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课堂上是“四到”
“听力”――认真听师生对话;
“引人注目”——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表现;教师的态度、表情、肢体语言和教具;
“交心”――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将主讲人的理解、感悟、教学方法与“我”进行对比;
“手把手”――仔细记录你所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
2。你在课堂上记录什么?
在讲课记录中,要真实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教师对儿童的行为;活动的闪光点;活动的不足之处;我自己的思考点。
3。在评估课程之前先草拟大纲
大纲内容:
这节课有什么优点或经验,或者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者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建议?
(I)从内容的选择和价值点的确定进行评估
后台的活动要考虑内容和价值点的确定能有效实现主题目标,而非主题背景的活动能保证儿童各种体验的平衡;
内容要有教育性,有利于幼儿发展;
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它应该具有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2)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来评价
首先,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来看,首先是要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
其次,要具体、明确,体现活动特点;
第三,要适当,符合孩子的实际年龄和学习规律,适合孩子的经验水平,难度适中。
第四,要看目标实现的怎么样。
最后,目标达成高或低的原因是什么?目标不合适吗?活动设计不当吗?或者活动组织中的偏差。
(3)从活动的设计来看
看活动目标是否清晰的体现在每个活动环节中;
看活动手段是否紧紧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有效实现目标。
教师如何把握幼儿原有的经验和学习特点?你是如何把握活动的特点和学习的重点的?
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能体现年龄特征吗?
活动设计是否符合活动特征的基本规律?孩子能否主动,这样教学才能引导孩子主动有效地学习。
(IV)从教育站点的组织(主要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互动)进行评估
1。看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看孩子的学习状态——孩子是否表现出持续专注和对学习感兴趣的状态;
看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如何学习,以什么方式学习,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原因是什么;
看孩子学习的效果——孩子在学习中是否有“习得”,以什么方式,这种“习得”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2。看老师的行为——观察老师的“教”是如何服务于孩子的“学”的。
看教师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对孩子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是否有助于孩子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是否体现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看教师的教育行为如何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教师能否把握儿童的原始经验,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和与环境的互动,能否随时从儿童那里产生信息和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做出及时、恰当、适当的反应,为各自的主动学习提供适当的支持;
看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是否能支持不同儿童的学习——儿童的学习环境是否包含教育目标,是否能唤起儿童对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是否能支持不同儿童的主动学习。
3。看活动组织的结构——观察结构、环节、过渡和时间
通常,一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通过对活动组织时间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主讲人的重点。教学时间的设计包括:活动的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
1)分析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讲课和练习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2)分析教师活动和幼儿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符合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是否过多,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是否过少。
3)分析幼儿个体活动时间和群体活动时间的分布。要看孩子的个人活动、集体活动、班级活动分配是否合理,集体活动是否过多,个人思考(老师缺乏等待),操作时间是否过少。
4)分析孩子的活动时间。对于个别特殊的孩子,要看老师的时间。
4。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看位置
位置是否合理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所以老师的座位不能太高,这样孩子看老师的时候就不会抬头;位置的安排也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要看活动的内容,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还要让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让每个孩子都能清晰地与教具互动。
2)看教学状态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表情取决于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和7%的文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要清晰、开朗、庄重、有感染力。端庄的外表,从容的举止,热情的态度,对孩子的爱,师生感情融洽。
3)看语言
教学也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活动的成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清晰、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有高有低,速度适中,抑扬顿挫,变化多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速度。
4)看操作
看老师摆放教具和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的熟练程度。有的还得看教室,老师示范时机和位置把握得当,所有孩子都照顾到了。在课堂上熟练准确地演示和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班级儿童的实际,实事求是地评价一项活动,避免个人倾向。
2。我们应该以协商的方式与讲师讨论,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3、要突出重点,围绕主要问题进行回顾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4。要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增强说服力。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由华信教育边肖整理编辑,专注于分享优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