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史】走进南阳府衙 品读厚重历史

【南阳文史】走进南阳府衙 品读厚重历史,第1张

南阳文史走进南阳府衙 品读厚重历史

南阳府位于市区朱敏街,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它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共有199位执政官。明清建筑100多座,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占地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政府级衙门。“父母官”“叫爹叫娘”“羊续挂鱼”等词汇都起源于此。

展现南阳建筑的地位

官楼是中国古代官员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权力的象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非常重视衙门的设置,并有一定的规定。如果你看过南阳府,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府衙,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高度规范化、定型化、制度化,并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南阳府承袭历代,主要建筑坐北朝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一堂居中,两侧辅助,构成了典型的府邸建筑格局,布局严谨统一。

大堂和二厅是知府的执政厅,三厅是知府的办公、生活和家庭住所。

大堂宽五间,面积330多平方米,高10米。空房间大而空宽敞。很多梁柱依旧是清代的样子,斑驳的红漆中透露出古朴的气息。在里面,让人觉得肃穆,甚至有点压抑。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说明建设的目的达到了,让人觉得不敢突出执政权威。

第二厅与大堂之间隔着一个院门,叫“银宫门”。路过,抬头望去,在明脊下,依稀能看到“道光二十七岁,丁伟月上”的字样。也就是说,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有关部门对银宫门进行了修缮。

二、堂是知府日常办公和审理一般案件的地方,主要调解民事案件。应对原告和被告双方进行“以情入情,以理入理”的伦理教育,以达到调解的目的。

大堂和二厅厚重内敛,但到了三厅,开始由庄重凝重变成有些轻松,一种南方园林风格,门窗相连,走廊相通。南阳地处北方,但有很多南方人在此任职,所以府衙的建筑自然具有南方园林建筑的风格。由此可见,南阳一直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之地。

对联解释了治理的概念

南阳府不仅在建筑上处处体现封建统治者的思想,而且用对联直观地表达为官一任、管理天下的思想。

“看台阶前的草苔,无非是生意,听墙上的布谷鸟雀,可能对人造成不公。”

“民情不顺从时,盛世可从齐志平的修养中打开;诚实公正才是蓝天。”

一路走进大门,透过对联,不难发现为官的理念——“清正、慎独、勤政”。这三个字,作为居官的“三字经”,意思是——

卿:白白做官。

告诫:谨慎办案,一切为民。

秦: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这要看国家大事。

古往今来,“清廉”是老百姓评价一个好官的基本指标。有“职业道德”的地方官员当然时刻提醒自己这样做。南阳内府房檐梁上挂着一条木鱼,来源于成语“羊继续吊鱼”,是一种警示。

做官,不仅要清廉,更要务实。

“不要人家半文钱,原来不容易;而是问一个官员要两千石,他做了什么。”清初,朝廷对各级官员建立了严格的为官从政制度。结果有些官员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官场一度形成不务正业的不良官风,为世人所不齿。

“好官”最重要的标准是公正廉洁。从政务大厅帐篷前的牌匾“公联”就可以看出来。这块匾是时任南阳知府的顾嘉礼题写的。

清代一首自警诗道出了“清正廉明”的真谛:“清官不敢慢,公人不敢欺,公人所以名清廉。”只有公正严明,才能清正廉洁,才有威信。

细节暗示了历史背景。

有人逛南洋公馆要半个小时,出来就觉得孤独。有的人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出来后还是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在游览过程中没有看细节。

例如,公案上的标志框中有两种颜色,即红利和绿色。绿色标志是抓人标志,是给抓人的,让他抓人;红头牌是惩罚牌,是给长官用来惩罚犯人的。

比如大堂地板上有两块“跪石”,原告石在东,被告石在西。因为有些案件涉及到共犯,所以被告的石头比原告的石头长一点。

如知府平时休息喝茶的三厅,屏风上有铃、瓶、镜,取“中、平、静”、“东西静”的谐音,寓意终身平安、宁静。

……

官邸里的细节远不止这些。它们隐藏在梁的图案、柱子的砖瓦、草地和树木中...都是古人智慧的浓缩,朴素价值观的体现。

来源:南阳晚报

享受

全媒体记者/文祥·韩冰

编辑/王卓一

初审/刘颖

终审/许芳

广告合作:13503777100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优秀视频,请关注南阳晚报视频号。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就给报纸一个“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08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