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来了!“套娃”似的天价月饼有望消除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来了!“套娃”似的天价月饼有望消除,第1张

近年来,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对产品过度包装并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屡见报端。这种“买椟还珠”的现象,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不利于市场经济 健康 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新修订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致力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

新标准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极大地简化了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消费者只需要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体积,并测量最外层包装的体积,通过计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同时严格限定包装层数,规定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

国家强制标准对“过度包装”说不

中秋节转眼在即,各式各样的月饼像潮水般上市了。人们在惊叹月饼的口味花样翻新的同时,也对货架上琳琅满目、包装大盒套小盒、里里外外整得像套娃一样的“精品月饼”“礼品月饼”不知所措。特别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天价月饼”,愣是将每块成本2元钱的月饼做成了节日硬通货,月饼礼盒有带高档丝巾的,有赠送两部华为手机的,价格超过5万元的也不是啥稀奇事。

如今,像这样过度包装、豪华包装、“椟”贵于珠的现象可以休矣。

9月2日,为解决食品、化妆品过度包装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机构,对2009年版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发布了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

据了解,此次新国标规定了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以及相应的计算、检测和判定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要求;二是极大地简化了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消费者只需要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体积,并测量最外层包装的体积,通过计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三是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要求,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 新标准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也有利于实现有效监管。

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考虑到新标准发布后,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企业需要根据新标准要求,对产品包装进行合规性设计,同时需要消纳库存包装以及待售商品,尤其是化妆品类商品保质期相对较长,流通环节消纳周期也相对较长。为避免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以及产生新的浪费,在广泛征求有关产业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为新标准的正式施行设置了两年过渡期。

过度包装如何认定?

“一看、二问、三算”

那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过度包装都有哪些表现呢?

过度包装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空隙过大。 对此,标准按照食品、化妆品的不同单件净含量,分别给出了规定空隙率。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 健康 学院教授马爱进介绍:“具体来说,包装内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小于等于1毫升或1克的商品,其包装空隙率要小于等于85%;包装内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50毫升或50克的商品,其包装空隙率应小于等于30%。”

过度包装的第二个表现是:包装层数过多。 对此,新标准明确:粮食及其加工品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四层。不过,新标准也明确,如果是直接接触内装物的属于产品固有属性的材料层,比如粽子的粽叶、竹筒、空心胶囊等可不计算在内。

马爱进说:“标准中对包装层数的理解和计算非常明确,直接接触食品和化妆品内装物的包装层就为第一层。从第一层开始,一直到最外层销售包装一共几层,即为包装的层次。以茶叶包装为例,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金属或者塑料包装即为第一层,以此向外数有几层包装,就是包装的层数。”

过度包装的第三个表现是:包装成本过高。 对此新标准明确,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简单算笔账:一块带有三层包装的月饼,销售价格为10元,那么,除了最里层直接包月饼的包装,第二层和第三层包装的成本不能超过10元售价的20%,也就是2元。

在购买食品及化妆品类商品时,消费者如何快速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呢?

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介绍,消费者通过“一看、二问、三算”就能简单判断出食品、化妆品等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一是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是新标准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在不能拆开包装的情况下,要问包装有几层,层数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并与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进行对比,看是否超标。

新标准还明确,食品或化妆品内装物的体积是用净含量乘以必要空间系数来表示,必要空间系数的取值依据产品而定。以酒类商品为例,酒的必要空间系数是13,一瓶500毫升的白酒允许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30%,据此可以计算出这瓶白酒外包装的最大允许体积为92857立方厘米。假设这瓶酒外包装的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30厘米,则实际外包装体积为9000立方厘米,小于最大允许值,符合标准要求。

过渡包装浪费严重

正确引导绿色消费

“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洪俊介绍说。

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的数据,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35602万吨。“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问题渐趋严重。

此次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再次强调了对商品包装的要求,就是要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减轻消费者负担。

陈洪俊表示,根据标准化法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提供。在过渡期后,市场上不允许再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新标准的食品和化妆品。因此,呼吁企业在过渡期内尽快整改达标。

对于如何让新标准更好地实施,魏宏表示, 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食品和化妆品企业要按照标准化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切实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履行好企业 社会 责任,尽早贯标、用标和达标,向市场供给更高质量、更加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

二是加强标准宣贯实施。 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一图读懂、标准解读、标准公开、线上云课堂等多种方式,全方面宣传新标准;同时,也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标准培训活动,为依法依标监管做好技术储备。

三是引导消费者开展绿色消费。 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崇尚节约,减少浪费,积极选购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不选购、不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接下来将会同有关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部署新要求,免费公开标准全文,系统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尽快启动对标达标诊断和产品包装合规设计。同时,营造良好的绿色消费舆论环境,提高消费者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的认知,倡导合理消费,引导消费者不选购过度包装的商品,共同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活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过度包装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商品销售价格虚高、虚假宣传普遍存在、销售方式暗藏玄机、包装材料质量堪忧。

一、商品销售价格虚高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规定,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商家为了避免过度包装之嫌,通过虚标价格,抬高售价,使包装成本低于20%,并让消费者承担额外的成本,使消费者大有买椟还珠之叹。

二、虚假宣传普遍存在

有些包装精美的礼盒上,商家或打着传统文化旗号,或虚假标注商品成分、原料,或夸大宣传商品性能,或引用高科技概念误导消费者,或使用绝对用语对产品进行排他性宣传,以此作为营销促销手段,并肆意抬高销售价格,达到招揽吸引消费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目的。

三、销售方式暗藏玄机

一方面是销售劣质商品。经销商通过过度包装,并利用消费者因送人需保持包装完好、无法当场拆封验货的有利因素,采取优劣商品混搭销售方式,以此迷惑消费者,达到销售质次价高商品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强制搭售商品。如:在白酒礼盒中搭售水晶龙,在年夜饺子礼盒中搭售镀金手链,更有天价粽子礼盒搭售普洱茶、茶具、黄酒、酒具、茶叶等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

四、包装材料质量堪忧

食品过度包装不仅价格高昂,还有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例如,看似豪华的金属色月饼托中大量添加的金、银粉,有些是使用再生塑料加入金粉和银粉制成的,而这些再生塑料来源复杂,有些甚至来自于医疗垃圾、农药瓶等,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溶在月饼油中,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扩展资料

过度包装的危害:

一、浪费大量资源

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中国的紧缺资源。如果用于过度包装大量使用,而没有相应地进行回收利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污染环境

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包装废弃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而在体积上更达到1/2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惊人速度递增。过度包装产生的成本相当可观,而这些耗费大量资源的过度包装物,到了消费者手中全部变成了生活垃圾。

三、损害社会利益

首先过度包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价值后,又被强加了额外的巨额包装费。

其次伤害了企业利益。激烈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过度包装在市场上的泛滥,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取得更多的价值。在短期内,企业营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度包装之风形成了奢华、浮夸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商品包装具有保护商品、美化产品、引导消费、提高商品附加值等作用。

食品和化妆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场上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还存在包装过度、不环保、不节约的情况,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超出了包装本身的基本功能。据研究表明,中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可以看出,商品过度包装既浪费了资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以上就是关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来了!“套娃”似的天价月饼有望消除全部的内容,包括: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来了!“套娃”似的天价月饼有望消除、过度包装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的社会意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17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