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有人死均可称死

古代所有人死均可称死,第1张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非常神秘的职业,这种职业一直流传至今。这个职业就是守墓人。到现在为止,守墓人已经不多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在充当守墓人。然而,在中国古代,这种职业却非常普遍,备受追捧。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守墓主要有两个目的。一种是历代皇帝或贵族害怕自己的墓地被盗,所以设立守墓人看守自己的墓地,防止被盗。另一种是由守墓人负责定期清扫墓地。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种埋葬文化,其中最残忍的是与活人合葬,这是古代常见的殉难方式。这种方法虽然特别残忍,但却深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和他们一起陪葬的活人,活着的时候都受到统治者的信任。统治者认为死后可以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享受生活,所以这种残酷的殉道方式盛行了很久。

后来到了汉朝,这种方法被明令禁止,但即使有这样的禁令,还是有很多贵族暗中执行。相对于人葬,用活人守墓相对人道。

对于守墓人来说,没有硬性规定。一般他们只需要定期打扫卫生,定期烧香,每天巡山,这样负责看守的墓地就不会被盗了。但吐蕃王朝是个例外,因为这个王朝对守墓人制定了很多条例,从松赞干布开始就制定了很多守墓制度,这个制度已经实行了200多年。

这个制度就是,首先不允许守墓人生火吃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不允许他们吃煮熟或者烤熟的食物,所以这些守墓人只能吃贡品。每次进贡,有很大一部分是留给守墓人的。第二个要求更离谱。这些守墓人是绝对不允许见活人的,更不允许接触活人。这套系统绝对是奇葩中的奇葩。在这种制度下,这些守墓人每天都要远离生者。他们白天基本不出门,晚上才出来巡逻打扫卫生。大晚上的,孤独的身影在墓地徘徊,像鬼一样。

这个制度特别限制人的自由,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抢着从事这个行业。原因很简单。在古代,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甚至有些穷人连吃饱饭都有问题。如果他被选为守墓人,他一生的粮食问题将得到解决,他的家庭将世世代代享受国家的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家庭可以是十几个人到几百人,甚至一个村子都可以是一家人。这么多人中,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其实这是因为古代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大多数人都愿意用自己的孤独来换取整个家族的荣耀。

一旦有人被选为守墓人,他的家族将享受那个朝代的最高待遇,他的近亲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也很高,所以自然有很多人抢着做这个工作。朝代选择守墓人不是很随意的,需要经过一定的考试,从思想到身体素质。一旦入选,会引来很多人的羡慕,但名字都不太好听,人们就把这些守墓人称为“活死人”。

至于那些全村、全家人担任守墓人的情况,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他们有的是要求全村或全家守墓的统治者,有的则是一大群跟随守墓人,甘愿做“活死人”的家族成员。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多了就不会觉得孤独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892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