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收费吗

高考报志愿收费吗,第1张

高考志愿暴利生意:收费好几万,5分钟出方案

沈然彩镜原创

作者|唐亚华

编辑|沐风

最近,经历了十年寒窗的同学们,走完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高考。接下来,在to be no.1面前,压力来到了志愿填报的环节。

正是因为一张志愿未来的纸,没有学生家长不重视。短时间内需求猛增,瞄准其商业价值的机构和个人也顺势而为。

300元卖的志愿者卡比较少,3500元的一对一志愿者咨询,更多的是提供几万到几万的专家服务。至于这个服务背后的含金量,可以说是极不均衡。

正规院校和申请人在行业内深耕多年。他们不仅能给出准确的申请方案,还能结合学生的性格和能力选择专业。甚至后续的考研、留学或就业计划都已经规划好了,做好了适当的学业生涯规划。

而有些机构则采用一个月甚至三到五天的速报老师,短时间内接待大量学生,每个学生花费不到5分钟,通过智能系统草草给出方案。甚至,有些机构为了避免不录取和退款的情况,申请人通常会选择最保险的方案。学生好成绩沦落到差学校,机构为了赚钱抛弃学生前途。

高考志愿报考的背后,是时间短、需求集中、几乎不回购的一锤子买卖,这也给了想赚快钱的机构赚钱的机会。毕竟选学校选专业是一门对专业知识要求很大的学科,很多普通家长都不太能胜任,所以需要借助工具和咨询。

从业者提醒,面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志愿辅导机构,学生和家长要提前做好功课,把自己的研究和外力结合起来。毕竟最了解自己特点的是自己。

高考志愿规划,一个方案要好几万。

家住山西的珊珊最近帮高考完的弟弟了解志愿填报信息。她在网上联系了一家机构,对方说:“山西省的咨询价格是4980元。经过网上交流,老师给出了建议。最后,我们双方都同意,如果我们没有被接受,我们可以全额退款或明年继续提供服务。”

她注意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上,都有博主在谈志愿服务,还推销志愿者卡,付费课程,价格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还有一些线下一对一咨询,价格高达万元。她陷入了艰难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主流形式帮助填报高考志愿。一种是卖志愿者卡,价格几百元,输入个人信息后可以给出相应的方案;另一种是一对一的举报服务,线下和线上都有,收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志愿者是志愿者卡销售领域的代表性公司。它的卡价是360元,背后有一套智能系统。学生购买后,通过网站或APP登录。输入个人高考分数、城市、喜好等信息后,系统会智能匹配符合学生报考要求的院校。

志愿者创始人耿忠诚告诉深冉,他们的定位是做数据平台。因为2014年创业之初,他就注意到填报高考志愿对数据的依赖性很高,需要每所大学、每个专业的录取数据。搭建一个数据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提高效率。经过打磨,他们推出了面向C端销售的志愿者卡。

很多人是从志愿者卡上知道这家公司的,但卡的背后是一个信息平台。“现在注册用户近300万,C端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免费观看全国3000多所高校、1500多个专业的信息。只有学生最终需要给出方案时才需要付费,这就是志愿者卡的作用。现在,我们的整体支付转化率超过30%。”

除了C端学生和家长,目前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也有B端机构。据耿忠诚介绍,目前已经有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机构购买了他们的系统,B端收费从每年1万元到10万元不等。公司整体毛利率在40%左右。

网络图片

志愿者卡对应的一对一人工服务已经是一项成熟的业务。代表组织有蝴蝶志愿、完美志愿、高考帮、快乐学高考志愿等。除了专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司,教育和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新东方、好未来、精英教育等老牌教育公司,阿里巴巴的夸克和支付宝,腾讯教育和百度也有相关业务。

“教师英才志愿填报”的创始人、资深填报老师约翰·杨(John young),曾经是一名文化老师。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找他报志愿。他还常年跟踪大学和专业,无论何时旅行,他都喜欢把当地的大学作为重点目的地。2018年,他正式成立公司,志愿全职填报高考咨询行业。

他们主要从事线下业务。目前在北京、河北、辽宁、郑州等地有5家线下网点。每年每个线下网点服务的学生人数在150 -250人左右。收费方面,北京8000-12000元,三四线城市3000-5000元。艺术生的咨询费比普通考生高2000元左右。一个毕业季单个网点的收入在百万左右,其中策划人的佣金占收取费用的一半。

在他看来,这个服务是刚需。“大部分省份志愿指南里的学校都有专业和分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但是河北是按学校首字母排序,没有分数,很多学生和家长看不懂;还有很多人对专业一窍不通,比如大数据、数字媒体技术等。还有人觉得酒店管理之类的专业就是服务员。”

学生填志愿需要很长时间,约翰杨总结了很多经验:戏剧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一个是艺术专业,一个是文学专业。有时候这两个专业在一个大学的同一个学院,很多老师是共通的。80分的院校,艺术生300多分就能进,这也是一些专业考生的救国之道。兰州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分数几乎没有区别。如果你是学新闻的,不在乎学校,可以优先考虑北京。不过以后要考的话,学校可能要先来,所以去兰州大学比较合适。

他认为策划者就像厨师。普通人学一年就能做到,但是很多人不想学。入行不难。难的是后续的行业深耕,填报的效率和专业性。去年,john young帮助了210多名学生填报志愿,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批次。“高峰时一天能填50个左右。”

看起来志愿卡和人工填报服务是直接竞争关系,但耿忠诚强调两者是合作关系。“我们的信息系统是人工填报服务的上游,我们提供工具帮助老师整理和收集基础数据。早期有人猜测这种大数据平台的发展会让志愿者策划师失业,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帮助咨询老师的工作效率和客户数量大幅上升。”

策划者一个月很快,组建临时团队,几分钟就能制定出方案。

生意兴隆,更多的人盯上了这个生意。

深度接触一家高考策划师培训机构,对方声称可以零门槛学习。费用5380元,一个月四天每天晚上都有直播课,53个大知识点。16节课后,通过考试可以拿到高考志愿记者初级证书。“这是一个可以很快转变和实现的行业。”

对方声称学习后可以自己接单,也可以推荐给一些有固定合作的机构。“学生不用担心,我们合作的院校每年需求量都很大。”

很难想象高考志愿填报中核心报考人的准入门槛如此之低。

然而,行业的乱象远不止这些。

袁曾经在一个高考志愿组织工作了一年多。据他介绍,在高考前报名咨询的同学,还是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应的信息匹配和规划,高考前还有一些类似“强基计划”的机会。但高考成绩出来后去咨询的人,大多都是敷衍应付过去。

因为这类机构一年可能只有这三天的生意,需求量大,师资供应不足,而有的机构就是想赚快钱,赚了就走。这时候,他们的策略通常是先制造焦虑,让家长看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一旦出了问题,就没什么好学的了。目的是先收钱。

袁在宋之前的机构,2020年高考季,几天就赚了800多万。“有几天,我拿不到钱,一直到凌晨才收到。”

当时组织里只有五六个申请人。收到钱后,他们消化不了相应的需求,组织就开始临时拉人凑数。"十几个销售文员都成了顾问,简单培训一两天就上手了。负责电话营销的客服也去给家长和学生填志愿,但还是不够。于是他们从外面找了一批艺考培训老师,简单指导了一下流程,就上岗了。他们想着先赚钱,不管学生的终身大事。"

而且,松源提到,很多“老师”并不是高中毕业,而是被包装成留学生、清北毕业生、大四申请者来服务客户。

另外,这类机构一般都是和学生签订合同,不录取就退费,所以为了不产生退费,“很多老师一般不会选择学生可以冲刺的学校,因为要承担风险,大部分选择保底学校。我记得有个学生成绩可以上很好的公立学校,最后有个老师选择了私立学校。”


网络图片

这些老师的专业性也受到质疑。他介绍,有个学生强调他不想去宁夏大学,但咨询师听错了他的话,记录了他想去宁夏大学,还收了很多钱。后来家长来维权,他们才把钱退了。

通常情况下,填表老师在与学生进行简单沟通后,利用后台系统给出方案,然后在系统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几所学校给学生。“整个过程可能不到5分钟就给出方案”。

袁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行业,因为他觉得这个行业太乱,而且这个行当门槛不高,难以为继。

约翰·杨还指出,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报备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内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举报好不好,无从考证。

此前,有用户在黑猫投诉中提到“用志愿卡统计可能的学校,根据系统建议填报的6所大学无一被录取,而系统却宣称录取概率超过70%。最后我考上了自己保底的大学,比我高考分数低了20分。”

另一位用户投诉,2021年花了一万块钱找了一家志愿者辅导机构。“据他们说,他填了一个三本专业的学校,他们保证100%录取。我担心风险,就又填了四个学校,最后被最后四个学校的一个录取了。按照约定,他们应该退费,但对方拒绝退费。”

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避免坑?

很多人纠结,填报高考志愿,有必要咨询别人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教育改良学会副理事长蒋永红提到,“要保证学生成绩的最大利用率,还要保证所选学校的声誉、专业、未来学习、就业的顺利。中国现在有3000多所高校,很多都涉及到地理位置,社会资源等。除了985、211和双一流的评价标准。这些判断对于普通父母来说并不容易。

他认为,这样的咨询是有市场的,是有价值的,但问题是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价格虚高,乱象频发。

既然有必要,那么对于大部分初次接触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应该如何识别和选择呢?

约翰·扬指出,事实上,几句话就能看出报告师的水平。“第一,这个分数后想去大城市工作,该怎么办;第二,以后想读研。考研是不是更难了?第三,想从这个阶段开始做未来出国的打算,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

在他看来,一个能把这三个问题讲清楚的老师,基本上是能胜任业务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匹配到几所学校,又不浪费分数,并不难。难的是这位老师规划学生未来的学术生涯,从现在开始考察自己能否做出准确的定位。给出报告计划是第一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了解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未来的就业,考研或者留学。


网络图片

此外,他提到,选择申请人不仅取决于就业年限,还取决于服务的人数。

袁的建议是,如果在高考前咨询这类机构,相对来说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几天志愿花很多钱也不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选择了。”

几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没必要选择太贵的申报机构。在该字段中,价格和价值不一定相同。

John young认为,无论是系统的还是手动的解决方案,都只能作为参考。"希望家长还是要靠自己,用好工具,而不是依赖。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要客观分析大学和专业,结合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短板。同时,很多基础产业,比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需要大量的顶尖技术人才,也可以考虑。不要太迷信热门专业。最后,一定要阅读合同中的服务条款。”

至于高考志愿这个行当,既有看好的人,也有不看好的人。

袁认为,这个行当就是靠信息差赚钱。门槛太低,家长研究一个月就能搞清楚。它是季节性的,需求过于集中无法回购,支撑不了一个长期的业务。所以他转到了教育培训的其他分支。

但也有一些机构在高考季做志愿填报服务,平时做报名师培训业务,在淡季搭配,生意红火。

像优优这样的数据平台,也在拉长用户的生命周期。“现在高一要选课,选的三门课结合起来也关系到大学以后的专业。比如想当医生、工程师,或者想学计算机,就要提前关注这些大学和专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课。很多家长开始提前规划,现在我们平台40%的注册用户都是高一高二的学生或者家长。”

未来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型志愿卡、真人一对一服务仍将是主流。人工大数据系统可以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用户,随着数据的不断完善和样本量的增加,也会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此外,john young认为,在填报志愿的业务中,应该将填报老师的职能延伸到学生的学业规划上,延长生命周期,形成完整的闭环,对指导整个学业生涯规划更有价值。而且为了满足短期集中的需求,“学业生涯咨询要常态化,高考志愿咨询要变成教育咨询。”

*文中说明文字和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姗姗和松源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425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