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的温度最高能达到多少

火焰的温度最高能达到多少,第1张

火焰温度最高能达到3000度,人类目前所能产生的最高温度为5亿多度,是太阳温度的30倍,一般纸张燃烧的温度在200度,而炉火一般在800度左右,火焰内部和外部的温度不同,外部温度与氧气接触面积较多因此温度也会高一些。

火焰的温度最高能达到的度数

1、3000度

火焰的温度最高能达到3000度,一般情况下可见火焰的温度不会超过3000度,但是通过热量的累积则可以将火焰的温度提高,人类目前所能产生的最高温度为5亿多度,是太阳温度的30倍。

2、影响因素

火焰的温度与燃烧物有关,纸张的着火点为183度,而燃烧时的纸张温度可以达到200度,而炉子中的炭火温度可以达到800度,氢气的热值较大,最高燃烧温度能够达到2830度。

3、内外焰区别

火焰的内外焰温度不同,火焰在燃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外焰位于火焰的外围,因此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面积更大,而内部火焰与氧气接触较少,因此火焰的外焰温度高于内焰。

不同火种有不同温度。

木炭火温度可以到1200度以上。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为400-500℃。 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1200℃。 天然气的外焰温度外焰温度在3000℃以上。 空气中氧气含量也可能导致温度不同,氧气含量越高,温度越大。

火焰

火焰是反应的气体及固体的混合物,会释放可见光、红外线甚至是紫外线,其发射光谱依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中间产物而定。大部分的情形,例如燃烧像木头等有机物质,或是气体的不完全燃烧,白炽的炭黑形成熟悉的橙红色火焰 。这类火焰的光谱为连续光谱。

气体的完全燃烧会有浅蓝色的火焰,原因为火焰中形成的激发态分子的各种电子跃迁产生的单一波长辐射。火焰一般是和氧气有关,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也会产生火焰,生成氯化氢。其他混合后燃烧会产生火焰的气体包括氟气和氢气,以及太空船的燃料联氨和四氧化二氮。

各种颜色的温度是:红色橙色(3000度)、**白色(4000度)、青色蓝色(5000~6000度)、紫色(7000以上)。

有两种因素决定火焰的颜色:

一、火焰的温度决定火焰的颜色。低温的时候是红外线,随着温度的上升,火焰颜色在不断改变。从高能物理来说,红外线,有色光谱段的火焰都是低能量的火焰,温度继续高下去,火焰的颜色从紫外线到x线到伽马线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形容的“颜色”。

二、气态和等离子态物质的元素构成决定火焰的固有光谱,元素表的每种元素高温下都会发出自己特定的光色,常见的比如钠会出现**,钾是紫色,铜是绿色,化合物的光色是一种杂色。

扩展资料

火焰组成:焰心、内焰和外焰,火焰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

1、焰心。中心的黑暗部分及蓝色部分,由能燃烧而还未燃烧的气体所组成。焰心粒子运动速度

低,光谱集中在红外区,温度低。

2、内焰。包围焰心的最明亮部分,是气体未完全燃烧的部分。含着碳粒子,被烧热发出强光,并有

还原作用,也称还原焰。内焰粒子运动速度中等,光谱集中在可见光部分,亮度最高,温度较

高。

3、外焰。最外层浅黄或透明的区域,叫做反应区。是气体完全燃烧的部分。含着过量而强热的空

气,有氧化作用,也称氧化焰。外焰粒子运动速度最快,光谱集中在紫外区,温度最高,亮度较

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焰温度

见本文。

低温的时候是红外线,随着温度的上升,火焰从红色橙色(3000度)到**白色(4000度)到青色蓝色(5000~6000度)到紫色(7000以上)到最后看不见的紫外线(几万度),颜色在不断改变。

从高能物理来说,红外线,有色光谱段的火焰都是低能量的火焰,温度继续高下去,火焰的颜色从紫外线到x线到伽马线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形容的“颜色”。

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是火焰的主要特性之一。它对火焰中化合物的形成和解离,从而对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火焰中,一方面由于燃烧反应要产生热量,另一方面由于火焰中化合物的解离,以及为了将火焰中存在的平衡混合物提高到火焰温度需要消耗热量,火焰的温度就是由火焰中这二者之间的热量平衡来决定的。当火焰处于热平衡状态时,温度就可用来表征火焰的真实能量。

1 纸张:200度纸张燃烧的着火点是183度,我们可以采用含钾量比较高的卷烟用纸张,这样的纸张燃烧的温度可以刚好达到200度。

2 火灾:400度火灾现场起火后10-15分钟内,发生火灾的房间的温度是400度,就是比较热的蒸气浪啦,可能你要求的是火焰;此外,微波炉里面也是这个温度左右,双接触式铂金催化燃烧板,燃烧区温度也是400℃。

3 酒精灯:600度酒精灯燃烧的外焰温度是600度。

4 炉火:800度:煤球的炉子,就是炭火最好了。

5 煤气灯/酒精喷灯:800度-2500度。

6 氢氧焰/氧炔焰:2500-3000度。

火焰的实质是高温的气态或等离子态的物质。有两种因素决定火焰的颜色:

一是火焰的温度决定火焰的颜色,火焰是一种反应。低温的时候是红外线,随着温度的上升,火焰从红色橙色(3000度)到**白色(4000度)到青色蓝色(5000~6000度)到紫色(7000以上)到最后看不见的紫外线(几万度),颜色在不断改变。

从高能物理来说,红外线,有色光谱段的火焰都是低能量的火焰,温度继续高下去,火焰的颜色从紫外线到x线到伽马线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形容的“颜色”。

二是气态和等离子态物质的元素构成决定火焰的固有光谱,元素表的每种元素高温下都会发出自己特定的光色,常见的比如钠会出现**,钾是紫色,铜是绿色,化合物的光色是一种杂色,因为有许多种类的元素在发光。这也就是各种火焰的颜色不一样的缘故。

因火焰强度增加(即在较小的体积内释放出相同的总热量),以及氮气含量减少的结果,使火焰温度提高,从而增强了火焰靠辐射和对流向周围的热传导。据国外文献报道,燃烧重油时,如把空气中氧的浓度从21%增浓到22%,其理论燃烧温度可提高80℃。

扩展资料:

由于火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所起到的作用,火焰温度可能是燃烧最重要的一个性质。火焰温度既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出来,又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为了方便起见,引入了绝热火焰温度的概念。

绝热火焰温度指的是,在一定的初始温度和压力下,给定的燃料(包含燃料和氧化剂),在等压绝热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燃烧系统(属于封闭系统)所达到的终态温度。

在实际中,火焰的热量有一部分以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损失掉了,所以绝热火焰温度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然而,绝热火焰温度在燃烧效率和热量传递的计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温火焰(高于1800K),燃烧产物发生了分解反应,不但体积增大,还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在低温时,化学当量比混合物或者贫燃料混合物燃烧后的产生应该只有CO2和H2O,然而这些产物很不稳定,只要温度稍高一点,就可能部分转变为成简单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形式。相应地在转变过程中,能量被吸收,最大火焰温度也相应地被减小了。

测温测量法是要引入一个测温体,比如引入一根金属丝或热电偶到火焰内欲测量的区域,当测温体和火焰热气体的温度达到平衡之后,由测温体金属丝的电阻变化或热电偶接点上产生的热电压来测量温度。

由于热导和辐射损失,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温度较实际火焰温度偏低,而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热平衡的场合。由于受到测温体熔点的限制,用这种方法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也就是在3000℃左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焰温度

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蜡油由液态变成气态物质的阶段,产生热量同时又吸收热量,温度较外焰内焰低。

内焰--气态的物质开始燃烧但燃烧不完全(不彻底),温度介于外焰 焰心之中。

外焰 --气态物质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外焰温度最高。

副标题回答:蓝焰也就是焰心,虽然温度较外焰低,但也可以烧着的。

火焰是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迅速转变为燃烧产物的化学过程中出现的可见光或其他的物理表现形式,燃烧是化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物理现象。

火焰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使用不慎却亦可以害人至深。产生火焰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达到着火点(但部分物质燃烧并非一定需要氧气,如活泼的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

扩展资料:

火焰并非都是高温等离子态,在低温下也可以产生火焰。

火焰中心(或起始平面)到火焰外焰边界的范围内是气态可燃物或者是汽化了的可燃物,它们正在和助燃物发生剧烈或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在气态分子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出不同频率的能量波,因而在介质中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火焰是能量的梯度场。伴随燃烧的过程,其残留物可以反射可见光,与能量密度无关。

火焰可以理解成混合了气体的固体小颗粒,因为是混合体,单纯的说成固体或者气体都不合理的。因为固体小颗粒跟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受到高温或者其它的影响),所以可以以光的方式释放能量。

火焰的本质是放热反应中反应区周边空气分子加热而高速运动,从而发光的现象。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向外扩散,称为放热反应。向外释放的热能在反应区周围积聚,加热周边的空气,使周边空气分子做高速运动,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高。

反应区向外释放的能量从焰心至外焰逐渐升高,然后急剧下降,使火焰有较清晰的轮廓,火焰与周围空气的边界处即反应能量骤减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焰

以上就是关于火焰的温度最高能达到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火焰的温度最高能达到多少、想问一下火多少度、火焰的温度对应颜色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08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