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孙立人下属从大陆拿一张照片到台湾,孙立人看后为何直接下跪?

1988年,孙立人下属从大陆拿一张照片到台湾,孙立人看后为何直接下跪?,第1张

1988年,孙立人下属从大陆拿一张照片到台湾,孙立人看后为何直接下跪

1988年,潘德辉回大陆探亲。当他回到台湾省时,他带了一张照片到孙立人。

潘德辉曾是孙立人的下属。两人关系很好,而这次大陆之行也正符合孙立人的许多愿望。

当孙立人看到潘德辉带回来的这张照片时,年近88岁的孙立人激动不已,跪下给潘德辉送上了一份大礼。当然,潘德辉当然不会让老人这么做,但他理解老人的激动。

是什么样的照片让这位铁将军如此开心?甚至向曾经的下属下跪。

孙立人的老年生活

实际上,这是一张在孙祖坟前举行扫墓仪式的照片。

1949年被疏散到台湾省后,孙立人再也没有回到大陆,更不用说清理祖坟了。因为没人打理,祖坟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有一次,孙立人看到一篇描写自己祖坟的文章,不禁自责道:“做儿子的不能亲亲祖坟,这不是人之常情。”

后来,潘德辉回大陆探亲,孙立人委托他扫墓。忠心耿耿的部下潘德辉不仅拜谒了孙家的祖先,还为举行了隆重的扫墓仪式,并拍照带回台湾。看到这张照片,孙立人再也控制不住了,立即跪下来致谢。

后来,孙立人经常揉这张照片。透过照片,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乡,看到了自己做梦的地方。然而,当梦醒来时,他还在台湾省。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

孙立人一生都在学习,但直到生命的尽头,他都没有等到回国的机会。

这位曾经的国军战神,著名的抗日军人,曾被日军打过旅游陷阱,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经历。

老年孙立人

孙立人出生于1900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异常艰难。然而,孙立人有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9岁那年,我随父亲去了青岛,上了德文小学。

一次,孙立人和他的同学去海边玩。为了抢那块美丽的石头,德国小孩和他打了起来。孙立人想要反击,但是一个弱国的孩子怎么能反击呢?从此他有了强国强兵之心,想让中华儿女不再受洋人欺负。

从那以后,孙立人更加认真地对待他的功课,并在14岁时被清华大学预科学校录取。同时,孙立人篮球打得很好。21岁进入国家队,主力后卫。同年5月,远东运动会上,击败日本、菲律宾等国家队,一举夺冠。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参加国际比赛的篮球冠军。

孙立人青年

1924年,清华毕业后,孙立人去了美国,先是去了普渡大学,然后去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这所被称为“南方西点”的军校,有一套练兵之道。1928年6月,孙立人回到中国,受雇于国民党,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孙立人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滇缅战争等重大战役。李敖被称为国民党最杰出的将军,孙立人在教育、训练效果、战功和国际声誉方面都可以排第一。正是他创造了“孙氏纪律”这一独特的训练方法。

虽然孙立人很有才华,也很有能力,但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人,他仍然不被蒋介石所看重,这从他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立人率领税警队奔赴淞沪会战前线。在苏州河南岸,成功击退日军7次渡河。

然而,在战场上,危险无处不在。在孙立人日军炮火中,他身中13枪,整个人只剩下一口气,随后被送往香港治疗。他一伤愈,就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立下了许多战功。

1942年,孙立人率领第38师进入缅甸,参加了曼德勒战役。一到缅甸,就打响了漂亮的第一仗——仁安羌之战。当时,孙立人指挥不到1000人的军队,却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日军。

兵力的悬殊并没有让孙立人退却,而是冷静地下达了一系列指令,最终歼灭敌军1000余人,救出近7倍的英缅友军。这场战争直接轰动了全世界,奠定了孙立人“战神”的地位。

孙立人

之后,孙立人掩护这批友军到印,重新装备美制机器,让他的部队战斗力上一层楼。同年10月,他们的远征军改名为新第1军。

1943年10月,中国在缅甸的反攻开始了。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先后攻占新平阳、余浜、太白甲、孟关等地。就连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遇到孙立人的部队,也从“国王”变成过街老鼠,被打得落荒而逃。

1943年至1945年,孙立人在缅甸战场上驰骋,一路攻城掠地,令日军闻风丧胆。到1945年3月,缅甸战役胜利结束。

其中,孙立人扮演了重要角色,让世界看到了他的坚韧。被外媒称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的中年照片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由于孙立人以前的战绩过于惊人,蒋介石任命他为长春卫戍司令。但是,不知道是对内战的反感还是其他原因。孙立人多次参战,他的表现令蒋介石极为失望。

姜是个小心眼的人,自然把这些看在眼里。最后,他干脆剥夺了孙立人指挥新的第一军。绝望中,孙立人带着数百名亲信去了台湾省。即便如此,他还是避免不了这场纠纷。随着国军形势的日益恶化,蒋介石有了退守台湾省的想法,这时他又想起了孙立人。

1949年9月,他被任命为台湾省防卫司令。外人认为孙立人的升职加薪是件好事。但是蒋介石这样做只是为了给美国人看,因为美国很喜欢孙立人。在战场上,孙立人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但在政治上,他还是有点慢。

一九五五年五月底,蒋介石得到密报,说孙立人想在几天后的阅兵式上发动兵变。抱着“一个都不放过”的心态,蒋介石下令逮捕了孙立人手下的一百多人,并囚禁了孙立人。外界的解释是这些人想发动兵变。

8月20日,蒋介石解除了孙立人的一切职务,并把他软禁起来。以及他以前的老部下、亲信等。,也受到牵连,有300多人。

孙立人和妻子张晶莹。

然而,案件重新调查后发现,这只是一个派系的诬陷,孙立人是无辜的,受到牵连。但出于各种考虑,这一真相并未公开,而是被封存为机密文件。

最大的受害者孙立人于1956年6月被逐出台北官邸,软禁在台中市上湘路18号。软禁的生活并不轻松。孙立人不能出去工作,也没有工资。家庭的收入应该从哪里来?卖掉所有东西后,他不得不开始计划。

既然出不去,那就只能用家里的地了。起初,孙立人在院子里养花,效果很好。他的玫瑰种子是美国的亲戚寄来的。它们又大又漂亮,在市场上被称为“玫瑰将军”。然而,仅仅种花是不够的。这么小的院子能赚多少钱?

孙立人有四个孩子,他们都必须上学。他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样逼迫常胜将军上战场,对蒋介石有伤害吗?后来,经过许多回合,孙立人可以出去种田了。他买了一个果园来补贴家用。但是每次去外地都有专车跟着。

孙立人家族

就这样,孙立人在监狱里生活了33年,直到1988年他重获自由。

然而此时,他已经老了,88岁了。就算他自由了,又能去哪里?而他梦寐以求的故乡,再也没有回去的机会。

在被软禁的那些年里,孙立人从未向子女提及自己的经历,直到他被无罪释放后,他才开始有意识地谈论过去。他谈得最多的是在缅甸和印度打仗的经历。对他来说,也许这些经历符合一个军人的职责,保卫国家,驱逐鞑靼人。

对于那些曾经并肩而行的同志,孙立人总是很担心。听说齐学圻将军的墓地被毁了,他急了。

但他在台湾省,被软禁,只能焦虑。1975年,他住在加拿大的养子接君来看望他,这终于给了孙立人希望。

委托给接君的第一件事是寻找和重建齐学启将军的墓地。齐学圻将军也是著名的抗日战士,他和孙立人同在清华,他们是多年的同学。但抗战期间,为了保护伤员,最终被日军摧毁。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奉为烈士。

戚学圻墓

杰找到墓地后,孙立人当时没有多少钱。只发起募捐,最后筹到6000美元,为戚学圻将军重建墓地。

同时,孙立人非常关心他在家乡的祖坟。但他被软禁,身体不好,去不了,就委托别人扫墓。1988年委托潘德辉,他发现对方如此用心,立刻跪了下来。

1990年秋天,孙立人病重住院。他90岁了,生命垂危。当时,许多老干部都下去参观,孙立人说他死后不想去国家烈士纪念馆。他心里最认可的一直是新军,希望能葬在新军的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但广州的墓地早已面目全非,无法作为安葬之地。

于是他再次委托潘德辉回老家和当地政府商量墓地的事。潘德辉返台后,孙立人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看到潘德辉,孙立人抓住他的手说:“你怎么到今天才回来?我等你好久了!”话音刚落,又陷入了昏迷。

孙立人墓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湾去世,享年90岁。然而,直到离开,他都充满了无限的遗憾。为什么回国这么难?根据他的遗嘱,孙立人死后,他没有进入烈士大厅。他的棺材暂时放在他的果园里,没有下葬,准备以后搬出去。

按照儿子孙天平的想法,他打算把自己的遗骨搬到安徽老家,葬在父亲的老家。就连他自己也准备搬到大陆定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49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