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玩游戏一个月偷偷充值6万多(这事闹上法庭)

熊孩子玩游戏一个月偷偷充值6万多(这事闹上法庭),第1张

孩子玩游戏一个月偷偷充值6万多(这事闹上法庭

熊海子每月偷偷充值6万多元玩游戏,由此闹上法庭,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黄通讯员斌发。

家住杭州滨江的黄女士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件怪事。她的花园配额已经透支了。她查看账单后发现,短短一个月,自己的账户上就出现了6万多元的亏损,增加了一百多条充值记录。

为什么你不玩游戏的时候居然把钱从账户里扣了?黄女士马上想到了她11岁的孩子范晓(化名)。范晓喜欢玩手机游戏,范晓也知道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和支付密码。范晓在通过他的账户充值吗?他还是未成年人。这个充值算吗?

我们来看看滨江法院审结的这起未成年游戏充值案。

2021年11月的一天,11岁的拿着母亲黄女士的手机查看信息。范晓知道他妈妈的身份证号码,所以他注册了一个游戏账号。

接着,2021年11月20日至2021年12月31日,范晓通过其母亲的支付宝账户和银行账户向游戏账户充值近200次,充值金额共计64000元。

知道了钱的去向,黄女士又急又气。

黄女士认为,范晓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给游戏公司充值6.4万元的大额消费行为,与其年龄和智力明显不符,且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充值行为未经其父母同意。因此,这一民事法律行为应视为无效,游戏公司应退还全部游戏充值金额。

黄女士与游戏公司协商未果,遂以的名义诉至滨江法院。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范晓未经授权使用了他的母亲。

她用个人身份信息注册了游戏账号,多次登录网络游戏并频繁使用母亲的账号充值。黄女士作为的监护人,对其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育和引导,没有妥善保管其身份证件、账号、密码等信息,增加了游戏公司对用户行为的识别和管理难度。游戏公司在用户注册登录时未能采取充分措施确保注册人和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与本人一致,对造成涉案损失也存在一定过错。

经过双方调解,游戏公司最终退还了部分充值金额。

法官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支付技术和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给大众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网游平台充值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为有效避免此类行为,游戏平台应进一步严格实名制管理,加大技术投入,完善监管,实行人脸识别支付,设置保密问答等验证方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空空间。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要随意透露给孩子,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他们还应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陪陪孩子,不要让孩子沉迷于游戏。

“熊海子打游戏每月偷偷充值6万多,闹上法庭”是李子百科知识网的一则社会新闻。在这里,边肖每天都会实时更新最新最热的新闻资讯,等等。赶紧收藏这个站点,保持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68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