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具体表现,临床上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很多,但不外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和升降反常几类。 1、升降不及,是脏腑虚弱、运行无力,或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使升降作用减弱。例如:脾气主升,肺主肃降,脾虚则清气不升,而头晕、便溏;肺虚则宣肃无权,而呼吸少气,咳嗽喘促等。再如大肠以通降为顺,如腑气虚弱,失其传导,则糟粕停滞而便秘,皆属升降不及的病变。 2、升降太过,是指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虽与其主导趋势一致,但其程度已超出正常范围的病理现象。如六腑的胃、肠、膀胱,均以通降为顺,若通降太过,就会出现腹泻及尿频量多等症状,甚至滑脱不禁。又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肝气上逆,形成肝阳上亢、肝火上炎。 3、升降反常,是指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与其正常趋势相反的病理现象。即所谓当升反降,当降者上逆,如脾虚气陷而为泄泻、脱肛;胃气不降,上逆发为嗳气、呕吐;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则为心肾不交发为心烦失眠、遗精腰酸等病变。 临床上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若失去这种平衡时,就会出现“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如气的运动受阻,运行不利,称作“气机不畅”;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过强称作“气陷”;气的外泄太过称作“气脱”;气失于畅达而结聚于内称为“气结”、“气郁”,甚至称作“气闭”。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取决于正、邪两个方面。外界致病因素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但只能通过机体,引起阴阳失调,才可发生疾病。疾病是多种多样的,病理上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无论外感或内伤,其病理变化不外乎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升降失常三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在疾病过程中,总是以某一种病理变化为主。 中医套用 一、升降不及 (一)、脏病 1、气虚证:脾气主升,肺气主降(亦主宣发,系降中寓升),是脾气与肺气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脾气虚则脾升不及,肺气虚则宣降无力,所以,脾肺升降不及在虚证方面可与气虚证基本一致。脾气“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肺气“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其临床特点为:少气懒言、乏力、食欲不振、活动时诸症加重(劳则气耗)。故升降不及之虚证,当以补气升提为法,以参芪之属的甘温益气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保元汤等,或补脾或益肺,随宜择用。 2、气滞证:气滞证多源于肝,肝郁脾陷也可涉及脾和胃。脾升胃降,升降不及则脾胃气滞。其共同特点为:胀、痛、满、闷。在病性上,因虚而滞者固然有之,但气滞仍以属实者居多。后者多用疏肝解郁、行气健脾和胃诸法,气机疏畅,则升降协调。 ①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若情志所伤或肝血不足等因,导致疏泄不及则为木郁,胁肋胀痛、寒热往来等由是而生。治则方面,《内经》提出:“木郁达之”。张锡纯说:“木性原善条达,所以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者,即升发条达之也”,可谓得其旨趣。诸如柴胡、青皮、陈皮、广香、香附、川楝子皆系疏肝解郁之品,大多辛温芳香,具行气疏肝解郁消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散正疏肝行气之方。 ②脾胃气滞:脾胃同居中焦,“纳谷者胃,运化者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临证指南·脾胃门》),脾与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为升降运动之枢纽。故见诸临床,脾气滞与胃气逆常相兼互见,如脘腹胀痛、嘈杂吞酸、饮食不化、嗳气呕吐等,常须行气健脾、降逆和胃并举。李时珍说“土爱暖而喜芳香”,越鞠丸加陈皮、川朴、砂仁之类即芳香悦脾之品。 ③肝郁脾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亦能乘土,故肝升不及易横逆而乘脾,常须肝脾两调。局方逍遥散疏肝健脾,套用尤为广泛。 (二)、腑病 六腑以通降下行为顺,不通则痛。胆、胃、小肠、大肠、膀胱腑降不及,以便秘、癃、淋、腹痛为主证。对此,实热病证多责之于腑,虚寒病证多求之于脏(关乎脾肾,其理见“降之太过”条)。其中,尤以实热之证多见,治宜通里攻下。但导致腑降不及的病因不一,治法上常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开郁、降逆止呕等法配合运用。 ①腑实不降:不恶寒反恶热、腹满痛、濈然汗出、便秘等系阳明腑证“胃家实”之一般特点,仲景于《伤寒论》中立承气三方,“随其实而泻之”。硝黄之属咸苦寒凉沉降之品,为肠中实热开一下泄之路,燥矢一去,热邪方可随之而泄。 ②津亏便难:大肠主津液,津亏则大便难,亦属腑降不及。如“脾约证”,特征为“不更衣十余日,无所苦也”。仲景以麻子仁丸润下为法,不用苦寒强攻,可为楷模。 ③热壅血瘀、腑气不降:《金匮要略》以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为腑降不及之治疗另辟蹊径。此泻热通瘀、散结消肿之法,在后世对急腹症的治疗中,进一步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和发展。例如: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胆囊炎和胆石症、肠梗阻、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不少单位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初步地找出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气滞、血瘀、热壅、湿阻、食积、虫积、结石诸病理环节导致六腑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多属里实热证,以胆、胃、大、小肠病变为主。多数主张以通里攻下为大法,同时针对病因病理,结合使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消食导滞、降逆止呕、利湿、安(杀)蛔止痛等方药,严重病例,结合套用现代医学的各种疗法等等。 ④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膀胱气化不利(膀胱腑降不及)则为淋为癃。淋证初起,多由湿热,仲景提出是“热在下焦”所致。癃闭之证,湿热恒多,《灵枢·本输篇》首揭虚实两端:“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故治淋癃大法着重于通,常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苦寒通降和甘淡下渗药物为主组合成方,如八正散、石苇散等多有良效。后人尚有采用外治法以疗癃闭者,如取嚏或探吐法以开肺气、举中气,使上窍利则下窍自通,即所谓“欲降先升”之法。 二、升降太过 (一)、升之太过 肝升太过在内科领域内常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或阳亢化风。临床特点为上部的“风”、“火”之象及病理性肢体动象,如头痛、目赤、掉眩、心烦易怒、瘛疭、痉厥等。治宜清降潜镇。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均系常用之方。以“内风证”言,又常用以下三法以平肝熄风: ①重镇潜阳: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镇潜之法,必用金石介类。如镇肝熄风汤中用生龙、牡、龟板镇肝熄风,生赭石降胃平冲即是。余如生石决、磁石、珍珠母类亦系常用之品,以其质重沉降,有潜阳之功。 ②凉肝熄风:肝为风木之脏,热邪干犯或五志化火,则风火相煽、病势鸱张,故熄风还宜清降凉肝,如黄芩、夏枯草、菊花、丹皮、赤芍之类。后世治肝升太过,有用生石膏、大黄者,以“厥阴不治,求之阴明”,胃热得清,腑气下降,气血亦随之下行,“风”、“火”即可平熄。 ③滋阴熄风:肝肾乙癸同源,肾水不足则肝木失养,阴虚阳亢,化风上僭。病变在肝,根源在肾。张锡纯建瓴汤即为此而设。又如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神倦瘛疭,脉虚、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吴鞠通用大定风珠滋液填阴、柔肝熄风,亦治肝升太过,皆可取法。 (二)、降之太过 腑降太过,与脾肾关系至为密切。以脾胃相合,小肠、大肠皆属于胃,命火温脾暖胃、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脾肾虚寒则小肠、大肠、膀胱表现为腑降太过一一二便不约,故治多腑病疗脏,或补脾或温肾或脾肾双补。采用味属辛甘、气为温热一类的阳性药物,或佐以固涩收敛之品。如理中汤、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缩泉丸、肾气丸均系代表方剂。 三、升降反作 (一)、升之反作——气陷证 这里主要是指脾气下陷。脾气主升,脾升不及、清阳下陷则为“气陷证”。临床特点:除有明显的中气虚表现外,还有一系列“气陷”的证候表现,如腹部胀坠感,内脏下垂(胃、肾、胞宫)、下窍病变(脱肛、久泻、白带多)、气虚发热(气陷阳郁)、崩漏(气不摄血)等。临床上,补中益气汤加枳壳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归脾汤加阿胶、香附炭以疗崩漏,辨证确当,多获良效。参、芪、升、柴、枳壳、葛根等益气升阳药物尤多采用。 (二)、降之反作——气逆证 气逆不顺,除了肝升太过所致者外,主要表现为脏腑之气的应降而反升。其中以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胆气(火)上逆者为多见。气逆证临床特点是:咳喘、呕吐、哕、呕酸苦水、䐜胀、吐衄咳血等。逆上者当降,降气乃定法。 ①肺气上逆:咳喘多系肺气上逆,宣降失调。《金匮要略》治此常宣降并举,如:射干麻黄汤以射干、五味子降气敛肺,半夏、生姜下气开痰,麻黄、细辛宣肺化饮,紫菀、冬花温肺止咳,熔四法于一炉,以治寒饮咳喘。痰热咳喘之治,亦多宣降同治,但用药温清异耳。定喘汤、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类均系常用之方。 ②胃气上逆:胃以降为和,病则气逆。风寒、宿食、痰饮、肝郁犯胃或是中焦虚寒、胃阴不足者,皆可导致胃气上逆而为呕吐哕诸症。当审因论治,如藿香正气散、保和丸、小半夏汤、四七汤、理中汤、麦门冬汤均可择用。陈皮、半夏、竹茹、生姜、丁香、柿蒂、赭石、旋复花皆降逆之品,常须分其温清辨证选用。 ③胆气(火)上逆:此型常须胆胃并治。《伤寒论》中以大柴胡汤治热结少阳胆腑,即用了大黄、枳实通泻胃肠,《千金方》载温胆汤清胆和胃,亦系胆胃并治之方。正如后世所说:“肝气宜升,胆火宜降。……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引黄坤载语)。 ④气逆血溢:《素问·厥论》言:“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景岳指出:“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景岳全书》)。张璐则说:血“从上溢者,势必假道肺胃”(《张氏医通》)。综观之,吐衄咳血,多由火盛(肺、肝、胃热)气逆,热邪灼伤阳络,血随气溢而上循其窍,故清热(清肺、凉肝、清胃)降逆为大法。如泻白散、龙胆泻肝汤、玉女煎加凉血止血之味。仲景立泻心汤以治吐衄,“方名泻心,实则泻胃”,为治胃有实热而吐血之要方。张锡纯说:“愚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赭石,再细审其胃气不降之所以然,而各以相当之药品辅之”,诚属经验之谈,然亦皆从“清降”着眼。 四、“升降失常”三种基本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升降失常反映在临床证候上,往往是错综复杂交织出现的。三种基木病理变化的见证和临床特点,以各自有别,但各种病变间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形:①相互影响:如肝升不及则木郁乘脾,而上壅更令木郁;脾肾虚寒遂致腑降太过;脾气不升则肝气不升,胃气不降则胆火不降;肺、肝、胃热而气逆,则血随气逆而上溢等等。②相互转化:如脾气虚衰、脾升不及可发展演变为脾气下陷,下陷则精微下渗无以生气而令脾气更虚;降之不及(如肺、胃、胆)可以转化为气逆证;肝升不及则木郁,木郁不达,遂致化火生风而令肝升太过等等。③相互错杂:如脾胃气滞乃脾升不及与胃气上逆错杂之证,肺病咳喘乃宣降不及、肺气上逆使然等等,故治多兼顾。此外,“升降失常”与“邪正消长”、“阴阴失调”这两者主要病理过程的关系亦十分密切。邪盛所致者,多为升发太过、腑降不及和“气逆证”;正虚所致者,多为腑降太过、肺脾升降不及和“气陷证”。邪正消长可以构成“升降失常”的种种病理变化过程,而“升降失常”的许多病证又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之表现,所以也可说,它又是“阴阳失调”病理过程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升降失常”又反映了脏腑阴阳气血运动失调的基本病势趋向,从病位和病证上看,显得更为生动和具体。所以,对于脏腑病证的临床分析,在许多场合,离不开“升降失常”病理理论之运用。加之,它又是中药“升降浮沉”用药原则的理论根据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升降失常”在祖国医学病理学、治疗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它自己特定的概念和范畴、内容等等,从而也为研究中医中药提供了重要的课题。

内伤病因,又称内伤,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内伤病因系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为病。由内伤病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内伤病。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因其病自内而外,非外邪所侵,故称内伤。一、七情(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七情致病不同于六*,六*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三)七情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为害,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如过度惊喜损伤心脏,可导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失眠、烦躁、惊慌不安、神志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出现哭笑无常、言语不休、狂躁妄动等症。郁怒不解则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出现胁肋胀痛、性情急躁、善太息,或咽中似有物梗阻,或因气滞血瘀而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症瘕等。或因暴怒引起肝气上逆,损及血脉,血随气逆,发生大呕血或晕厥。若思虑过度,损伤于脾,使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七情所伤,心、肝、脾功能失调,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害,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调等等。此外,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五志化火”。情志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换言之,由气郁可致血郁、痰郁、湿郁、食郁为病。3.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气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而无病。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致郁,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不舒,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气郁而聚湿生痰,化火伤阴。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变病多端。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若克胃则可出现呃逆、呕吐等。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精衰,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肝为五脏之贼,故肝气疏泄失常可影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喜为心之志。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悲忧为肺之志。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悲哀过度,还可使心气内伤,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悲忧伤脾则三焦气机滞塞,运化无权,可现脘腹胀满、四肢痿弱等。思则气结:气结,脾气郁结之意。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思虑太过,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太过,不但伤脾,也可伤心血,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恐则气下:气下,精气下陷之意。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痿等症。恐惧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惊则气乱:气乱是指心气紊乱。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能动心,亦可损伤肝胆,使心胆乱,而致神志昏乱,或影响胎儿,造成先天性癫痫。4.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眩晕患者,因阴虚阳亢,肝阳偏亢,若遇恼怒,可使肝阳暴张,气血并走于上,出现眩晕欲仆,甚则突然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为中风。总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机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故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的。至于所伤何脏,有常有变。七情生于五脏,又各伤对应之脏,如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此其常。但有时一种情志变化也能伤及几脏,如悲可伤肺、伤肝等,几种情志又同伤一脏,如喜、惊均可伤心,此其变。临床应根据具体的表现,作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对待。

怎样让内分泌恢复正常

怎样让内分泌恢复正常,内分泌失调是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饮食不注意、生活作息不规律、情绪不好都会影响内分泌,一旦出现了内分泌失调就容易引起健康问题,那么怎样让内分泌恢复正常呢?

怎样让内分泌恢复正常1

1:多吃一些豆制品,因为它们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它们不仅具有平衡体内内分泌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预防乳腺癌,如果患者身体内雌激素太高的时候,食用一些豆制品可以减少这些激素的产生。

2:要减少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出现失调,如果是经常性熬夜的人,不仅会老的特别快,而且健康也会严重的受到损害,还要提高一下睡眠的质量,可以在睡前泡个热水澡或者是喝杯热牛奶,这都是对身体有较大好处的。

3:可以在生活中多做一些有氧运动,这样有利于健康,它不仅可以帮助热量的消耗,减轻体重之外还可以将氧气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提升新陈代谢率。

4:患者要在生活中适当的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波动大的话,会影响内分泌失调的,要重视放松身心,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要克服焦虑的不良情绪,患者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5: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喝一些花茶,来调节一下内分泌系统,比如说适当的喝一些绿茶桂花茶等茶品。

6:可以吃一些调节内分泌的东西,比如说鱼类,这种食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保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蜂蜜也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怎样让内分泌恢复正常2

1、饮食调节

想要调理内分泌首先应该从饮食上下手,通过饮食调节内分泌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患者要少吃油炸类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很容易导致人体的内分泌失衡,应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多吃些含高蛋白的食物。

2、运动调节

运动也是调理身体内分泌很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代谢速度,有利于身体当中的毒素的排出,身体当中的`毒素少了,内分泌也就可以慢慢的恢复正常了。

3、规律生活

每天的作息时间应该有规律,不要总是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这对于内分泌的改善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外还需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大喜大悲,要保证心境平和。

怎么才能使内分泌正常

上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调理内分泌的几种方法,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内分泌失调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它会导致多种身体不适,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找对方法进行调理,及时的改善内分泌失衡的情况才行。

怎样让内分泌恢复正常3

内分泌失调如何调理

1、饮食调理

不能因为喜欢吃某一样的食物,就一直只吃这一样,这样只会造成营养不均,在平常的饮食上不能只吃荤菜或者只吃素菜,应该食物品种多变化,搭配合理,多补充维生素,少吃油腻刺激食物,以获取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调理内分泌失调。

2、精神调理

人的心情和内分泌失调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常保持乐观心理的人一般很难患上疾病,所以要时刻的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在有压力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放松,减轻心里压力,避免惊、怒、恐等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内分泌失调。

3、运动调理

经常运动的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容易获得健康标准的身材,所以有时间的话,不妨多走走,运动一些,这样可以全身的舒展,特别需要控制夜生活,应该积极的保证充足的睡眠。

4、排毒调理

注意保持大便、小便、汗腺的通常,让机体产生的一切废物、毒素有通畅的排泄通道,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饮水,重视便秘等症状的防治,该出汗时就需要出汗。

5、性生活调理

研究表明,乳腺小叶增生、黄褐斑等许多内分泌十套疾病,都与长期独身、夫妻生活不和谐、或夫妻生活过少等有重要关系,所以,保持家庭和睦,夫妻生活和谐,对保持女性身心健康、延缓卵巢功能衰退、调节内分泌失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会内分泌失调

1、情志不遂。

情志失调,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都可能使气机逆乱,气滞血淤,可导致黄褐斑、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子宫肌瘤、早衰等内分泌失调疾病。

2、劳伤脾土。

饮食没有节制、劳倦过度、偏嗜五味(也就是偏好某种味道的食物),可使脾胃功能受阻,使水谷精微吸收受限,废物糟粕残留体内,从而引起各种内分泌失调症状。

3、肾虚也是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之一。

女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各阶段的生理过程与肾气盛衰紧密相关,女人一些特有的生理现象,经(月经)、带(白带)、孕(胎孕)、产(分娩)、乳(哺乳)等也与精气关系密切。

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是月经、孕育、哺乳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精化血、化气,是经、孕、产、乳、带下的先决条件,只有肾气旺盛,经、孕、产、乳、带下功能才会正常。

女性受生理、病理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肾虚,如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精气亏虚,房事过度,久伤阴精,或人到中年,肾精亏耗,肾阴虚或阳虚。

可出现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经少经闭、宫寒以及宫寒不孕等病症,根据中医宫巢和谐理论,宫寒是由肾虚和外部受凉和饮食过冷引起,而宫寒可以引起卵巢分泌异常,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一般都是采用三者同调的原则,一般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是用美闺媛暖宫等来调整,饮食和穿着也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4、外感六邪。

女性在经、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中,易受到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侵害,导致气机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导致多种女性内分泌失调症状。

常人胃肠道内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气体,分布于胃与结肠部位。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腹胀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了解引起腹胀的病因,对于指导挂号就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及常见疾病

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

1.胃肠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3)其它: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塞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它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如何挂号就诊

上述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腹胀,那么,就诊时如何区分科别呢一般根据病史及伴随症状即可一目了然。

1.消化内科 腹胀伴暖气、反酸,进食后加重或有腹泻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胀、腹痛,伴呕吐或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慢性腹胀伴右上腹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者,亦应挂普通外科。

3.妇科 经常腹胀伴腰酸、白带多的病人,应挂妇科。

4.肝炎科 腹胀伴厌油、黄疽的病人,应到肝炎科就诊。

5.结核科 经常腹胀伴低热的病人,应挂结核科。

6.心脏内科 有心脏病史,经常腹胀者,应到心脏内科就诊。

7.神经内科 有下肢瘫痪的病人,经常腹胀,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腹胀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气、解郁、化痰、除胀、醒酒。《本草纲目》称它“下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金橘醒脾,辟秽,化痰,消食。”无论气滞型腹胀或是食滞型腹胀,均宜用金橘煎汤喝或泡茶饮。民间习惯做成金橘饼,腹胀时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气、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经逢原》中就说它“专破滞气”。《本草便读》亦载:“佛手,功专理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又称它能“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胀之人,无论是气滞或食滞引起,均宜用鲜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槟榔

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用药心法》中说:“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鹤林玉露》曾指出:“岭南人以槟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凡气滞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然槟榔毕竟是破气耗气之物,适宜身体壮实之人短暂食用。

萝卜

能健胃消食、顺气宽中。《四声本草》中载:“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纲目》亦云:萝卜“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甚效。”可见,萝卜对食滞腹胀者尤宜,或捣汁饮,或煎水服。除新鲜萝卜外,萝卜子、萝卜叶、老萝卜根(即地骷髅,萝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适宜食滞腹胀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气作用,中医常用以治疗食物积滞。崔禹锡《食经》称:“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说它“至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日用本草》亦认为,胡荽“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所以,对食积腹胀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肠胃,无论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皆宜。青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能刺激胃肠的蠕动,通利二便,帮助消化,消除腹部胀满不适。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纤维和维生素,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对食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四川中药志》中记载:“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还介绍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茸泡冷开水服。”

山楂

能消食积,特别是能消化肉积。《滇南木草》中说:“消肉积滞,下气。”《日用本草》亦载:“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了邻居小儿一案,因食积黄肿,腹胀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积腹胀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麦芽

能和中、消积、下气,对脘腹胀满者,食之颇宜。《医学启源》曾说:“补脾胃虚,宽肠胃。”《本草汇言》亦说:“大麦芽,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

杨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医孟诜认为杨梅“和五脏,能涤肠胃。”现代《中国药植图鉴》亦载:“治心胃气痛有效。”《泉州本草》载有一方:“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适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胀者服食。民间多用啤酒花10~15克,开水泡茶饮,对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有效。

紫苏叶

是一种调味品,并能解鱼蟹毒,有理气除胀的作用。《日华子本草》称:“治心腹胀满”。《本草纲目》载:“紫苏叶行气宽中。”《本草汇言》中还说它“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所以,凡气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可用紫苏叶10克煎水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饮。

砂仁

为民间常用芳香性调味品,能行气、和胃、除胀,适宜脘腹痞胀、不思饮食之人食用。明·李时珍就曾说它“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凡气滞腹胀,尤其是受凉后寒气腹胀者,尤为适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捣碎,煎水服,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白豆蔻

是一种芳香健胃调味品,能行气、暖胃、消食、宽中、除胀,功与砂仁同。凡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胀之人还宜吃胡萝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叶等。

什么是腹胀�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

(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小儿腹胀多以气胀为主。

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胀气 �

能够引起肠腔胀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小儿哺乳时,因母亲乳头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养时,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适,或哭闹时均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

(3)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严重腹胀有何危害�

(1)影响呼吸

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

(2)影响血液循环

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3)水电解质失衡

严重腹胀,肠腔内容物潴留,肠壁受到压迫,不仅影响肠内容物吸收,还使肠壁血浆渗入肠腔,引起水、电解质失去平衡。

(4)毒素吸收

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被机体吸收,加重病情。

怎样治疗腹部胀气�

(1)认直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对症治疗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门达乙状结肠,使肠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②胃肠减压:将一条胃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肠,再在管外边接上一个抽吸降压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能把胃肠道里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奏效,且无肠梗阻证据,可选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药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增强肠管蠕动,可促进排气,用量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气量,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肠管蠕动,减轻腹胀,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因血钾浓度过低引起腹胀,可静脉滴入氯化钾。

⑤腹胀消失后,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剂。

⑥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豆类和薯类等。

中医对腹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何认识

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脾胃损伤

由于小儿乳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2)情志因素

由于娇惯小儿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3)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4)中寒

小儿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腹胀。

气滞食阻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按之不硬,食后加重,嗳气则自觉舒服,泻后胀痛减轻,没有食欲,夜卧不宁,手足心热,舌苔白厚,脉沉滑。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消胀。方选保和丸加减,药用焦三仙、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槟榔、枳实、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湿热蕴结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胸闷腹胀,头晕身重,无饥饿感,食后身体发热,口中淡而无味,小便黄少,大便稀而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佐以芳香化浊。方选中满分消丸加减,药用厚朴、枳实、茵陈、栀子、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车前子、大腹皮、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水寒伤中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喜热,精神困倦,恶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腻,脉缓。治以温中行水。方选实脾饮加减,药用白术、茯苓、木瓜、厚朴、草豆蔻、大腹皮、木香、炮附子、干姜、生姜、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虚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面色萎黄,倦怠无力,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薄,唇舌色淡,苔白,脉细弱,指纹青淡。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导滞。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砂仁、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焦楂、焦麦芽、焦神曲。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脏寒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胀时减,复如故,腹部时痛,呕吐不利,不思饮食,四肢常冷,小便清利,苔白不渴,脉沉迟。治以温中散寒。方选丁萸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甘草、干姜、丁香、吴茱萸、熟附子、肉桂。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脾血瘀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硬满,青筋怒张,胁腹攻痛,面色暗黑,头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唇紫,口渴,饮水不能下,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沉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选调营饮加减,药用川芎、当归、赤芍、莪术、延胡、大黄、槟榔、桑白皮、葶苈子、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肾阴虚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面色晦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唇燥,齿衄或鼻衄,小便短赤,舌红少泽,脉弦细数。治以滋补肝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甘草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如何应用辨证食疗法治疗腹胀

(1)乳食内积型

①山楂粥:鲜山楂切片,炒至棕**,每次取10~15克,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适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焦麦芽3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连服 1 周。

(2)脾虚夹积型

①枣肉鸡内金饼:大枣肉250克,生姜30克,生内金50~60克,面粉 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3个,每日2~3次,连服1周。

②鲫鱼姜椒汤:鲫鱼一条,生姜30克,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 次,连食1周。

>

当你发现你的皮肤变差了,脾气变坏了月经不正常了等等症状时,你的内分泌可能已经出现了紊乱。内分泌失调引发的病症很多因此对内分泌失调的及时治疗非常的必要。那么内分泌失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就是专家们针对内分泌失调原因的具体解析。

1情志不遂。

情志失调,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都可能使气机逆乱,气滞血淤,可导致黄褐斑、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子宫肌瘤、早衰等内分泌失调疾病。

2劳伤脾土。

饮食没有节制、劳倦过度、偏嗜五味(也就是偏好某种味道的食物),可使脾胃功能受阻,使水谷精微吸收受限,废物糟粕残留体内,从而引起各种内分泌失调症状。

3肾虚也是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之一。

女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各阶段的生理过程与肾气盛衰紧密相关,女人一些特有的生理现象,经(月经)、带(白带)、孕(胎孕)、产(分娩)、乳(哺乳)等也与精气关系密切。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是月经、孕育、哺乳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精化血、化气,是经、孕、产、乳、带下的先决条件,只有肾气旺盛,经、孕、产、乳、带下功能才会正常。女性受生理、病理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肾虚,如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精气亏虚;房事过度,久伤阴精,或人到中年,肾精亏耗,肾阴虚或阳虚。可出现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经少经闭、宫寒以及宫寒不孕等病症,根据中医宫巢和谐理论,宫寒是由肾虚和外部受凉和饮食过冷引起,而宫寒可以引起卵巢分泌异常,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一般都是采用三者同调的原则,一般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是用美闺媛暖宫等来调整,饮食和穿着也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4外感六邪。

女性在经、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中,易受到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侵害,导致气机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导致多种女性内分泌失调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身体里的气不顺全部的内容,包括:身体里的气不顺、“肝气不舒”可惹来一身病,带来的这4大危害!不能忽略、升降失常详细资料大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36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