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将军,人如其名,品学兼优,忠心耿耿。
于学忠生于1890年,孝宗,山东蓬莱人,军中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
190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武威左军(义军)速成学校步兵系,第二名是金军大将徐永昌。
于学忠将军是张学良的得力助手。他是东北军的顶梁柱。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于学忠挑起了东北军的大梁。
吴非常欣赏于学忠。他们可以说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不仅吴欣赏于学忠,蒋介石和毛主席都很欣赏他。这不仅限于军事人才,最重要的是于学忠将军品行端正。
于学忠将军跟随吴时,从北洋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升任第九军军长。
并没有持续多久。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主力全军覆没。吴告诉于学忠,如果他还想参军,建议他不要去南方,而是去北方。
他回到家乡蓬莱,于学忠,后来又去投靠张。
张非常信任于学忠,任命他为第20军军长。后来,张学良更加信任于学忠。在这种环境下,东北军著名将领于学忠成为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对张学良忠心耿耿。
张学良信任于学忠,于学忠忠于张学良,从以下事件可见一斑。
蒋介石一直想拉拢余学忠,任命余学忠为河北省主席。于学忠觉得不妥,只好先找张学良商量。
张学良说,蒋介石没有先和他商量这件事。他对此并不知情,但张学良还是同意了于学忠的任命。这就是信任和忠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不抵抗退入山海关,举国愤慨,迫使张学良下台。
卸任后,张学良给东北军团以上军官留下亲笔信。他把东北军的主力全部留给了于学忠。
当时的26万东北军变成了4个军,分别由、万福临、何指挥近9万人,其余17万人由于学忠率领。
于学忠接管了东北军的17万人,他妥善管理了军队和张学良的个人物品。就连张学良留在马厩里的八匹马,也没人敢骑。
后来张学良回忆说,他到美国后,有部下曾问张学良,你出国前安置东北军了吗?
张学良说,他是被安置的。
然后那人问,于学忠你安顿好了吗?
因为这个人认为于学忠不是东北军的嫡系,不靠谱。
张学良回答,不要错怪于学忠。以后能收拾东北军丧事的,只有余学忠了。
可见张学良对学问是很信任的。
到了晚年,张学良还说余学忠是他最可靠的左膀右臂。
Xi事变后,51军到蚌埠,蒋介石命令于学忠在南京会合。
当时蒋介石告诉余学忠,你可以选甘肃省主席,江苏省主席。
余学忠果断拒绝,誓不再当总统,因为余学忠意识到,如果当了总统,就意味着要卸下兵权,那么东北军就完全被蒋介石控制了。
于学忠认为,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对不起张少帅对他的嘱托。
余中利用这次会见蒋介石的机会。他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并提出只要释放张学良,他本人宁愿被解除军权,退守深山,永不翻身。
但是蒋介石不愿意。对蒋介石来说,东北军在余学忠手里总比在张学良手里强。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于学忠被任命为第三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一军军长。
同时,他的部队前往青岛执行海防任务,阻止日军从青岛登陆。
驻青岛的51军受到了青岛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东北军在这片土地上杀敌守土,死气沉沉。
当时山东有韩福举。可惜韩福举弃守济南,这也导致于学忠非常被动。
即便如此,于学忠也没有讨厌韩福举。蒋介石逮捕韩福举时,余学忠也为他求情。
于学忠将军对抗日战争充满热情。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在鲁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军诞生了开国中将万依和开国少将解放碑。
解放战争期间,于学忠将军拒绝参加内战。
1949年,蒋介石邀请他去台湾省,余学忠将军拒绝了。他选择隐居在四川农村。
隐居期间,他向当地村民发放装备,做好自保准备,并制定了三条规则。
逃离败军走大路的,不打仗,不烧杀抢掠,不强奸妇女。
正因如此,路过的败兵自然不敢胡作非为,他的做法保证了一方百姓的安宁。
1949年10月下旬,得知解放军要来,他点燃鞭炮,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并宰杀了一头肥猪,向他们表示慰问。
很快,枪支弹药被收回,连同随身携带多年的两支手枪,全部送往重庆军委。
后来,周恩来总理派飞机将于学忠一家接回北京定居。
于学忠将军很低调。他认为自己地位越低,张学良的日子就会越好。
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一代名人永垂不朽。
欢迎到评论区进行评论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不要忘了喜欢收藏,注意转发。下期精彩内容再见。
关注我,了解更多信息和故事!
欢迎留言,喜欢,收藏,星标。
分享
收集
竖起大拇指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