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第1张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为何要请奶娘,背后有何原因?

在古代,女人明明可以自己哺乳,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富家子弟,却要请奶妈给孩子喂奶。这里的原因是多重的,也是复杂的,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按照礼仪的要求,“护士”的数量和标准与家庭的社会阶层直接挂钩。

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就要求“士子要有食母”。这是定制的,也就是说,一个有一定级别的家庭有几个“奶妈”,和这个家庭的社会层次直接相关。

比如在皇宫里,通常需要常年维持一定数量的“奶妈”,所以专门设置了“奶妈府”。奶妈一般是15-20岁刚生完孩子奶水充足的农村妇女。其实这个条件在古代是很苛刻的,因为很少有人能同时满足这个要求。通常情况下,给孩子喂牛奶是不够的。如果你是“奶妈”,就意味着你的孩子只能喝米汤。在古代恶劣的营养条件下,意味着可以用子女的生命来换取这份“有前途”的事业。

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一定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奶妈”,比如明朝皇宫,为了保证奶的质量,每季度需要不断轮换40名奶妈。这需要非常大规模的搜索、筛选和录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皇室还有谁有这个实力?

后宫有一个残酷的竞争机制。哺乳会抑制排卵,会让后宫的嫔妃失去争夺宠爱的机会。

因为古代医疗条件差,即使到了清朝,皇室的婴儿死亡率还是很高。因此,皇帝们必须努力“枝叶繁茂”,以确保后代的繁荣昌盛。尤其是清朝的嫔妃,要想成为合法的主人,有继承人是充分不完全条件。

但母爱毕竟不能在它饥饿的孩子面前停止。当然也不排除头脑凉薄的人,但大多数妈妈都想自己给孩子喂奶。但是,朝廷的制度是希望后宫的每一个女人都能随时保持“怀孕”。皇帝不需要,嫔妃却要准备。

甚至清朝康熙以后,皇帝继承人的抚养制度完善以后,为了防止后宫插手政治,绝对不允许亲生母亲抚养自己的儿子,只能由其他主人抚养。

有多少妈妈想抱着孩子自己喂,却做不到。然而“奶妈”对这些妈妈承担的却是“母爱”的角色。

还珠格格最讨厌的就是“蓉姐”,坏到霸道。她特别刺燕子,让无数观众恨得咬牙切齿。不过,换个角度看,蓉姐也不是真正的坏人。她是女王的奶妈,对女王有着“单纯的母爱”。只要对女王有任何不利,她就不顾一切地扑向她。最后皇后死了,她也是用刀刺心脏自杀的。

明朝一提到“奶妈”,柯家就免不了。木匠出身的朱由校不仅封他为“圣夫人”,还亲自为她和魏忠贤证婚,允许他们明目张胆地“相残”。说白了,朱由校对凯希这么好,是因为他能从凯希身上汲取母爱的养分。

曾国藩乳母去世后,曾写过一副挽联:“一餐饭抵名恩,形势有保障,怀孕十个月才难得;一千块钱难还。说到人体物理,该哭三年了。“可见古代乳母对世家子弟的重要性。

原创,欢迎关注或吐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59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