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是几点

五更是几点,第1张

是当日23时至次日1时。

又称子夜,是一个古老的时间名词。古代将一昼夜分为12小时或100小时,其中40小时完全属于夜晚,周期为10小时,加上首尾五个节点,称为五时。

以晚上的上弦月为第一更,第一天的下弦月为第二更,整点为第三更,第二更为第四更,第四更为第五更。

相关知识:

在古代,夜晚的时间是由表来计算的。每到晚上,守夜人都会敲锣打鼓报时。自唐代以来,用钟鼓报表,用梆子和锣。“笃,笃——毛,毛,天干物燥。小心蜡烛”。后续一直在用。

1.一指黄昏,又称日落、晚霞、日落等。在古代,它也被称为,对应于现代时间的19-21点,即古代的第一个许时刻。

2、二更指人,又称定昏等。在古代也叫二宵,对应现代的21-23点,也就是古代的亥三节。

3、三更指子夜,又称子夜、子夜等。古代也叫三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也就是古代的子时(也就是子时,也就是00:00)。

4、四更指鸡鸣,又称野鸡。古代也叫丁夜,对应现代的凌晨1-3点,也就是古代的丑的第二个时辰。

5、连称平旦,又名拂晓、晨曦、孙丹等。在古代,它也被称为吴夜,相当于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即古代尹正的四个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494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0
下一篇 2022-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