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认为技术“激动人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人认为技术“激动人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第1张

75%中国人认为AI技术“激动人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6月20日,3M公司发布科学地位指数调查,显示中国人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任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航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前景充满希望。

3M的调查数据显示,7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技术,未来人类将更加依赖科学和人工智能,而全球相信人工智能的人数比例为65%。

AI落地前必须遵守规定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包括自动驾驶、医疗保健等。92%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愿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4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两个数字的全球占比分别为71%和28%。

此外,与全球受访者相比,中国受访者更喜欢将人工智能用于改善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病治疗、探索健康问题的致病机制、治疗癌症、解决心理和情绪问题,以及利用数据分析记录等手段长期跟踪和改善健康状况。

但专家表示,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之前,首先要考虑解决隐私和合规问题,尤其是健康信息等一些敏感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3M大中华区RD及运营总经理熊海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3M看好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全球医疗产品事业群中新设了健康信息系统事业部(HISD)。

“我们观察到,美国和中国都在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尤其是对健康信息等敏感数据的保护。”熊海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HISD未来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也在讨论之中。落地前必须遵守中国当地法规。”

安永大中华区数字与新兴技术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顾清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时,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包括个人隐私、社会伦理、道德情感、权利与责任、法律法规的问题等。要保证隐私数据的安全,这是第一步。只有在法律法规允许和个人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交换和传输。”

去年,科技巨头谷歌及其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被指控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和处理数百万患者的病历,凸显了科技公司在利用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面临的挑战。

目前人工智能的全球责任还很模糊。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发生车祸,谁来承担责任;AI医生为患者做出诊断后,如果诊断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到底是哪一方的责任,还是要看具体问题,涉及到其他相关要素,比较复杂。”顾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9年,亚利桑那州优步自动驾驶车辆撞死人一案的判决结果显示,由于视频没有准确展示车祸过程,优步在这起致命车祸中不承担刑事责任。

AI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于志远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们通过使用视觉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发现了一些社会不平等现象。通过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业的跨学科合作,人工智能可以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但对于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社会学专家仍在与科研领域的专家合作,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人工智能可以用来解决包括社会不平等在内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治理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深度伪造、虚假社交媒体账号等问题。

自Deepfake技术出现以来,AI在打假方面的能力引起了世界的警惕。算法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改变AI的面貌,还可以自动生成文本、人工语音、图像等数字内容。此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责成各地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加强对涉及“深度伪造”技术的语音社交软件和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并依法约谈相关企业。

今年年初,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涵盖了AI语音、全息人像投影、虚拟人物等深度合成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监管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的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在防深度伪造检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Meta、Google、微软等科技巨头都推出了深度合成视频认证的方法或产品。最近,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案(DSA)也从法律和监管层面强制要求大型科技公司打击“深度伪造”和假账,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金额高达企业全球营业额的6%。

Meta全球事务总裁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日前在推特上写道:“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社会问题。我们将继续在团队和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并期待更多合作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AI的性能变得越来越“拟人化”,甚至有技术人员被忽悠到以为AI有“意识”。最近,谷歌的一名AI工程师声称,他参与开发的AI系统LaMDA已经具备了相当于人类儿童的感知感情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业内人士警告,目前“机器人意识”本身的定义相对不明确。“一个机器人是有逻辑的,但是如果给它加上一些随机的功能,那么它就可以做一些看似随机的事情,让人觉得它的行为看起来是有意识的,其实不是。”人工智能专家魏昱博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275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1
下一篇 2022-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