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贤者不被重用的原因

七种贤者不被重用的原因,第1张

七种贤者不被重用原因

“三不上任。”你不能任命品德高尚的人。《中庸》:“凡亡国之君,其朝无统治者,其政无前人之书。但是,逝者如斯夫,不可避免。为什么?”哪怕是最后一个亡国之君,他的朝廷也不是没有可以统治天下的臣子;他的宝藏并非没有圣贤经典,但终将灭亡。原因是什么?虽有贤臣,不重用;虽有圣贤经典,却束之高阁。“他们的圣贤不需要他们,他们的法律却不管用。”虽有贤人,不为君所重用;虽然有治国的方法和策略,但并没有被君主执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所以不能重用德行。

有德的人一定要重用,没有德的人要包容。就像中国银行一样,有德之人得不到重用,无良之人得不到革职,就很难把国家治理好。

六塔列出了圣贤不受重用的七个具体原因:

第一,“弱者主张强者,智者不必。”一个弱小的君主,他的亲属是有权势的,权力不可能集中在君主手中。即使有贤人,也不能被君主重用。

二、“主不明,义者少,恶者多,智者不用。”君主不够英明,身边正直的人少,歪门邪道、谗言的人多,所以贤德之人不会被重用。

第三,“贼官在外,奸臣在内,圣贤不必。”贼谤外,奸臣谤内,贤者不重用。

第四,“法治治族,圣贤不必。”法律偏向自己的亲人,导致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圣贤不会被重用。

第五,“欺君之忠,圣人不必。”把欺骗自己的人当作忠臣,圣贤就不会被重用。

第六,“忠臣死,圣人不用。”忠臣发现君主有错,毫不犹豫地直陈建议,改正错误。然而,君主喜欢奉承和奉承,讨厌直言不讳的人。他不奖励忠臣,反而会让贤臣陷入险境,贤臣得不到重用。

第七,“财高,圣人不用。”所有的货物都在那里。说明在职者贪财利,而贤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自私,对金钱和利益没有贪欲。如果君主有这种偏好,贤德之人就不会被重用。

列出古人贤者不能重用的原因,警示后世的领导者引以为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63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