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吐谷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上“吐谷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第1张

历史上“吐谷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出炉,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墓葬考古项目成功入选。

"

所以,

图们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为什么太子墓地在武威?

祖先东湖

吐蕃的祖先是中国历史上的东胡。

“东胡”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有“东胡黄陂”、“正北(右)匈奴……东胡”等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胡已经成为北方一支重要的少数民族力量,与晋、赵、燕等国争夺地盘。

公元前206年,匈奴人杀死了他们的父亲头曼,获得了独立。董虎多次向匈奴挑衅,先是索要头曼生前骑过的马,后又索要冒顿的阏氏,都答应了董虎的要求。匈奴和东湖之间原本有一片方圆1000里的无人区,是双方的缓冲地带,被称为“弃地”。前两次要求得到满足后,东湖再次得寸进尺,希望占领这片无人区。这激怒了茅盾可汗,他带领人们大举进攻东湖。东胡因为前两次高位要求已经得到满足,对匈奴有所低估。他没有想到匈奴人会全力进攻,仓促上阵,结果是全军覆没。战败后,东胡一分为二,分别逃往乌桓山(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和鲜卑山(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旗西部)。

今天说的是吐谷浑,也就是逃到鲜卑山的这个东胡的后代。

鲜卑日益强大

鲜卑称谓在史记之前就没有出现,直到东汉才载入史册,并与中原产生互动。

东汉初年,鲜卑经常受匈奴胁迫,骚扰达汗北部边境。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为南北,南匈奴加入汉帝国。被东汉中央政权击败后,北匈奴进一步北逃,鲜卑趁机占领了匈奴原来的地盘,大量收留了匈奴留下的人,之后逐渐强大起来。汉桓帝时,鲜卑有一个叫谭的恶人。据史书记载,他十四五岁的时候,洋人掠夺他叔叔的牛羊,他都是自己去追,使他在大漠成名。后来鲜卑在他的带领下“夺匈奴旧地”。此后,鲜卑凭借骑兵优势骚扰东汉北部边境多年,因为其进攻总是“来如鸟,去如弦”,东汉政权无可奈何。

然而,这种强人政治并不可靠。随着谭的死亡,鲜卑族的松散联盟迅速瓦解。此后,鲜卑分为以檀石怀后裔为主的布都根集团、被称为“小种鲜卑”的克比能集团和东方的鲜卑。

兄弟反目成仇。

此后,东部鲜卑的宇文部、端部、慕容部逐渐崛起。

魏初,慕容部落首领莫率部向东南进军,进入辽西。墨宝死后,他的传记就落在了儿子慕容涉归身上。这里面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慕容垂,一个是庶民出身的屠谷浑。两兄弟粗略地划分了牧场。结果在一次放牧的时候,双方的马互相撕咬,慕容晖对着大哥大吼大叫,骂个不停。屠谷浑生气地说:“我可以约束我手下的人,但动物之间争斗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管不了。”

▲壁画中吐谷浑的驯马场景

于是,屠谷浑带着一千七百户人家一路西行,最远到达韩健(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经过多年征战征服当地羌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图们儿死后,长子涂妍继承了王位。结果,涂妍在安城(今四川阿坝)被阿强土司刺死,不幸身亡。他临死的时候,告诉他的子叶燕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省巴隆河流域的布兰山),以巩固他的统治。叶衍在沙洲(今青海省贵南县木克滩)建立木克川本部,并以祖父吐谷浑为姓氏。从此,吐谷浑把自己的名字从姓改成了姓。

▲西晋北方部落分布

中兴时期

此后,屠在都城榆中嫁给了西秦,首领被封为王。连川位于其弟石邑,西秦封他为沙洲牧羊人和白兰王。当舒洛干为首领时,突谷浑国力又胜,率领数千部落冲向木合川,自称大汗、突谷浑王。

当时正值十六国政权混乱时期,吐谷浑得以穿越甘肃青海边境。实际控制的地区东至迭部(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西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县西南),北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以东),南至秦岭(泛指青海现在从山东向洮水向秦岭倾斜的地区),势力范围一千多里。

隋朝初年忙于应付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西部边防相对薄弱。吐蕃趁机多次入侵洪州(今甘肃临潭)、凉州(甘肃武威),但遭到隋军的强烈反击,吐蕃战败。隋文帝灭陈之后,屠再也没有胆子骚扰隋朝的西部边境了。希夫汗继位时,曾派遣特使入席,并献上礼物。隋文帝把光化公主许配给他。吐谷浑内乱不久,师傅被杀,其弟福云继位可汗。按照习俗,他娶了他的嫂子光化公主。

公元608年,喜出望外的杨迪发动对吐谷浑的进攻,如愿以偿地打败了傅云,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但除了东部最小的郡河源郡被短暂控制外,其他几郡都没有被隋朝实际控制。几年后,吐谷浑复云不仅收复了全部失地,还攻打了隋河右侧,隋朝各郡无力抵抗。

走向灭绝

贞观九年(634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明派左将军段率军攻打吐谷浑。傅允带着所有的部队逃走了,唐军把他追到了青海湖后面。当年11月19日,吐谷浑再次骚扰凉州。

十二月初三,以战神李靖为西海路行军总管,统率兵部尚书,纪石岛行军总管侯,刑部尚书任,鄯善路行军总管李道宗,凉州巡抚,且末路行军总管李大良,巡抚,赤水路行军总管李道延,利州刺史延泽路行军总管高增生,以及突厥和枢密使枢密使。

▲杨贵妃上图。中间画一匹马是吐谷浑产的“青海齐”。

在唐军的一系列致命打击后,吐谷浑王富运之子傅顺向唐军投降,傅允上吊身亡,吐谷浑从此依附于唐朝。富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诸侯国,青海也被纳入唐朝的版图。

唐初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其王慕容诺伯逃往凉州,率千户归唐帝国。至此,始建于金代永嘉年间的吐谷浑宣告灭绝,距今已有350年。

后来,唐政府在宁夏同心县附近设置了安乐府,并以诺伯伯为安乐府刺史。后代直到贞元(785 ~ 804)仍继承青海的爵位。本次墓葬发掘出土的墓志中,有一面是篆书《大周慕容复君墓志》。根据碑文内容,墓主人为慕容直,“大惠将军守左良玉,钱伟将军外爱王”。诺伯伯的第三个儿子奚慕容之和周表明王生活在武则天统治的唐朝。

▲甘肃省天祝县祁连镇芦山村出土的唐墓墓志,篆书《大周慕容复君墓志》

有意思的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立志复兴大雁的慕容复,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是吐谷浑的无棣爷的末代,而朱妍政权是慕容鲜卑建立的,却是吐谷浑的弟弟慕容晖,与他的慕容复无关。

后代目的地

唐朝后期,吐谷浑人迁居河东,被称为吐谷浑、吐谷浑。五代时,流散于禹州(今河北蔚县)等地。曾隶属于沙陀李克用,后加入后晋石敬堂。楚天初(936),岩云地区被契丹割据,吐谷浑人不得不依附契丹人,后人同化为汉族或其他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灭吐谷浑后,仍有部分吐谷浑人留在故地。9世纪中叶吐蕃灭亡后,吐蕃人居住在湟水、大通河流域,为自保而生活在危险之中。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回到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的吐谷浑人聚在一起。元代称西宁府人。有研究者认为,今天青海的土族是吐谷浑的后裔。这个理论能不能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跑步新闻(文/卢伟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45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