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为什么主动退市

上市公司为什么主动退市,第1张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 对投资者有何影响?

莫开伟是中国著名的财经作家。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频频传出重磅消息:6月2日,聚龙股份、邦讯科技、当代东方被深交所正式退市。前一天的6月1日,*ST金泰和*ST唐吉收到上交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数据显示,5家公司股东总数超过12万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自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以来,证监机构出了实招,对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毫不留情,“该退的都退”。今年是“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据媒体披露,5月以来,共有32家公司发布了收到其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另有多家公司收到了证券监管机构发出的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警示公告。

从最近被强制退市的5家公司来看,这3家公司都属于财务退市。其中,*ST当代和*ST巨龙都是“非标退市”,因为2021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触及退市情形。*ST邦讯是因为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年报,也符合强制退市。在此之后,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出现类似问题和一些重大违规操作被证券监管机构强制退市。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迫退市。目前来看,无论是对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对投资者来说,利大于弊。中国资本市场早就需要这样的强制退出,而且力度越大越好。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迫退市,容易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对我国庞大的上市公司往往起到警示作用,可以使其时刻敬畏资本市场的相关监管法规,增强自律意识,坚守主业,认真经营,按要求向社会公布业绩报告,增强杜绝欺诈和违规操作的自觉意识,不断练好“内功”,提高效率。把市场发展的红利分享给广大投资者,使整个上市公司形成“违法造假可耻,创业守法光荣”的企业竞争和发展氛围,不断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

而且,看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迫退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有限的金融资源来说,将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实现生态有序的良性循环创造有利条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有a股、创业板、科技创新板等近5000家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南国先生股”,还有一些“神仙股”依然健在。这些上市公司占用有限的资本市场资源,它们的存在使得整个资本市场成为一潭死水,无法实现正常的“生死更替”,更不可能。

虽然注册制即将全面实施,但很多公司都有上市的机会。然而,由于市场总量有限,许多公司仍然无法正常在资本市场融资。强制退市后,很多“垃圾公司”空壳公司将被强制扫地出门,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优化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对投资者来说也将是一大利好,让他们远离没有成长性的优质优价的股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真正能给他们带来更高更长久投资回报的业绩突出的公司。开辟资本市场融资与投资回报相融合的新局面,让所有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为确保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当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迫退市。短期来看,由于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完善,存在对投资者的债权效率低下、前置条件复杂等问题,使得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不够,给投资者带来一定损失。然而,从长远来看,它可以将投资者的坏事变成好事。由于存在强制退市的风险,大量投资者在股市的投资筛选会更加谨慎和理性,通过消除盲目追涨杀跌,对培养投资者的价值投资意识起到有效作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迫退市,这也是未来全面注册制实施的必要制度设计。注册制即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强制退市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应该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一种常态。只有欺诈包装上市、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违规经营等所有上市公司。会被“杀死”,彻底清除出资本市场。只有这样,中国资本市场才能真正迎来风清气正的“春天”,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和青睐,才能迎来持久的牛市。

从坏处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被迫退市。由于相应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措施不到位,会暂时导致市场的恐慌,使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产生广泛的担忧,可能会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一些波动,但这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证券监管部门给予全面正确的舆论引导,向投资者做好利益解释,让投资者明白短期损失和长期利益的关系,相信投资者能够理解证券监管机构的良苦用心,消除一些片面和错误的想法,全社会都能够积极支持强制退市,为我国资本市场尽快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提供无限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425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