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传奇】硝烟战火绽芳华——老兵张芳华的故事|散文 何其三

【百姓传奇】硝烟战火绽芳华——老兵张芳华的故事|散文 何其三,第1张

【百姓传奇】硝烟战火芳华——老兵张芳华的故事|散文 何其三

32年生于宿松县九山镇,幼年丧母,家境贫寒。他为生活所迫。他只有14岁,和叔叔哥哥们一起参军。老张曼芳华用缓慢的语调,轻快的语调,向我们揭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序幕。

隐姓埋名,但什么也不说。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老人穿着一件穿了一半的长袖衬衫和一条深绿色的秋裤。他很单纯,拄着拐杖,被人搀扶着向我们走来。从他的轮廓来看,他年轻的时候应该很帅。

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同样的话:我真的什么都没做,我只是跟着我的战友,就这么过来了。他说他在后勤部队,做军医,他觉得和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比起来,他真的什么都不做。真的要他说,他真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他固执地认为,功劳属于他的战友,那些在前线流血流汗,献出生命的战友。

知道这又是一个功名深、成就大的高人,我只好采取迂回战术,问他有没有成就。他淡定地说,自己四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荣立四等功,但具体次数一直没统计过。随即,老人陷入了回忆,慢吞吞地哼着曲子,心里想:“三等功,奖状,一篇很好的论文。”四功德,没纸,就一袋花生。我仿佛看到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袋花生,开心地笑着跳着,喊着朋友和战友们一起分享花生。我不禁要问这个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白发老人:这花生真的好吃吗?老人抬起头,露出缺了几颗牙的咧嘴一笑。他笑着说,真好吃。味道好极了。我知道这种代表荣誉的花生是最美味的。一旦尝过,就永远不会忘记。

我觉得要了解一个老兵,就要顺着他们经历过的战争和山河,这样脉络才清晰。所以我们请这位老人给我们讲讲他在战争和行军中战斗过的地方。

英雄血胜海棠红

随着老人温柔的声音,我们瞬间进入了战争时代。参加过48年淮海战役,49年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进军福建,炮击金门。我们顺着这条线,还原了老人的前半生军旅生活。

他刚入伍的时候,学的是开车,后来调到医院当护士。48年9月随第59军起义。因为年纪小,留在华野第十三纵侦察连当卫生员。然后参加了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次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最关键的一场战役。人民解放军以60万大军,击溃国民党80万大军,歼灭并争取起义投奔国民党军,人民解放军伤亡55.5万余人。战争的惨烈可想而知。

老人的眼圈慢慢红了,嘴唇颤抖着,平时温和的语气也变得急促起来。他一直在说,悲剧,真的悲剧!

老人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战时,他、炊事员、副连长都背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为了让饿着肚子上战场的战士尽快吃饱嘴,他们一路狂奔。一直以来,我的脑海里都在不停地想着被笑着吃包子的士兵包围。我面带微笑,心中充满喜悦。副连长可能也想到了同样的场景,笑着说,快点!都在等着我们!

当他们到达边境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彻底击垮了。战壕里只有两个士兵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其他的都阵亡了。不久前,年轻鲜活的生命变成了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躯体。没动过的包子,还没散尽的硝烟,横七竖八的烈士尸体,被炮火烧焦的植被,最令人震惊的是,地上未经提炼的积雪,满是比海棠还红的血。除了呼啸的风声和他们令人心碎的哭声,四周一片死寂。没有人会来吃包子的。他正在抢救伤员。副连长,他们把包子一个个放在烈士手里。其中一个说,兄弟,带点干粮上路吧。旅途愉快!

我讨厌美丽的花朵,留下美丽的波浪。

1949年的渡江战役,吹响了全国解放的号角。千里之外的长江上,百万雄师如暴风骤雨般席卷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淮海战役是用电车发动的,渡江战役是用船发动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船的重要性。国民党军南逃时,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江北沿岸的船只有的被强行拉到长江以南,有的被当场击毁,有的沉入河底或湖底,给解放军渡江造成很大困难。但二野在人民的支持下,仅半个月就征集了1428艘船,动员了2000多名船工。第三野战军征集船只8000余艘,船工19000余人。

渡江之初,为了便于作战,大船、好船都给了作战部队,小船留给后勤人员。他们的团队由50人组成,乘坐四艘小舢板。战争的危险无处不在。年轻人没有恐惧。他们背着背包,兴奋地拍着对方的肩膀,说:江南见!再见江南!

我记得她们年纪小,坐的是第一条船,后面是两条船,三十个女兵,大部分都是山东莱阳海阳的高挑漂亮的。老人的船破浪前进,终于靠岸了。他站在岸边,向近在咫尺的队友挥手。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英国军舰来了,恶意绕路。这个庞然大物搅动了河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后面的船像落叶一样被吸进漩涡,三十多个花枝招展的女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清脆悦耳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回响:江南再见!再见江南!现在江南近在咫尺,他们却再也见不到了!忍着眼泪,忍着悲痛,做了简单的修复,投入了上海战役。

没有人发过口琴声。

上海之战,最惨烈的月浦之战,也是渡江之战后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9军参加过血战月浦。

29军第一次进攻月浦时,在开阔地带遭到敌舰炮轰炸,伤亡惨重。后来在各种隐蔽掩体内被敌方火力网交叉射击。先是29军以连、营为单位发起冲锋,结果很快就打完了。不得已,他只好以团为单位再次发起冲锋,然后在月浦街区与敌人展开巷战。双方混战了40多个小时。

老人的后勤部队接收29军的伤病员。战事惨烈,久无救援。伤口被雨水浸泡了很长时间。很多伤员得了坏疽,胳膊腿都坏死了。他们的皮肤呈黑色和深绿色,如果不及时截肢,会危及生命。战时条件艰苦,缺医少药,手术也没有麻药。他们不得不直接使用锯子。战士们靠意志支撑着,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因为伤员太多,断了腿和胳膊,被人用篮子运过来埋了。老人说他们都是年轻人,胳膊腿就那样没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心痛。

有个特别帅的小伙子,喜欢吹口琴。刚到临时医院的时候,他总是用受伤的手吹着家乡的民谣,忘我地握着口琴。老人们也有同样的爱好。偶尔有闲的时候,他会演奏一段合奏。后来,男孩的两只胳膊被锯掉了。破旧的口琴被悄悄放在枕头上,少年只能无奈的看着,看起来很伤心。日夜守护伤员,劳累过度,老人身体免疫力变差,患上了肺结核,无暇治疗,变成了肺结核结节,发展成了肺部穿孔。医生看后大惊失色,说他真要命。结核瘤破了,人就没救了。好在年轻力壮,张芳华恢复得很快。虽然好了,但是留下了哮喘病的病根,再也不能吹口琴了。后来哮喘跟着他到处跑,直到今天还时不时发作。

愿意为我们的国家牺牲这个身体。

老人的病几乎都和战争有关。他卷起裤腿,给我们看他的左腿,小腿上的静脉和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告诉我们,是在福建行军时落下的病根。他记得在金华火车站下车后,向厦门进发,直线距离近2000里。实际的距离,老人笑着说,无法计算。都是高山,盘山公路,死马当活马医。晚上不敢离开,怕野兽袭击我,还有无数的毒虫毒蛇,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悬崖。为了不掉队,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他摔断了左腿。后来他的左腿一直承受不了重量。年纪大了,没有拐杖几乎站不起来,进出都需要搀扶。

老人右耳背疼,左耳听力弱。听人说话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歪着左脸。老人说炮击金门时,他在高射炮营,担任侦察参谋,紧盯敌机动向。他日夜无眠,长期处于隆隆炮声中,导致听力丧失。

1954年9月3日炮击金门,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省的立场和决心的军事行动,历时十余天。他记得军队的指挥官是周志坚,一个身材矮小,意志坚定的硬汉。“一流的战斗力”、“屡战屡胜”、“更加朝气蓬勃”是陈毅向毛主席汇报时对周志坚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的评语。

老人笑着说,真的是所有的枪一起发,敌人只能招架,不能还手。后来由两天打改为一天打,给敌人留了空晒被子上厕所的空隙。敌人完全成了我军手中的面团。想平就平吧。想揉就揉吧。说到这里,老人仿佛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眼里焕发着别样的神采。此刻,从这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我看到了那个充满英气的年轻军人的影子。

就是这样一个邻家大叔,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他绝对是千千。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他们承载的红色基因,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老兵是精神高地,老兵是鼓舞力量的源泉。他们在烟与火中绽放的花朵,永远会惊艳我们后人的眼睛!他们超越了时间的界限空,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后代!

作者简介:何其三,女,安徽宿松人。出版有词集《何其三诗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诗集《何其三诗三百首》(黄山书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459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